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认为创新发展也存在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目前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主要还是要素驱动。这与先进发达国家通过科学战略规划、系统性高效率整合全社会资源创建创新体系还存在巨大差距。不管从第三章的案例分析还是本章的实证分析均表明:在当前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环境下,创新绩效主要是依靠合作双方资源的简单整合、合作双方自身的内生创新能力,取得了局部或个别的合作创新成功。

5.3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的公共管理启示

●要素驱动还是当前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的主要形式

世界经济论坛(WEF)提出世界各国(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概念,将各国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本研究认为创新发展也存在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目前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主要还是要素驱动。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产学研合作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主要还是依靠企业家的创新激情,仍然属于要素驱动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家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创业冲动激发其自发谋求各种合作,整合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个别产业或个别技术领域的创新。这与先进发达国家通过科学战略规划、系统性高效率整合全社会资源创建创新体系还存在巨大差距。所以,我们的公共管理政策,必须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发展阶段,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步步推进。

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以合作创新政策等为表现形式的合作创新环境、以合作创新双方资源和能力为代表的创新能力、以合作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管理为指标的创新管理水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实践中,合作创新环境和创新战略、创新管理等这几个模块,对创新绩效的正向贡献非常有限,在0.05水平上假设不成立。而创新资源、能力和合作模式方面的假设成立,这也印证了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水平的确是处于要素初级阶段,主要是依靠合作双方的资源的简单整合、合作双方自身的内生创新能力、合作双方合作模式的慎重选择,把握住了合作创新的机会,局部或个别地取得了合作创新的成功。

创新环境(公共政策、金融支持、大学中介服务等)、合作战略管理、合作组织管理因素在本实证研究中,被证明没有对合作创新的绩效产生正面的影响,但是,这并不表示这些要素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不重要,研究者认为,这些因素在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过程中发挥不了积极作用,这恰恰是我国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水平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所在。从文献和西方国家的创新实践分析,政府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的合作创新环境,对于创新的成功作用非常巨大;合作创新者依靠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等先进管理手段提高创新效率,作用也非常明显。可见,因地制宜地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产学合作的不同阶段特点,积极探索先进经验与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体系科学结合的机制,提高合作创新公共政策水平,发挥公共政策在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中的引导作用,提高战略管理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创新效率,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内因是当前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提出的H11、H12、H13、H14、H15、H16、H17、H18、H19描述了产学合作双方的创新资源因素,包括双方创新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创新设备和检测仪器、大学的研究成果、成果的产业化前景以及技术成果的诸多特性等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模式下这几个假设均成立。本研究提出的H20、H21、H22、H23描述了产学合作双方的创新能力因素,具体包括大学的技术转移能力、企业的吸收能力、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和合作双方的资源整合能力四个指标,实证研究显示这几个假设均成立。

不管从第三章的案例分析还是本章的实证分析均表明:在当前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环境下,创新绩效主要是依靠合作双方资源的简单整合、合作双方自身的内生创新能力,取得了局部或个别的合作创新成功。这也印证了资源基础理论和能力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资源和能力作为内因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决定因素。另外,也证明了产学合作是产学双方开放式整合资源,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暗合了战略管理论的经典思想。

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是资源的集合,关键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的优势之源;企业战略要以资源为基础。企业获取战略资源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从外部的战略要素市场获取;二是内部积累和培育。企业建立强有力的资源优势远胜于拥有突出的市场位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它所具备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使用效率;企业自身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状况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从而导致它们的运作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差别;如果市场中所有厂商的资源和能力都无差异的话,那么市场中所有厂商都没有能够独自创造超额价值的优势战略,任何可以创造优势的战略都可能立刻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源于企业外部,而是来自于企业内部,依赖于企业异质性的、难以模仿的、高效率的专有性资源。资源基础理论强调只有那些企业内生的、异质的、存在路径依赖(Path Depend)的和不可模仿的资源和能力才是真正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Nelson和Winter进一步认为,在不确定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限制是知识和能力的不完全性。

Penrose(1959)在她的“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中,从企业内生的资源和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她看来,不同企业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知识资源,从而使企业产生了不同的竞争能力基础。Penrose的理论成为资源基础理论的开拓性思想。1984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第一次应用“资源”的概念来总括个体企业所具有的实力和弱点,成为后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firm theory)最具影响力的经典论文。Dierickx和Cool(1989)提出,企业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径来自己积累和培植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所需的资产存量,关键资源更多的是内部积累起来的,由于资产规模效应、资产之间的复杂联系、资产来源与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因果关系模糊等原因,通过内部积累起来的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格兰特(Grant)、巴尼(Barney)等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促成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这一战略管理理论新流派的产生。企业资源观的发展又为企业能力观步入成熟奠定了基础,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企业的能力之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企业资源观的基础上,企业能力理论有了新的飞跃,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以能力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之中。

基于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竞争以能力为基础,战略要以能力为基础;企业是能力的组合,不仅仅是业务的组合;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是通向未来之路;企业核心能力是多种技能和知识的整合,它既蕴藏于经营的各种活动和过程之中,也蕴藏于人、管理系统、文化和新产品以及机器设备之中;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等。动态能力理论则在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的伟大命题下认为经济是不断进化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创新的竞争而不是价格的竞争,主要通过在一个不确定性很高或者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承担风险和形成独创性的洞察力来获得(齐庆祝,2004)。人们逐渐认识到,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要索,比如机器、劳动力和原材料,即使是非常稀缺的,除非被拥有知识的人有意识地用于寻求经济租金,仍旧不可能产生任何生产力,创新才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源泉,因而对于企业能力观,其租金性质兼有熊彼特式和李嘉图式两种租金性质。

能力是指能胜任工作或任务的主观条件。能力的本质就是一种存量和资源。布鲁斯·D·亨德森(1980)认为,在自然竞争模式下,环境变化愈频繁,得以生存的竞争者就愈少。在此,应对巨变的能力成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陈卓勇,2006)。普拉哈拉德和哈默(Prahalad,Hamel)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戴维·蒂斯、加里·皮斯诺和艾米·舒恩等(Teece,Pisano and Shuen,1997)提出了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是能力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并在能力理论发展中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的过程中,参与各方必须重视自身资源的积累和投入,注意自身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等内功的修炼,只有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合作创新的绩效才会提高,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才会提高。

●合作模式是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

本研究提出的H24、H25、H26、H27、H28、H29、H30、H31描述了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模式因素,具体包括双方的合作经验、合作信誉、合作信任度、创新文化的差距、空间距离、利益分配、合适的合作模式等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合作创新模式下这几个假设均存立。这说明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产学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信任程度、文化认同度甚至空间距离等因素,对合作项目创新成功均非常重要。这也有力地说明了第三章案例分析中,四个典型成功企业在合作创新的不同阶段为什么会存在合作模式演化现象的原因。例如,方正完成了从大学主导—大学衍生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演化路径,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有限公司经历了“大学主导—企业主导—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发展历程,烟台万华则直接从企业主导演化到企业自主创新,聚光科技也直接从大学主导模式演化为企业自主创新模式,虽然演化路径不同,但是四家企业均在不同合作阶段选择了双方认为最合适的合作创新模式,这是创新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合作模式不断演化的本质就是在合作过程中根据合作环境、双方实力、能力、风险、利益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合作模式,确保了合作最佳的结合状态,推进了合作创新的成功。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模式下,选择双方认为合适的合作模式,并根据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合作模式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是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之一。

●合作创新能力是合作创新成功的核心

从机理和作用路径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合作创新过程中,提高合作创新能力是提高产学合作项目创新绩效的关键,其中提高市场合作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同时,提高技术合作创新能力和协同把握创新机会能力对于提升市场合作创新能力具有重大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产学合作项目创新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学合作双方各自的资源水平和能力水平,实现技术吸收能力、市场创新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的提高,最后达到提高合作项目创新绩效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过程中,产学合作双方必须慎重选择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共赢”合作模式,因为合作模式可以影响技术吸收能力、市场创新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的发挥和提高,最后影响创新时间与创新成本,影响整个产学合作项目的创新绩效。这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