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评估的“动态”教学探索

基于评估的“动态”教学探索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为使学生获得最适切的教育,实现最有效发展,我们学校坚持“立足学生基点,实施有效教学”,以标准化评估结果为教学指导依据,制定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并使学生进入适合他们的专业学习之后,依托学校的基本能力评估平台,我们的专业老师们也在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怎样让教学目标、方法都变得“动态”起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学校在“立足学生基点,实施有效教学”的道路

上海市忠华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徐放英

摘 要:为使学生获得最适切的教育,实现最有效发展,我们学校坚持“立足学生基点,实施有效教学”,以标准化评估结果为教学指导依据,制定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并使学生进入适合他们的专业学习之后,依托学校的基本能力评估平台,我们的专业老师们也在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怎样让教学目标、方法都变得“动态”起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评估;“动态”教学

我们学校在“立足学生基点,实施有效教学”的道路上已经走了许多年了.而在这项研究中,“评估”无疑是重中之重.它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任务,更兼具着为日常教学中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制定、策略的开展、方法的实施提供可靠依据的重任,在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一、我校目前使用的评估系统简介

我们学校是12年一贯制特殊学校,即9年义务教育加上3年职业教育.目前,在我们学校使用的评估系统有两个:

1.基本能力评估

“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学生多元化评估系统”是从一年级到职三年级都在使用的评估系统.评估的内容包括了生活自理、精细动作、粗大动作、语言表达、社会适应、感官知觉、认知七大领域.平均每个学期进行两次跟踪评估.其评估结果为老师提供了关于学生学习能力、认知特点等方面比较详细的资料.

2.职业潜能测试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比较合适自己的专业的教育,在学生进行专业选择之前进行职业潜能评估.我们通过“燕尾积木”“卡龙木桩”“麦克水管”“载形屏风”“珠珠偶人”“彩纸风车”“五彩绢花”“尼龙彩花”“彩绳麻花”“托盘越障”“彩泥塑形”“巧分豆类”“握力测试”“仰卧起坐”“臂力测试”“嗅觉测试”“巧分物品”“张贴标语”“礼品包装”等与有关职业的技能密切相关的测试项目,对学生的职业潜能进行评估.具体评估项目与职业关系如表1所示.

在经过系统的测试后,结合测试结果与家长、学生的意见,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这种做法,让孩子们得以投入到适合他们学习、认知水平的专业学习中,也给予各位专业老师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使授课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比较能够把握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表1 测试项目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基于评估的“动态”目标的制定和“动态”评价的实施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并使学生进入适合他们的专业学习之后,依托学校的基本能力评估平台,我们的专业老师们也在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怎样让教学目标、方法都变得“动态”起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图1所示,所圈学生经过测试进入中式面点班学习.以其中一名学生为例,为了解学生双手动作水平的详细情况,任课老师通过多元评估系统调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精细动作量表评估结果,以预设学生在中式面点的学习过程中的薄弱之处.评估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1 学生职业潜能测试结果

图2 精细动作

图3 认知能力

由图表数据可以看出,在认知领域评估中,学生在“顺序”和“配对分类”这两块得分较低.而其精细动作评估中“作业能力”“工具的使用”两项得分也比较低.综合量表,评估结果关联性极大,显示出学生使用工具进行作业能力低下,作业顺序记忆不清.而这在中式面点的学习中会造成较大的困难.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制定统一学习目标,让他“跟着大部队走”,学生很可能因此而落后于同班同学的学习进度,从而造成学习上的挫败感,降低学习兴趣.而通过量表解读,老师发现,班级中有大约一半的孩子有类似的学习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设计了“中式面点课堂教学动态评价表”(见表2),在专业学习的开始就采用了“学习目标‘动态’预设和学习成果的‘动态’评价”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立足学生学能,结合学生学习进度,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目标,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成就感.

以面点的基础操作为例,中式面点的基础技能操作一共分为六个环节:和面、揉面、搓条、下剂、制皮、上馅.这六道工序几乎是所有面点制作的基础,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前一个操作没有学好,而强迫学生在基础没有夯实的情况下与大家一样学习下一个环节的操作,那么后续的学习效果几乎为零.学习目标“动态”预设和学习成果的“动态”评价的实施是建立在大的统一的学习目标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自身能力之间差异而进行的学习目标的细化.以每一堂课涉及的操作工艺为评价内容,每个项目的评定分为A、B、C三个等级,由好到差,分别描述为完全掌握、初步掌握和难以掌握.以2分、1分、0分为计分标准.项目栏根据每一次新授的内容确定操作时要使用哪些工艺.然后在课前先就学生的情况进行一次评价,所体现的既是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能力基点,又是他在这节课着重训练的能力目标.在课前评价中得分高的能力项不作为本堂课的重点训练内容,反之则是学生在这堂课需要着重训练的能力项.而对于其他能力项,则并不过分苛求质量,只要完成即可.这样学生能够专注于一项技能的练习,等到该项技能合格后,再进行下一个弱项的训练.稳扎稳打,虽然他开始的学习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是在所有基础打好后,学习后面的新内容只会事半功倍.这样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紧密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弱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表2 中式面点课堂教学动态评价表

三、基于评估的“动态”分组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习惯将学生按照能力分为几大组,事实上,这样的分组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因此,我们采用“动态”模式进行分组.如表2所示,在同一张记录表上,我们可以观测到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况.第一种分组方式就是依托这张评价表进行分组.通过课前评价,将这堂课中训练重点相同的学生编为一组.这样分组的优势在于便于老师课堂上集中观察和指导同类学生的操作进程.第二种分组方式是我们常用的异质分组.通常情况下,我们设置两人一组,以强带弱的分组方式,每次课两个人做一份.第一次由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操作,另一名学生打下手.第二次课则轮换过来.第三种分组是则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随机出现的,笔者称之为“激励”分组.中式面点的学习真正体现了一句话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课堂外的练习强度往往决定了能力获得的快慢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学生回家练不练,课上一动手就知道.而且学生也很清楚老师是按照能力强弱来给他们编组的.当老师发现有学生近期非常努力有明显进步的时候,或者有学生回家完全不练习的时候,就会调整他们的小组.从“弱组”换到“强组”表明的是老师对他努力的认同,他会欣喜,会更努力.反之,不用批评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有迎头赶上.笔者觉得,只有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化的分组方式,才是真正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的分组.

四、研究效果和反思

本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发现,学生们最大的变化就是在中式面点基本操作方面的技能掌握得较为牢固并且表现比较稳定,不太会出现退化的现象.学习目标预设和学习成果的评价“动”得适切,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升了课堂练习的效率.课前评价、制定目标,课后再次评价的方式,不仅帮助老师立足于学生基本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更记录了学生的进步轨迹.我们常常说,在教学中,略高于学生能力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这样的学习最有效,其成果也最具有激励作用.并且,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单一的目标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在制作一个点心的过程中,我们会综合使用所学习的各项操作技能.针对每个学生在各项技能上能力的不均等现象,“以勤补拙”,反复练习,而淡化对其他操作技能的要求,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也因为这样反复地针对一个技能进行练习,使得学生的操作水平日趋进步并表现稳定.

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特殊学生的能力差异太过悬殊,导致在目标预设和成果评价方面,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几何级数的增长.对于老师来说,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此外,因为初职校生源不够的原因,我们无法在研究中设立对照样组来进行比较研究,这使得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