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创造机制与知识创造理论的比较

知识创造机制与知识创造理论的比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分析三个探索性案例中产学研知识在编码性、抽象性和扩散性三个维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提出了以知识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增殖四个过程为核心的产学研GDSP知识创造理论。本节着重将GDSP知识创造理论与同样以知识转化为基础的SECI知识创造理论进行比较。其次,知识创造相似过程之间的比较如表4.9所示。再次,GDSP理论和SECI理论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异。

4.7 GDSP知识创造机制与SECI知识创造理论的比较

通过分析三个探索性案例中产学研知识在编码性、抽象性和扩散性三个维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提出了以知识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增殖四个过程为核心的产学研GDSP知识创造理论。本节着重将GDSP知识创造理论与同样以知识转化为基础的SECI知识创造理论进行比较。

首先,从知识创造维度方面,GDSP理论沿用了SECI理论的存在论维度,但在认知论维度,除了也采用SECI理论所依据的编码性维度外,还借鉴了Boist(2000)的抽象性维度。应该说抽象维度的引入在产学研合作的情境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研方和企业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两者所掌握的知识在抽象维度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其次,知识创造相似过程之间的比较如表4.9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引入了抽象维度的GDSP理论在解释SECI知识创造过程时更具说服力。这是因为抽象维度的引入使得知识的形态通过知识熵值与知识价值联系了起来。而知识价值的变化才是知识形态不断转化的终极动力。例如SECI理论中联结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和社会化过程(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知识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SECI理论很难解释前后两种知识的形态究竟有什么不同,以及知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价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在GDSP理论中参照类似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过程解释起来则非常简单,实际上“联结化”过程的前后通过将各种概念整合为知识体系,显性知识的抽象性提高了,熵值降低了,知识的价值提升了。同样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共享体验等形式,知识的抽象性同样提高了,熵降低了,因此知识也增值了。

表4.9 GDSP知识创造核心过程与SECI知识创造过程的比较

img83

再次,GDSP理论和SECI理论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异。SECI理论以隐性知识的转化为知识创造的起点和终点,而GDSP理论则是以显性知识的转化为起点和终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