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的行政和组织与社会之关系

学校的行政和组织与社会之关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前中国只知专门人才对于国家重要,我信中国在世界上是最注重高等教育的一个国,官吏必须受过高等教育,还要经过一种考试,但是只重高等教育,便忽略了群众教育。我曾听见教育界人说:“除非有好教育,中国不能成一个真正的共和国,但要有好教育须有好政府。”依我看,中国的教育行政者有一重要问题,就是要减少功课,减少钟点,使学生得着独立研究,并且有自修的工夫。

学校的行政和组织与社会之关系102

 

 

今天对于学校的行政和组织,是否合于社会的需要,举几个要点。

第一点,小学教育应比较高等教育特别注意。

(1)以前中国只知专门人才对于国家重要,我信中国在世界上是最注重高等教育的一个国,官吏必须受过高等教育,还要经过一种考试,但是只重高等教育,便忽略了群众教育。所以高等教育,产生的高等人才,成了一种特别的阶级,和没受过教育的就有界限了。结果,不过造成社会上的贵族,和一般的平民就裂口了。高等教育越注重,这裂口就越大。现在仍旧还有享特权的贵族,反对普及教育,因为恐怕一般人受了教育就夺了他们的权利。要想成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必须拿这办高等教育的注意去办普及教育,为什么呢?我以前已经说过,人人不受教育就没有爱国心,现在我们去想一想,小城市的人和乡下的人,既不能写,又不能读,那种情形怎样呢?他们既不能写读,便不知道国事,哪里能爱国呢?这样,就自然生出一种结果来,就是不知注意国事,只知注意他自身、家庭和邻里的利益,若是使一般人都充分地受过普及教育,便能读新闻,便能知国事,便对国事和对他自己的事一样;对于国家对外的事情他仍能做后盾,对内的事情他知道如何整顿,便就可以得一种良好的结果。以上已将注重小学教育的第一种理由说明了。

(2)若是国家教育不普及——只限于少数人——是很危险的,就是少数人垄断多数人。因此就有许多人争论,说教育对于国家未必是无害的。他们争论的理由,就是少数人往往利用他自己的知识去愚弄群众。其实并不是教育的害,因为只注重高等教育不注重普及教育,群众因而没有知识,所以容易被少数人愚弄;若是群众受过教育,就是有少数人想用他的知识去愚弄群众自私自利,但是群众既受过教育,一定有识力,有能力,明白一切的事理,便能阻止他们的自私自利。我不信各国人的天性是不同的,无论哪国都想借自己的权力用群众去达它自私自利的目的。那么,为何外国的政治比较地优良些呢?就是因为它们的群众都受过普及教育,就可以遏止少数人的愚弄。

(3)往远处看,扩充小学教育,就是扩充高等教育的基础。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自然不想受高等教育;受过普通教育的人,才想去受高等教育。如果小学教育能普及,他的制度能完成,儿童的父兄便觉着有兴趣,便不愿意他的子弟半途废学,那么,高等教育自然就扩充了。就像造房子似的:小学教育比方房子的基础,高等教育比方房子的“重楼叠阁”;若是基础稳固,无论盖几层都没有危险,若是不稳固,就怕有倾覆的危险了。

第二点,关于教育制度,要使小学自己能完成,不只是作高级的预备。我所谓小学制度自己完成的理由,就是小学所教的科目都要有用的,使学生毕业以后,虽不再受高等教育,也能于他们的生活有补助。小学这样,中学也应这样,对于所教的学科,不要只为预备升学,需要教授对于人生有关系的实用的学科。如果只去采用预备升学的制度,就有两种弊病:

(1)专门学校和大学的数目不比中学多,所以中学毕业者不能全数升学,赋闲的很多。按日本说,日本中学毕业生只有四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能升学,其余的很感升学试验的困难。因为考试竞争剧烈的缘故,彼此便互生恶感。比较更大的毛病就是——

(2)学生专为预备生活,费了许多光阴,临升学的时候,大半不能考取,他们是很失望的,对于人生也就没有兴趣了。这种预备的制度,既然有这样弊病,教育当局应该极力研究学校制度,使学生即便不能升学,他所学的也能于实际生活上有利益。

第三点,教育制度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应该用机械制度,勉强使它一致,在中国越发不应该用机械制度。

这种说法,就是应用的学科和学校种类应该合于本地的情形去设置,例如乡村重农,应该立农校;城市重商业,应该立商校。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个笑话来。希腊有个人,普鲁克拉提士,开了一个旅馆,所用的床都是一样的尺寸,如果旅客身体比床长,就将旅客的身体截去一段去;如果比床短,就将旅客的身体扯得同床一般长。若是国家办教育不去因时、因地制宜,而去用机械统一的制度,就和这希腊人的行为一样了。

用机械制度统一,这就是教育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若是用在一个小国——由封建制度进化而来的——还可以适用,但在像中国这样大国就不能用了。

所以中国现在的需要,应该鼓励各地方人注意改良学校,提起地方人的思想、感情、研究,因此可以造一种舆论,然后就可以造成更好的学校,适应地方的情形。但是这适应地方情形的学校,初创是很难的,必须有这一种初步。如果都适用机械制度,自然的结果,就是人人都不注意教育的改良。

我曾听见教育界人说:“除非有好教育,中国不能成一个真正的共和国,但要有好教育须有好政府。”这样说法是不对的。依我看,如果依赖中央政府,好教育是没有的,好像一个圈子是跳不出来的,如果不依赖政府我们自然有法子跳出这圈子来。什么法子呢?就是各地方人去办各地方,使他都适应各地方的情形;都能这样,便能互相传染,得的结果,一定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

诸君若要问美国教育发达为何这样迅速呢?回答一定的要说:“因为各地方的人都注意他本地方的教育。”美国有多数的州,多数的城镇,都有本地的教育税。对于教育的组织,有监督者,有管理者,有支配者,必要使他们的学校适应各地的情形。

中国教育在原理上采取中央集权制度,其实并没有何等的效果,要去整顿必须使各地方人办各地方的学校,须适应各地方的情形,不然,是无济于事的。

还有二三要点,简单说,就是知识进步不需科目过多;若求过多,便有只注重表面不注重实在的弊病,学生因模仿时髦,便贪多嚼不烂,他的学识都是肤浅的、表面的,并且养成一种最不好的习惯。他的注意力也就分裂,得不着精通的学识。

更有一点,中国现在的学校,钟点很多——即科目多——因此学生不得独立考察、独立研究——如专门研究文学,文学自然就精了。依我看,中国的教育行政者有一重要问题,就是要减少功课,减少钟点,使学生得着独立研究,并且有自修的工夫。

和刚才所说的有密切关系的就是教授问题,就是如何去灌注儿童的知识,在钟点多的学校里,学生只是被动的,只听讲演无暇研究。

教习的职务并不像茶壶似的,只负灌注的责任,又不像书箱一样,只是给人储藏书籍的东西,是要做一个指导者去启发学生的推理力、判断力。现在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往往学问很好,但是出校以后,便一无所知,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在校只听教师的讲演,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并没有自动的能力。及至和社会接近,所学的一切都不适用了。以上的提议,主要三点,就是教育应该建设在实际的根基上。(实际)的解释,并不是只求着个人发财,原是要造成有用的人才,要他们对于社会国家有所贡献。实际的教育,是要使学生明白社会的情形,对于社会服务,研究有用的学问,养成他们一种优良的习惯,自己思想,自己判断,对于高尚的理想并且用魄力去实行。换句话说,就是要养……103

 

 

102 1921年7月21日杜威在济南的第四次讲演,王卓然口译,1921年8月8~10日《晨报》。

103  原文如此。——本书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