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出知识创造理论,丰富和完善了知识创造理论

提出知识创造理论,丰富和完善了知识创造理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Nonaka所提出的SECI知识创造理论作为企业知识创造理论的奠基之作,对知识创造理论的发展和商业实践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SECI模型将企业视为一个自动生成的认知系统,新知识仅依赖现有的知识被创造出来,而这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情境下是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8.2.1 提出GDSP知识创造理论,丰富和完善了SECI知识创造理论

Nonaka所提出的SECI知识创造理论作为企业知识创造理论的奠基之作,对知识创造理论的发展和商业实践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SECI理论在解释有外部知识引入条件下跨异质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以个体隐性知识为起点的知识循环过程在不同文化不同战略的学研机构和企业间很难启动,另外仅认知维度和存在维度难以对外部新知识与企业内部知识的融合和增殖做出深刻的解释。

首先,GDSP产学研知识创造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外部知识引入情境下的知识创造过程。SECI模型将企业视为一个自动生成的认知系统,新知识仅依赖现有的知识被创造出来,而这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情境下是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双方合作之前,企业先要经过“界定需求”过程将零散的现象和直觉印象转化为可与学研机构交流的高度编码和高度抽象的学术知识,同时企业可以将转化后的学术知识与容易获得的跨组织的学术知识进行搜索和比对,进而与掌握相关学术知识的学研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随后经过知识获取、消化、共享和增殖四个过程,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了提高,新知识的价值得以实现。

其次Nonaka基于日本文化和日本企业的实践,认为企业掌握的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熵理论论证了系统知识(抽象编码知识)才可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而非Nonaka教授所提出的企业隐性知识(与本研究所提出的专有知识对应)。这非常好地解释了为何欧美企业在人员流动性极高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对其核心竞争能力产生较大的破坏。本研究同时总结了实现知识由专有知识向系统知识转化的知识增殖过程的三个途径:直接转让或者售卖知识,如专利许可和技术标准战略;开发新的产品(服务)系列或产品平台;知识应用于企业的理念、文化、业务流程、经营管理和技术开发之中。

再次,Nonaka教授仅给出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推动因素,但没有给出动力学基础,本研究根据熵理论很好地解释了GDSP知识创造周期的动力学原理,即为何知识创造要按照获取、消化、共享和增殖的顺序来进行,以及知识通过怎样的转化才能进入下一个创造周期。

最后,本研究增加了抽象维度,增加了抽象维度的K空间分析框架可以在解释SECI知识创造过程时更具说服力。例如SECI理论中联结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和社会化过程(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知识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无法解释知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价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在GDSP理论中,参照类似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过程解释起来则非常简单,“联结化”过程是将各种概念整合为知识体系,“社会化”过程是通过共享体验等形式将个人的隐性知识整合入企业的隐性知识库。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知识的抽象性都提高了,熵值降低了,因此知识的价值提升了。

因此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构建了适合中国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实际的GDSP知识创造模型,从上述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了Nonaka提出的SECI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