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心理疾病

控制心理疾病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异常现象,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患有心理疾患的医护人员应把寻求帮助、及时调整并治疗自身疾病放在首位,然后再考虑自己的工作问题。为预防护士心理问题的出现,卫生部门、医院管理部门及护士自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心理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异常现象,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会遇到愿望挫折和心理冲突,出现头晕脑涨、心悸及失眠等烦恼反应,但不一定都患神经衰弱或心理疾病。因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能否导致神经衰弱,要看一个人对心理冲突所持的态度和认识以及对困难处境的改造能力和适应能力。由于人们的个性、年龄和生活经验不同,其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别。

要消除医护人员的精神症状,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精神状况以及运用精神医学知识指导自己。医护人员应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技巧;而一旦有了心理疾病,应尽早求助于精神科医师。在处于病态心理早期时,不妨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缓解。

1.倾诉法 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这样说过,“我希望人们能听我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在我的一生中,有好几次我感到自己因无法解决问题而火冒三丈,或者陷入苦恼不堪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或者一时被绝望的心情和认为一切都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心情所压倒。可以肯定,在这时候我已经处于病态的心理状态。我比大多数人幸运的是,在这些时候我总能找到人倾诉自己的苦衷,由此使我从精神纷乱中解脱出来。最幸运的是,他们往往能够比我自己更深刻地倾听和理解我的意思”。当护士处于精神痛苦时,有人能听你诉说衷肠,同时又不试图评判你,不替你承担责任,不打算改变你,你就会感到非常愉快。这样,内心的紧张就会解除,就能全盘托出深藏在心底的令人恐怖的情感、罪过、失望、迷惘等。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继续沿着生活之路走下去。

2.放松法 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最好在工作之余有一些闲情雅致和兴趣爱好。如在上班的途中看看蓝天和周围的风景,闲暇时翻翻与工作无关的娱乐杂志,和家人朋友一起逛逛公园等,这样都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但一定要避免采取不良的行为缓解压力,如酗酒、服用镇静药物、家庭暴力等,这种发泄方式只会导致心理健康越来越差。

3.沟通法 医护人员经常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包括医患关系、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医护关系等。护士在为病人治疗时总认为自己应该是主体,患者应该绝对服从。而站在患者的角度,他们又渴望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将自己的意见加入到治疗方案中。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增加和患者沟通的时间,经常和患者交流疾病的防治知识,这样可避免大量的医疗纠纷

4.求助法 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后,一定要有主动求助的愿望。心理学家指出,医护人员面对巨大的压力要善于倾诉,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倾诉心中的苦闷,倾倒出“心理垃圾”,这样自身的压力会明显减轻,并且在倾诉的过程中可能获得帮助。

5.干预法 对于医院的管理者,在全面关心患者利益的同时,也更应该关注本单位员工的健康。医护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医院的经营状况甚至兴衰成败都与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休戚相关。医院管理者应给医护人员建立减压机制,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医护人员的困惑,组织医护人员互相交流、讨论,尽可能地解决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这对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6.专治法 如果确实已经患有精神疾病,应尽快地求助于专业精神科医师以尽早地获得帮助,及时解除心理危机重返工作岗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于欣博士呼吁,“医护人员要对自己的精神健康负责”。患有心理疾患的医护人员应把寻求帮助、及时调整并治疗自身疾病放在首位,然后再考虑自己的工作问题。这样对医护人员自身和患者都是有利的。

为预防护士心理问题的出现,卫生部门、医院管理部门及护士自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护士应掌握有效的应对技巧,正确评估自我,经常自我评估心理状况,充分认识工作中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压力,这些压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树立自我概念是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