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秘书学”概念的确立③

“大秘书学”概念的确立③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秘书学”概念的确立是秘书学发展的必然,也符合学科演变的基本规律。具体地说,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秘书学”概念的确立使秘书学的研究层次进一步深化。因此,笔者认为在秘书学教学和研究中,应时刻注意区分秘书学与其分支学科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等的关系,始终以“大秘书学”概念对待当今的秘书科学。“大秘书学”与档案学为同一层次的学科,“小秘书学”则与档案管理学为同一层次。

一、“大秘书学”概念的形成

秘书学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新兴学科,改革开放、强化管理是其生成的根本动力。起初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级秘书人才的需求,秘书学和文书学、应用写作学是作为秘书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而出现的,人们关注的是秘书学的课程建设,秘书学也只作为单一学科而存在,并无任何分支学科。这时的秘书学理论体系是比较粗糙和随意的。早期的秘书学专著如翁世荣主编的《秘书学概论》、王千弓等主编的《秘书学和秘书工作》、张金安主编的《秘书学概论》等,其理论模式基本都是最简单的秘书学理论加上秘书活动的列举及经验总结,把秘书工作历史、理论、实务混在一起,课程名称一般为“秘书学概论”。严格地说这种课程名称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并不完全具备一般学科概念的性质。但不管怎么说秘书学由此诞生了,并随着秘书学教学的蓬勃发展开始为学界所关注。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广西的廖雄军提出了对秘书科学三个分支学科体系的构想,认为秘书科学应包括秘书学、秘书工作学、秘书人才学三个分支学科。[69]湖北的邹酆在《秘书学理论体系改革初探》一文中则认为,秘书学“史论混杂,把本不属于秘书学范畴的秘书与工作发展史,也列为秘书理论专章加以叙述……应从秘书学中抽出秘书史部分”[70]。最有代表性的是董少非的《试论秘书学的体系结构和结构体系》,该文较深刻地分析了秘书学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秘书学的结构体系应由理论秘书学、应用秘书学、历史秘书学及技术秘书学四大部分组成。

90年代中后期以来,秘书学界对秘书学的学科体系之争更加深入,如前文所综述的关于秘书学学科体系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反映出秘书学界对秘书学学科体系的不同理解,虽然分歧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秘书学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也非原来的秘书学概论,而是由众多子学科组成的“大秘书学”或者可称之为秘书科学。

二、确立“大秘书学”概念的意义

“大秘书学”概念的确立是秘书学发展的必然,也符合学科演变的基本规律。具体地说,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深化秘书学的研究,拓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大秘书学”概念的确立使秘书学的研究层次进一步深化。虽然秘书学界对秘书学学科体系的构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按照一般学科体系把秘书学划分成史、论、实务三大块这一点基本上是趋同的。这种两级甚至三级结构的划分,使得秘书学的研究更加专门化和规范化。如秘书学原理的出现,使得秘书学理论研究的成分大大增加,人们开始关注秘书学的学科理论以及有关秘书的地位、性质、素质、基本职能、工作方法、职业化、现代化等基本理论问题,使秘书学从单纯的经验总结中摆脱出来,为秘书学从潜科学向显科学过渡奠定了基础。秘书实务类学科如秘书写作、文书学、会议组织学、信访学等的出现,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更为宽阔。而与相关学科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分支学科如秘书心理学、秘书语言学等的出现,使得秘书学能更好地吸收相关学科的养分为本学科服务。

2.有利于开展高层次秘书教学活动,培养高级秘书人才

众所周知,最初的秘书学专业是在中文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课程设置上看,秘书学、文书学、应用写作学是其仅有的专业课程,虽然后来增加了管理类课程,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不符合一个独立专业的需要。随着秘书专业的日渐发展和成熟,其独立性日渐增强,专业设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统而论之的秘书学在秘书专业中已经很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秘书学原理、秘书发展史和秘书实务类课程。这样就能基本满足高层次秘书教学的需要。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国家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还没有本科段的秘书学专业,但是随着秘书职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学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已通过设置专业方向的办法,如中文专业秘书方向、行政管理专业秘书方向、英语专业涉外秘书方向等来培养本科层次的秘书人才。但对于基本趋于成熟的秘书专业来说,这种做法绝非长久之计,相信随着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秘书专业的诞生,其课程设置会更加系统和科学,而合理的秘书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则是高层次秘书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只有把秘书学当作一门大学科来对待,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秘书学学科体系,才能保证高层次秘书教学的需要。

3.有利于更好地指导秘书工作实践,使秘书工作更加科学化

在改革开放潮流的冲击下,我国的秘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秘书主体的构成有了较大的变化,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私人秘书大量涌现,使得以指导党政秘书工作为主的秘书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二是办公自动化的日益普及又使秘书工作的手段和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秘书学作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的基本理论也已力不从心,需要进行专门研究;档案领域电子文件管理学科的出现,促使秘书领域也应对此有所反映。三是秘书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职业化程度不断加强,丰富复杂而又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秘书工作实践迫切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指导,这是单一学科的秘书学所不能承担的,只有具有合理体系的大秘书学才能有效地加以指导。

三、“大秘书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秘书学发展到现在,“大秘书学”概念的确立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是要真正建立科学的大秘书学学科体系并得到社会的承认,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秘书学教学和研究中要始终贯彻“大秘书学”概念

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人们对其认识比较含混,学界在谈及秘书学时有时仅指秘书学概论或秘书学导论,内容只涉及秘书学的研究对象,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秘书人员的基本素质等基本问题,有时则又强调秘书学庞大的学科体系,前文所述的“三层次分布论”、“三层次论”、“微观、宏观论”以及“静态、动态”说等都强调了秘书学的大学科特征,这种研究领域存在的概念内涵的不同一对“大秘书学”概念的形成造成了很大障碍。同时,在各院校的秘书学教学中,课程名称和教材名称不统一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有些名为秘书学概论实则是史、论、实务混杂的秘书学,有些名为秘书学却是秘书学概论,让人无所适从。因此,笔者认为在秘书学教学和研究中,应时刻注意区分秘书学与其分支学科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等的关系,始终以“大秘书学”概念对待当今的秘书科学。

2.要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秘书学从“小秘书学”发展到“大秘书学”,学科层次有了提升,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大秘书学”与档案学为同一层次的学科,“小秘书学”则与档案管理学为同一层次。另外,从目前诸家提出的秘书学学科体系来看,秘书学的分支学科如方国雄提出机关档案管理、秘书公共关系等应用性分支学科与档案学、公共关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理清这种关系、规范学科名称并且使之统率在秘书学之下,这是“大秘书学”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要建立系统、合理、科学的“大秘书学”学科体系

在确定秘书学是一门大学科之后,学者们开始探索秘书学的学科体系。90年代前后较有影响的观点是,秘书学是由理论秘书学、应用秘书学、历史秘书学、技术秘书学等分支学科构成的,并且对每一分支学科作了第三层的构想,如认为应用秘书学由企业秘书学、科技秘书学、文教秘书学、司法秘书学等构成,技术秘书学由会议管理学、信息管理学、信访学、保密学、服务学、口才学、公务社交学等构成。尽管这一层面子学科的确定比较随意(如服务学是否是一门学科、信息管理学是不是秘书学的分支学科等都值得商榷),但总体思路是正确的。到了90年代后期,学界对秘书学学科体系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如前文所述的“三层次分布论”、“三层次论”、“微观、宏观论”以及“静态、动态”说等。与早期相比,这一时期对秘书学学科体系的探讨思路更为开阔,更加符合学科的分布方式。以钱世荣对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应用理论构架的“三层次分布论”的修正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秘书学学科体系框架”为例(见图表一),尽管笔者对钱世荣“辅助学”的提法持有异议,但是对其提出的系统化而又具有开放性的学科体系颇为赞同。因为它不但体现了秘书学学科体系的构成,更重要的是它比较符合科学学的理论,可以使秘书学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总之,从秘书学的发展现状分析,认为秘书学是一门由众多子学科组成的学科这一点已成共识,但对子学科的具体构成颇有异议,而且论战正酣。笔者认为,这种热闹的论争既是秘书学科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秘书学不成熟的表现;论争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但是长期的众说纷纭必然阻碍秘书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因此,笔者以为秘书学界应该集中攻关,尽快建立统一的秘书学学科体系,至少在二级层次上有一个明确的意见。

表3-1 辅助学(秘书学)学科体系框架[71]

alt

al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