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的表征与原因分析

问题的表征与原因分析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供给主要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中“供给不足”包括缺少专业对口的音体美师资的显性短缺与非对口专业教师在音体美教师岗位从教的隐性短缺。与此同时,由于教师的物质保障与其专业成长密切相关,这进一步导致音体美教师在物质保障等方面也处于弱势地位。

(一)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供给问题的表征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供给主要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中“供给不足”包括缺少专业对口的音体美师资的显性短缺与非对口专业(或难以胜任音体美学科教学)教师在音体美教师岗位从教的隐性短缺。这种“供给不足”,将会导致“音体美教学流于形式、兼职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难以开展有效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3],对音体美教学与育人效果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二)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供给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1.“非约束性”与“含糊”的政策供给及应试教育氛围诱使学校多囿于自身利益,新招聘教师以主科教师为主,造成音体美教师主动短缺

我国相关文件,如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提出“城市和有条件的县、镇(乡)学校要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农村学校可以专、兼职教师相结合,镇(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至少要配备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各一名”[4];2014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艺术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要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艺术教师”[5];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指出“各地要结合乡村教师岗位特点,合理设置招聘条件、优化招聘方式、提高招聘质量,确保乡村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技术、心理健康、双语等紧缺课程。按照专业对口原则,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音体美专业教师,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等主要聚焦于中小学开足开齐音体美相关课程,对于城市与乡村小学是否应配备一位或配足专职音体美教师没有硬性规定;对于初中是否应配足音体美教师没有硬性规定;对于专职、兼职教师的定义没有界定清晰(如专、兼职教师是否均指具有音体美相关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还是仅从岗位从教时间的角度进行界定而无关乎学科背景?)国家政策的“非约束性”“含糊性”加之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使得特别是小学学校囿于自身的利益,如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的人才需求计划中压缩艺术类教师的需求,主要招聘语数外主科教师,同时校内音体美学科教学工作主要由学校主科教师兼任,造成学校内专职或专业性的音体美教师严重缺乏。

2.教师编制标准的不合理,导致音体美教师被动短缺

目前,我国城市中小学教师标准依然按照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执行,该标准已经无法满足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而言,由于长期存在与城市学校不一样的编制标准,编制“欠债”较多,即使逐步推行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但依然还未填补之前的“欠债”,同时由于乡村学校小规模化、住宿制等引起了新一轮的编制“需求”,这些叠加效应加剧了特别是乡村学校编制的紧缺。而编制的短缺,其“首当其冲”则是音体美学科,这样就造成音体美教师被动短缺。

3.专业成长与物质保障等遭遇的“马太效应”,难以吸引音体美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过度强调“规模—绩效取向”,导致包括培训、职内学习和评职晋级机会等在内的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严重的向城镇倾斜、向主学科倾斜,导致乡村教师、音体美教师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成为“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与此同时,由于教师的物质保障与其专业成长密切相关,这进一步导致音体美教师在物质保障等方面也处于弱势地位。专业成长与物质保障所面临的“马太效应”,使得音体美教师岗位对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或在职教师的吸引力严重不足,这是造成音体美师资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