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舆情特征与分析

舆情特征与分析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问及“您希望选出什么样的人大代表”(多选)时,有71.42%的人选择了“真正替老百姓说话的”,有54.40%的人选择了“维护选民权益,客观反映实情的”。同时也说明大多数农民工希望人大代表在政治生活中能够真实反映并代表选民的意愿,反映人民的合理利益诉求,提出治理国家事务的真知灼见。
舆情特征与分析_2010~2011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三、舆情特征与分析

(一)参与度低,期待度高

问卷数据显示(单选),有36.26%的人以前行使过选举权,有63.74%的人从来没有行使过选举权。这表明农村基层地区的选举存在一定的“走过场”现象,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农村基层选举的参与度不高,这与大部分农民工长年远离户籍所在的家乡,在异地(城市)打工有关。在问及“对新选举法实施的效果和前景”(多选)时,有52.20%的人选择“比较看好”,有38.47%的人选择“非常看好”。这表明多数农民工对新选举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在问及“您希望选出什么样的人大代表”(多选)时,有71.42%的人选择了“真正替老百姓说话的”,有54.40%的人选择了“维护选民权益,客观反映实情的”。在问及“你希望人大代表为您解决怎样的困难”(多选)时,有54.94%的人选择了“工资报酬低”,有60.43%的人选择了“讨薪难”,有16.49%的人选择了“孩子上学难”。这组数据表明当前多数农民工在现实中的困境和艰辛,与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相关问题十分吻合。同时也说明大多数农民工希望人大代表在政治生活中能够真实反映并代表选民的意愿,反映人民的合理利益诉求,提出治理国家事务的真知灼见。

(二)政治热情与忧虑并存

在问及“你是否渴望参与投票”(单选)时,有85.71%的人选择了“十分渴望”。在问及“如果条件允许,您本人是否愿意参与选举,成为被选举人”(单选)时,有65.38%的人表示“愿意”,有34.62%人表示“没兴趣、不现实”。这表明农民工群体对参与政治活动抱有较高的热情,希望通过民主选举进一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问及“影响选举法实施的主要因素”(多选)时,有65.94%的人认为“基层的执行效果会打折扣”,60.43%的人认为“被选举人不具有代表性”,有56.04%的人认为“选举过程会受到外来压力影响(比如行政干预等)”,有21.20%的人选择“长官意志大于选民意志”(见图2)。这表明多数农民工基于以往情况对选举结果可能受到的干扰和影响有一定的预判,虽然看好新选举法的法律内容,但对现实因素抱有极大忧虑,也表明当前农村基层选举弹性过大,较难体现选举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img99

图2 影响选举法实施的主要因素

(三)政治选择的根性强、有融入城市的趋向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解决城市流动人口急速扩张后各种利益的分配和服务的全覆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如何保障其在城市内平等的政治权利并赋予其相同的市民待遇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在问及“如果家乡组织选举,身在外地的您希望在哪里投票”(单选)时,有76.92%的人选择“回原籍”,有23.08%的人选择“在现居住地”。在问及“您希望的投票方式”(单选)时,有77.47%的人选择了“本人回原籍投票”,有16.48%的人选择“在现居住地投票”,6.05%的人选择了“委托他人在家乡投票”。(见图3)这组数据充分表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群体在政治上的选择具有很明显的寻根性,恋乡情结浓重,政治人格带有很强的地域附属性。

在问及“如果允许,是否希望在居住地选举投票”(单选)时,有56.59%的人认为“长时间在本地工作,当然愿意参与本地的选举”,这表明多数农民工对工作和居住所在地持有一定的融入意识,渴望享有和市民相同的政治待遇,希望更好地融入大城市,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也表明在农业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的背景下,对应的政治诉求也在做相应的调整,这一群体在城市内的政治权益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不少困难。

在问及“一旦您当选为现居住地的人大代表,您的看法和现居住地的居民发生分歧,您认为应当如何解决”(单选)时,有51.65%的人选择了“互相理解,充分尊重原居民的想法”,有42.86%的人选择了“我也是城市的建设者,也需要得到尊重”,有5.49%的人表示“说不清”。这表明,多数农民工能够理性对待政治权益的变迁,整体心态相对平和、理智,人格独立意识增强,既有融入城市的意愿和趋向,也有相应的政治勇气。同时也表明,流动人口在城市内实现其“同票同权”的权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img100

图3 农民工希望选择的投票方式

(四)吁求公平正义、呼唤有效监督

对公平、正义的渴求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话题,也恰恰从侧面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在某些领域十分突出。

在问及“如果委托投票,您是否担心结果违背您的真实意愿”(单选)时,有高达90.66%的人表示“担心”。这表明农民工群体不信任也不愿寻求政治权益的代理,他们希望直接履行自身的权利。

在问及“您是否相信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的公正性”(单选)时,有62.09%的人认为“只要落实好全过程的监督,可以放心”,有19.23%的人选择“不太相信”,有18.68%的人表示“说不清”。在问及“应当怎样监督选举”(多选)时,有57.69%的人认为应当“建立选举监督委员会”,有78.02%的人选择了“群众监督”,有66.49%的人选择了“舆论监督”,有10.44%的人选择了“党员监督”。在问及“您怎样看待‘候选人的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的规定”(单选)时,有51.64%的人认为“有一定公正性,但不能完全避免其他渠道的干扰因素”。

这说明农民工群体对选举的过程和程序抱有一定的怀疑和担忧,实际操作中应当加强对选举全过程和主持者、参与者的监督,提高监督的层次,扩大监督的范围,增强监督的效果。

(五)担忧金钱政治、审慎期待选情

民主选举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既然是集体性的政治行为,就无法避免外在社会因素的干扰,贿选等金钱政治已然成为部分农村基层的显著困扰。

在问及“是否担心发生贿选”(单选)时,有高达87.36%的人选择“十分担心”。在问及“如果有候选人向你买票,你会怎样对待?”(单选)时,有59.89%的人表示会“严肃拒绝”,但也有24.18%的人选择了“考虑是否划算,只要价钱合适就行”,有15.93%的人选择了“说不清”。

在问及“您觉得选举过程需要防范以下哪些情况”(多选)时,有51.10%的人选择了“候选人虚假承诺”,54.40%的人选择了“当选后背弃选民的利益”,有47.25%的人选择了“当选后与不良官员沆瀣一气”。

这些情况表明,农民工群体对选举中可能出现的金钱政治有相当程度的预判和隐忧,大多数人能够严肃对待并珍惜自己宝贵的政治权利,对可能出现的违背选民意志的情形有清醒的认识。

(六)向往自由参选、渴盼透明沟通

在调查和访谈中,选举投票的过程和程序也是农民工关注的重点。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选举的效果和评价。

在问及“您更认可哪种候选人产生的方式”(单选)时,有73.08%的人选择了“符合资格的人自由参选竞逐”,有23.08%的人选择了“选民多人联名推荐”,有3.84%的人选择了“各级政党、人民代表联合或单独推荐”。在问及“您希望怎样和被选举人沟通”(单选)时,60.44%的人希望“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介绍本人情况,回答选民问题”,有37.91%的人希望“公开竞争演讲”,有1.65%的人选择了“候选人报告重大事项”。

这表明,被调查者比较向往和认同自由的参选方式,仅有极少数人选择了传统的推荐模式。在选民和候选人沟通的环节,多数被调查者表达了公开透明的要求,希望充分了解和掌握候选人的完整信息,进行尽可能多的互动。

在问及“希望什么样的人成为被选举人”(多选)时,有37.91%的人选择了“公务员或乡干部”,有42.31%的人选择了“农民或工人”,有27.47%的人选择了“生活或网络上的意见领袖”,有12.09%的人选择了“专家、教授”。这一数据从侧面显示出专家、教授等知识精英群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呈现低位态势,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