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的关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的关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动机、目的与态度,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仅影响他们的思想范围,而且影响他们的态度和情感。最后,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的关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作为基础。人们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需要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更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动机、目的与态度,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知识与思想品德的联系和知识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过程要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了思想品德。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知识教学的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规律。但是,不同的教学所具有的教育性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教师在知识教学中积极地发掘教材的思想性,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的教师单纯传授知识,以为知识本身就蕴藏着思想性,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思想品德。这两种知识教学的教育性显然是有差别的,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要加强知识教学的教育性,需要教师积极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表面上看,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与思想品德的发展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它是知识对思想品德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赫尔巴特认为,要使知识影响道德品格的发展,学生必须对知识有强烈的兴趣;兴趣还必须是多方面的、平衡的,只有这样,道德品格的发展才能是多方面的、平衡的;教育性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决定他们行为意志的思想范围。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仅影响他们的思想范围,而且影响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学生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态度消极,漠然置之,就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难以形成坚定的信念,就难以发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最后,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当代西方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学生的道德成熟水平最明显地表露在它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尽管从一个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中未必一定能预见他未来的行动,尽管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未必就是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的结果,但是从道德行为本身是一种自觉的决策过程来说,道德观念上的成熟应该预示着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这种理论把学生的道德成熟过程仅仅看做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未免失之偏颇,但它重视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在道德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则是有其合理性的。毫无疑问,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掌握,但知识的掌握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