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间星斗自从容

云间星斗自从容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和赵馥洁先生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初稿完成后,打印送先生审阅。先生曾微信致我:“硕士论文写作,应尽全力、达极致。”可惜我既没有尽到全力,而离“极致”的要求更远。答辩结束后,我的论文被评为优秀,算是给先生交了一份及格的答卷吧。这也正是先生的为学信念之一。先生说,哲学的“爱智”本质,体现为不断思索,不断追求超越,不断追求答案,又不断突破既有答案,寻求新的答案,没有止境。

朱凤翔

我和赵馥洁先生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先生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和陕西省师德标兵,我作为参与编辑校史馆资料的工作人员,去先生家中取证书,这是我与先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经部门领导宫烨文老师(先生弟子)介绍,时常去先生家里帮忙解决一些电脑小问题,于是与先生开始彼此熟识起来。但此时我只知先生是学校里德高望重的教授,我在先生眼中也不过一刚留校的年轻小伙子。后来因工作需要,我有了独立办公室,房间位置与先生的教授工作室不是一步之遥就是一墙之隔(先是在斜对面,后来在隔壁),近水楼台,潜移默化,成就了我与先生的师徒缘分。《西游记》里说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我犹如那金鱼;《封神演义》中讲元始天尊在昆仑山讲道,附近一灰熊耳濡目染,学做作揖,我亦如那灰熊。

记得有一天,我帮先生调试电脑,先生随意问道:“你对网上虚拟世界怎么看?”我答曰:“网络只是载体和工具,反映的也是现实人生。”接着我再请教先生:“您看过《黑客帝国》吗?”先生表示了解。我说:“这部电影给我的启发是,现实和虚拟是相对的,如何判断我们所处的现实是否也为虚拟呢?”先生不置可否,说:“如果准备继续提高学历,建议来报考哲学。”

这里再提一件“轶事”。那是2005年某天,我去师大邮局寄包裹,半路上遇见先生夫人毛老师,打了个招呼,毛老师惊讶又高兴,拉着我寒暄问暖说了很多话,我一一应答有点懵。后来才知道是毛老师把我错认成了先生另一个多年失联的学生。多年后,我考上了本校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为先生名副其实的弟子。冥冥中似乎早有定数。

上研之后,读书过程中如有心得或疑问,我便常去向先生汇报和请教。现在回想起来,有些问题和见解其实相当肤浅幼稚,但先生每每均给予肯定鼓励和悉心指点。我对哲学的兴趣和领悟,按先生的说法,是他开发出来的潜能。先生常在人前表扬我:学得很认真,学得很好。先生的激励肯定,是我泛舟学海的动力和强心剂。

毕业论文开题时,我的论文提纲由于结构铺得比较大,有老师提出疑虑,担心会写不好。先生说:“根据平日学习情况,我认为朱凤翔同学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个题目。”我深感于先生对我的坚定支持,同时也压力倍增。倘若最后掉链子,如何对得起先生的抬爱?开题后数天,先生唤我至工作室,专门对论文提纲的修改完善进行了辅导,使我更加明确了思路,清晰了主题。后来先生还多次询问论文的写作进展,并从藏书中给我挑选参考书目。初稿完成后,打印送先生审阅。很快先生便批改完毕,小到标点、错字,大到行文规范、学术观点,均详细标明,并当面解说修改意见。文稿背面先生写有一段评语:“内容充实,观点新颖。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述多评少,尚待深化。前详后略,应予完善。”肯定在前,鞭策其后。先生曾微信致我:“硕士论文写作,应尽全力、达极致。”可惜我既没有尽到全力,而离“极致”的要求更远。答辩结束后,我的论文被评为优秀,算是给先生交了一份及格的答卷吧。

先生授课,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先生给我们上价值哲学专题课时,采取讨论的形式:提前一周指定思考题目,课堂上先由学生分别谈心得提疑问,先生最后作评议并答疑解惑;每堂课学生轮流做记录,期末整理好送先生评阅打分,作为课程考查方式之一计入成绩。先生强调做好笔记的学术训练。先生曾与我回忆他中学时历史课老师要求记课堂笔记的经历,那时是用毛笔记笔记,相当不容易,但很锻炼人。先生还跟我说,张世英先生的导师冯文潜先生教西方哲学原著时,要求学生合上书本、离开原著写读书报告,而且要准确全面地表述作者的观点和思路,不加杂读者自己的个人见解和主观评论,以期达到对原著思想观点和精神实质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先生说,这种指导方式看似“笨拙”,但对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复述能力、表达能力等基本功是极其有效的。事实证明,先生所采取的在读书的基础上,先由学生主动发言、开展讨论,再由老师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阐释讲解,最后再由学生整理笔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和训练研究生治学的基本功。

先生作学术报告,能将高深的理论讲得非常平易近人,能将平常的道理讲出很深的意蕴。台下不论学者师生还是干部群众,无不服膺于先生的博大学问和高深智慧。因工作和学习的机缘,我有幸多次在先生的讲座上拍照,多次为先生的讲座制作PPT课件并现场演示。先生讲演,两个小时一气呵成,主题条分缕析,论证引经据典,观点自成体系。听众有时未必都能认真一贯,先生则自始至终严谨依然。讲《学风的自觉》时,先生曾引王阳明《睡起偶成》诗作结:“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懵。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这也正是先生的为学信念之一。

先生教人,不仅在讲坛上、主席台,还在谈话中、筵席间,娓娓道来,我们不经意间便接受了一场心灵和思想的洗涤,比起先生在课堂和报告厅里的学术盛宴更深入骨髓,沁人心脾。某次,同学们帮先生整理图书,先生和师母备丰盛晚餐犒劳大家,并即席谈哲学、论教育、说“成人”,针砭时弊,高举远慕,同学们既饱口腹,又涤荡心灵。先生说,哲学的“爱智”本质,体现为不断思索,不断追求超越,不断追求答案,又不断突破既有答案,寻求新的答案,没有止境。哲学是一门没有终极答案的学问。虽然它包含着答案,但是它的根本精神在于不断地探寻答案,而不是提供终极答案。很多人把“爱智慧”理解成智慧本身,认为哲学的功能只是为人们提供现成的智慧。说哲学不提供现成的智慧也不对。它也有一些答案,有一些观点,但是它不局限于、不停止于现成的智慧。它就是通过突破一个一个的现成答案来开拓人们的思维,来解放人们的思想。因此,哲学在世界当中,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发挥作用,就是不断的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

我们谈到当前哲学专业招生难的话题,学生不爱学哲学,而青睐那些就业好的专业;国家大力提倡职业化教育,发展技校,法学教育以通过司法考试为指挥棒等等。先生说,这反映了当前学生选择专业和国家教育改革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功利化趋向。先生认为,强调实践教育、重视就业市场,不是不对,而是不够。追求功利和实用是近代大学的倾向。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养成和提升,除了实际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生滋养。未来的教育一定会重新回归到对人本身的关注,回归到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中国传统的“成人”之学。中国神话故事里,“成人”也是动物修炼的目标,如《白蛇传》里白娘子经过五百年的修炼修成了人身。白娘子修炼成人后,不能喝雄黄酒,喝了雄黄酒后就会重现原形,这说明她的修炼还有缺陷,修炼还不到位,还需要继续修炼。《西游记》里通天河的老龟委托玄奘去问佛祖,他还要修炼多久才能脱掉龟壳。可见,老龟也是想修炼以成人。由于玄奘把这件事忘了,所以取经回来过通天河时,被老龟扔到了河里。作者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有哲学深意的。

先生喜诗词,善吟咏。先生所作格律诗,平仄对仗谨严,意蕴深远,饱含哲思。先生以自己的著作赠人时,签名之外,往往还题有诗句。诗句或为自作,或为引用。均无需查阅资料,凝神片刻,一挥而就。内容多为寄托期望与深情,具体诗句则因人因时而异。研一时,先生以大作《价值的历程》赠我,题词曰:“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硕士毕业时,先生赠我新著《关学精神论》,题诗句曰:“人世灯光忙闪耀,云间星斗自从容。”先生说这是他《登泰山》诗中的两句。这些题词,当然都是对学生的勉励和期望,勉励我排除世俗干扰,戒浮戒躁,专心治学,追求超越的境界。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诗所描绘的正是先生宏阔从容的胸襟气象和旷远崇高的精神境界。

亲友和学生结婚,先生喜欢题诗祝贺。2007年我结婚,给先生送去请帖,不日先生唤我至工作室,赠我礼金并题诗一首:

凤舞鸾飞玉宇清,翔空展翅共云程。

艳光映水春波缱,丽日依山夕照明。

结伴人生欣少累,婚姻根柢在多情。

大河浪远同舟渡,喜见林花夹岸迎。

这是一首藏头诗,首字相连便是:“凤翔艳丽结婚大喜”。虽几次搬家,先生的这首题诗我一直珍藏至今。

先生爱书。先生藏书的处所主要有三处。一处是家中。2013年暑假,先生从10号楼旧宅搬到15号楼新居。我和几位同门帮先生搬书。新居180平方米,除了一个独立书房外,先生在客厅、餐厅定制了整个一面墙的书架,书上架后,甚为壮观。

第二处是教授工作室。先生的工作室由一间会议室改造而来,面积较大,西南两面有窗,南窗靠东,西窗偏北,是先生平时办公、会客和教学的场所。西南两墙以窗为界,定置有“L”形的满墙书柜。柜中书满,靠近书柜的地面还堆起了高大的“书山”。

第三处原在老校区南办公楼先生暂借的一间房子。2015年7月底,西安连下几场暴雨,南办公楼因年久失修,屋顶大漏,此间屋内积水成灾,许多书籍被水浸泡。为了避免再受损失学校为先生重新安排了另一间房子作为转移藏书之用。搬家公司从早上八点半干到下午两点才搬完。工人一边将书打包装袋,一边无奈叹息到:这柜子里的书怎么越搬越多了?我们四个学生和先生及师母毛老师一块将书整理上架后,已近天黑。没想到一间小小的办公室竟搬出一个图书馆来。

先生和师母将雨水浸泡的书摊开晒在南办公楼西头的天桥和栏杆上,我拍了张照片给先生发微信说:想起了西游记里的晒经石。先生在微信中用诗句回复道:万苦取来仍有难,尘心未可读真经。又一日,先生问我平时是否喝酒,我回答说既不喝酒也不抽烟还不玩牌。先生笑曰:“如此,你可以读真经了。”

先生曾与我分享一篇介绍唐史专家黄永年先生藏书的微信文章。我读完后表态:“我要更加珍惜参观、整理老师书房的机会。”先生说:“老师乃天地间一个读书人也。知此,则理解师矣!”

我与先生相识,从2004年算起,整10年;我正式受教于先生,从2012年读硕士算起,才第4个年头。相对于先生50年的教书育人,这段经历不值一提。而我正处于这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关键位置上,成为先生指导硕士的关门弟子和博士的开门弟子,是莫大的荣幸和机遇,更需要坚毅的担当与使命感

孔子的学生评价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句话用于先生也很中肯。先生如今已七十五岁高龄,仍肩负着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传统文化教研中心主任等教学科研重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祝愿先生健康长寿!希望继续追随先生治学做人,努力不负先生接引、栽培之大恩。

(西北政法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