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道管理操作程序及质量管理标准

气道管理操作程序及质量管理标准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人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吸引。关闭吸引器,分离吸痰管,将吸引管头浸泡于呋喃西林液中,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程序

素质要求(仪表、态度)

规范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及质量检查

听诊器、氧气、流量表、呼吸球囊、氧气连接管、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碗、生理盐水、痰液稀释液、呋喃西林液、一次性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比气管导管长4~5cm)、负压吸引装置。

评估是否需要吸痰

痰多的征象: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

解释

向病人(清醒)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叩肺(病情许可)

安置病人合适体位

吸痰前准备

1)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球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

2)开动吸引器,调试压力,证实压力正常。

3)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治疗碗内。

4)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暴露末端,戴上手套,一手保持无菌,取出吸痰管。将吸痰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管相连,将压力调节至100~120mmhg(13.3kpa),最大不超过200mmhg(26.7kpa)。试吸。

吸痰操作

1)将吸痰管轻柔地插入气管导管内(不要在负压的状态下)。

2)确定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的方法(符合一项即可):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病人出现咳嗽反射;气管导管通畅的情况下,吸引管已经无法再深入;有肺叶切除的病人可参考外科医生的建议。

3)作间歇性吸引: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病人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吸引。

4)若痰没吸完,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球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后,再行吸引。

5)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

6)如分泌物黏稠,可在病人吸气相沿导管壁注入3~5mL痰液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然后呼吸球囊加压呼吸3~4次,使注入的液体到达小支气管并刺激咳嗽。

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在口腔或鼻腔内吸引后又行气管内吸引。

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度等,避免病人缺氧。

吸痰结束后处置

立即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球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再将病人气管导管与给氧装置连接。关闭吸引器,分离吸痰管,将吸引管头浸泡于呋喃西林液中,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

注意:吸痰管、治疗碗每次更换,其余吸痰用物每日更换1次。贮液瓶内加消毒液,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

再评估

呼吸、氧饱和度、痰鸣音、气道内压力、潮气量,与吸痰前比较。

安置病人

记录

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及分泌物清除状况和呼吸型态变化、病人反应。

1.如何为气管插管非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湿化?

2.如何处置吸痰用物?

3.吸痰并发症有哪些?

4.吸痰时,吸痰管为什么不能上下提插?

人工气道吸痰质量管理标准及方法

目的:吸痰是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气切、气插病人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出,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染。

检查方法:询问、观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