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景名胜楹联鉴赏

风景名胜楹联鉴赏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联手迹至今仍悬挂在岳阳楼三楼。名胜配对联,古今成惯例。镌刻在景物上的对联,与景物融为一体,早已成为永久性的旅游资源。楹联又称对联、对子、楹帖、联语等,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楹联相传始于五代十国时。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楹联。名胜古迹联是指撰写或镌刻于名胜古迹的楹联。具体来说,楹联有下述特点。楹联一般要求一联之中平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

第二节 风景名胜楹联鉴赏

案例导入

数千年来,文人墨客,在众多名胜古迹里,留下了闪烁着夺目光芒的楹联诗词。不仅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而且风俗民情浓厚、文化底蕴深湛,堪称世界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唐代大诗人李白登岳阳楼,曾挥毫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之名句。寥寥八字,高度概括了洞庭湖的博大气象,与范仲淹的雄文《岳阳楼记》先后辉映。此联手迹至今仍悬挂在岳阳楼三楼。

情境思考

什么是楹联?它有什么格式上的要求?与我们常说的春联有什么不同?

基础知识

一、楹联的旅游价值

(一)楹联是旅游景观的重要内容

名胜配对联,古今成惯例。镌刻在景物上的对联,与景物融为一体,早已成为永久性的旅游资源。游人观光又赏联,悦目更赏心,昆明大观楼门口的“古今第一长联”便是一例。大观楼有了孙髯翁180字的杰作,每天引来游客如云。他们高声吟咏或凝神静赏,拍摄留念或抚今追昔,皆大欢喜,赞叹之声此起彼伏,随滇池水荡漾。没有机会亲临此地者,皆引以为憾事。孙老留下的这笔旅游资源,为风景区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为昆明乃至云南赢得多少芳名美誉,是不可估量的。

(二)楹联对旅游景观的装饰、渲染作用

优秀楹联对景观起着装饰、渲染作用,有画龙点睛之妙和锦上添花之美,犹如美女画眉点唇后更加光彩照人。例如,上海嘉定花神庙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庙宇而已,无甚奇处。但是它门前的那幅佳联,却在笔墨不多的片言只语中,给人们展现出一幅精美的画卷,让游客平添无尽遐思,引得过往人们驻足吟诵:“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碧懈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风景名胜的楹联题刻不仅文字隽永,而且书法美妙,篆、隶、真、行、草,书体皆备,历代名家的笔情墨趣大可寻求,这也正是楹联的魅力所在,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与书法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文采飞扬的辞藻及其书法,使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意义深刻的对联更能给人以启迪,陶冶情操,影响深远。

二、楹联的基础知识

楹联又称对联、对子、楹帖、联语等,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楹联通常悬挂或粘贴在楹柱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见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中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一)楹联的起源与发展

1.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追根溯源,楹联源于桃符。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是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或写着二人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上古时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住在度朔山上桃树下,检查百鬼,将为害人间的恶魔捉去喂虎。所以每年除夕,民间就装扮桃人,以求平安,后来逐渐演变为在门上悬挂桃符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2.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楹联相传始于五代十国时。根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后蜀主孟昶在卧室门桃符板上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语言通俗、吉祥喜庆,春联的这个特点一直沿袭至今。这样,原来用于驱魔除鬼的字牌就变成一种用来表达某种主题思想的联语。

3.楹联的发展时期——宋、元

到了宋代,楹联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除了春节,友人之间的日常交际也经常用到楹联,建筑物上张贴楹联也成为习惯。著名文人苏轼、王安石朱熹等都写过不少楹联。其中苏轼题黄鹤楼的一副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此联对仗工整、气势恢弘,流传至今。

4.楹联的鼎盛时期——明、清

明、清两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应用到了楹联,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挂贴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乃至人们的日常交际(祝寿、庆婚、贺喜、哀挽等)都应用楹联,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文人,皆好联语,楹联的发展达到鼎盛。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自己撰写联语,而且要求各阶层人家门上必须贴春联。他赐予中山王徐达一幅楹联: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此联颇具帝王气概。皇帝的提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后来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又把楹联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清代出现了郑板桥、纪昀、何绍基、梁章钜、彭玉麟等一批撰联高手,在楹联的艺术、功能和种类上,更日趋完善。在体例上,继承前人的诗、词格调,曾国藩等人又大力推广了文章的格调,为楹联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等,专门从事楹联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对楹联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楹联的种类

清代文学家梁章钜是第一个对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人。他在《楹联丛话》中将楹联分为10类,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此分类方法的缺点是没有统一的标准,门类名称不规范等。

楹联按应用范围可以分为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下面分别做一简要介绍。

1.春联(含节日联)

春联也称春帖,是春节时张贴的楹联,是楹联中出现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类型,内容一般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和美好愿望。春联一般都张贴在门上,多有横批。

2.门联(含行业联)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雕刻或张贴在门上的楹联,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楹联。有的是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楹联,有的是在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张贴。例如,山东曲阜孔府门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3.喜联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楹联,又叫婚联,一般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4.寿联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寿。寿联中,有一些自撰的“自寿联”,多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志趣。

例如,郑板桥六十寿辰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5.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楹联,写在长幅白纸上或长幅白布(绢)上,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内容大多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操,寄托生者之哀思,感情深挚、文辞恳切。

例如,康熙挽郑成功联: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6.交际联

交际联是人们专门用做酬赠交谊的一类楹联。多应用于社会名流和文人学者之间,作品往往有较高的艺术性。

例如,郑板桥赠焦山长老联:

花开花落僧贫富;

云去云来客往还。

7.堂联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往往寄寓主人与作者的情趣、志向与抱负,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例如,徐霞客自题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8.名胜古迹联

名胜古迹联是指撰写或镌刻于名胜古迹的楹联。多出自古今名人,他们在游览之时常触景生情、兴致大发,而欣然写下楹联佳作。

例如,乾隆皇帝为颐和园十七孔桥题联: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

9.文艺作品(含题画)联

文艺作品联是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楹联。

例如,李苦禅题画竹联: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10.杂类

上述九类以外的楹联属于杂类,如灯联、谜联、宣传联等。

(三)楹联的特点

一副楹联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仗是楹联最突出的特点。对仗是指楹联的上联和下联的字面与音节都要两两相对。具体来说,楹联有下述特点。

1.上联与下联字数相等

楹联无论长短,上联字数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2.上联与下联词性相同

词性相同指上联和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必须在词性上相同。

例如。清朝廖鸿熙的广西桂林独秀峰联:

撑天凌日月;

插地震山河。

动词(撑、凌)对动词(插、震),名词(天、日月)对名词(地、山河)。

3.上联与下联结构一致

结构一致指上联和下联在句法结构上应当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复句对复句等。

例如,清朝刘凤诰题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园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联上下联均为并列结构。其中,“四面荷花”对“一城山色”、“三面柳”对“半城湖”,均为偏正结构。

4.上联与下联节奏相应

节奏相应是指上联与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相同。

例如,清朝张鹏翮题四川眉山三苏祠联:

一门父子 三词客;

千古文章 八大家。

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四——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5.上联与下联平仄相谐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平声为平)与仄(上、去、入声为仄)。现代汉语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楹联一般要求一联之中平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基本上平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上联与下联平仄相谐使得整个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形成一种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声律美。

例如,清朝乾隆皇帝题颐和园仁寿殿联:

星朗紫宸,明辉腾北斗;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日临黄道,暖景测南荣。

(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6.上联与下联内容相关

一副楹联的上联和下联之间内容必须相关,如果上联与下联内容不相关,即使文字对仗非常工整,也不能称为楹联。

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楹联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1)正对

正对又称同类对,指上联与下联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例如,桂林独秀峰联:

一支铁笔千钧重;

四字丹书万丈长。

(2)反对

反对指上联与下联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例如,杭州岳庙跪像背后墓阙上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3)串对

串对又称流水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

例如,唐寅题联: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

楹联的上联与下联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可以分为并列关系和其他关系(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其中正对和反对属并列关系,串对属其他关系。

(四)楹联的格式

有些楹联除了上联与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又叫横额、横幅、横联等,贴或悬于楹联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四字者为多。横批的写法,旧时都是自右向左横书,现在也有自左向右写的。横批对整副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揭示、概括、升华作用。横批与楹联的关系,主要有下述几种。

(1)楹联写意,横批题名

许多名胜古迹联都是这种形式,楹联写名胜,横批点出景物名称。

(2)楹联画龙,横批点睛

通常是楹联写形式、外在的东西,横批点出实质和意义。

(3)联批互补,相辅相成

楹联与横批在内容与意义上互相补充。

楹联的上联和下联的书写格式有竖写、横写两种。竖写用于张贴、悬挂,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不断句,也不用标点符号。横写主要用于现代图书、报刊等出版物,自左至右,上联与下联各占一行,可断句,也可用标点符号。如果是长联,一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向中间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字体以楷、隶、篆、行为主。楹联有时在正文之外还有题跋、落款,说明作者、撰写时间,缘起与背景等。

(五)楹联的领词

领词是在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律和谐婉转的词语。

例如,重庆奉节白帝城联:

风景占城头,喜爽气西来,万山远挹岷峨秀;

烟峦环峡口,望大江东去,十里频回滟滪堆。

其中“喜”、“望”是领词,领起下两句,读时在领词后应该有一个短暂的停顿。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领词。

一字领词:看、望、问、听、想、料、喜、怅、怕、数、算、似、更、况、怎、若、方、待、凭、念、将、奈、叹、嗟、应、尽、莫、渐、对、须、正、已、早、试、但等。

二字领词:看他、看来、对此、可知、休道、休说、莫道、那堪、问他、何必、何须、何况、况是、只是、只须、将次、终须、无怪、试问、试看、且听、却将、未省、安得、纵使、敢向、不觉、但看、但闻、但得、但愿、记得、不忘、恍如、不妨、何不、犹觉、却忆、未闻等。

三字领词:倒不如、最堪怜、最无端、最难忘、最可怜、最妙处、最好是、只赢得、只落得、只留得、更能消、又却是、再休提、便怎的、消受得、莫辜负、写不尽、望不断、流不尽、看不尽、赏不尽、禁不住、全不念、君不见、且探寻、且看那、请看那、放眼看、讵怎料、复何数、岂徒览等。

(六)楹联的断句

楹联一般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要正确诵读和理解,必须正确断句。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熟悉古汉语语法与常用词的用法,还要掌握一些楹联知识。具体来说,在断句时要把握下述几点。

(1)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对偶句,铺陈描述,抒发感慨。

(2)抓住楹联中的领词

楹联中的领词后面往往带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住领词,就能看清楚后面的句式。

(3)注意反复词

有些楹联有反复词,可以根据反复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

(4)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由于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奏对仗,因此遇到一联某句难以断句时,可参照另一联相应的一句,有利于找出句读(句逗)。

除了掌握上述几点外,有时多读几遍,慢慢理解楹联的含义,也有助于断句。

三、名胜古迹楹联选读

大观楼长联

(清)孙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

①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年)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②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③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④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⑤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⑥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⑦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赏析】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冠古盖今。上联写尽滇池风光气,气势开阔,历历在目,美如画卷;下联历数与滇池相关历史事件,气势雄浑,纵横古今如同史诗。全联180字,语言精炼,夹叙夹议,有情有景,对仗工整,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四海长联第一佳者”,大观楼也因此联声名远播。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佚名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注释】

①山海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东北,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孟姜女庙:位于山海关东面的凤凰山上,面朝渤海,背依燕山。

②朝:有两种读音,读zhāo,早晨之意;读cháo,同“潮”,潮水之意。

③长:有两种读音,读cháng,同“常”;读zhǎng,同“涨”。

【赏析】

此联是采用了同音假借的手法。构思奇特,又切合所悬之处的风物,故久为人所激赏。其读法断句有多种,据分析,大致有下述6种解读方法。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海水潮,朝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涨,常常涨,常常涨消。  

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常涨,常涨常常消。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涨,常常涨,常常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长,常涨,常涨,常常消。 

海水潮!潮!潮!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涨!涨!涨!常涨常消。

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联

(清)纪昀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注释】

①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清代皇帝避暑和理政的离宫。万壑松风:在山庄的南部,据冈临湖,多巨松,山庄七十二景之一,具有江南园林的特点。

②八十君王:指清高宗乾隆,他活了89岁,八十是其年岁。十八公:即“松”。介寿:祝寿。

③九重天子:指乾隆皇帝。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重九节:又称重阳节。塞上:泛指北方长城内外,避暑山庄在长城北,故称。称觞:举杯祝酒。称:举。觞:古代酒器。

【赏析】

上联写松树站立道路两旁的庄严肃穆、气宇萧森的情境,颂扬了天子威德的无所不在。下联写天子每年重九节登高接受塞上祝福的盛况。本联以“九重”对“八十”,以“重九”对“十八”,而且各联句的数字的字序颠倒,巧用拆字的修辞手法,构思十分巧妙。

扬州二十四桥联

(清)江湘岚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注释】

①扬州二十四桥:位于江苏扬州旧城西门外,据传建于隋炀帝时。

②胜地据淮南:指风景优美的扬州位置在淮水以南。云影当空: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为云影,此处指云彩高悬空中,水天一色。

③扁舟:小船。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化用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

上联写扬州白天的自然风光之美。下联是写扬州的社会风情,一叶扁舟悠然穿桥而过,箫声不绝,秋风徐徐,人们欣赏着这迷人的夜色,聆听着优美的箫声,不觉已至三更。“看”是上联的领词,领起“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两句;“闻”是下联的领词,领起“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两句。

武汉黄鹤楼联

(清)萨迎阿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注释】

①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

②一楼:指黄鹤楼。萃:汇聚。三楚:指湘鄂一带。云鹤俱空横笛在:化用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李白《黄鹤楼闻笛》中“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句,意思是陈迹已杳,幸好横笛还在,可以吹尽我无限忧愁。

③二水:指长江和汉水。百川支派:指流入长江与汉水的各支流。

【赏析】

上联写黄鹤楼的宏伟崇高,为三楚精神之所系,源远流长;下联抓住黄鹤楼峙立江边的特点,大力渲染大江古今无尽的气势,进一步突出黄鹤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联风格壮阔,气势豪迈,激情满怀。

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

(清)唐英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注释】

①东林寺三笑亭:位于江西庐山西北麓。东林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名僧慧远始建。寺前有虎溪,溪上有石拱桥,东晋高僧慧远在寺中创设“白莲社”,故常有僧俗来往,传说他送客从不过桥,一次,儒者陶渊明和山南道士陆修静来访,慧远送客出门,谈兴正浓,不觉过了虎溪桥,三人发觉后,大笑而别,后人遂于桥畔建亭,以记其事。

②桥跨虎溪:指桥位于东林寺前的虎溪上,点明亭的位置。三教:指儒、道、佛三教,也暗指陶渊明、陆修静、慧远三人属三个教派。源流: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③莲开僧舍:指慧远在东林寺创设白莲社。一花:指莲花,慧远创立佛教宗派净土宗,又称莲宗,世人称之为一花。一世界:佛经合四大洲诸天为一世界。一叶:禅宗又演化为五个派别,人们称为“五叶”,每一宗派都产生出自己的领袖。如来:如来佛,即释迦牟尼,泛指“佛”或成佛者、佛教领袖。

【赏析】

上联写发生庐山东林寺的前人往事,点明三笑亭由来;下联写东林寺白莲社的历史,佛家因缘,表明向佛之心。全联对仗工整,出语巧妙。

南昌滕王阁联

(清)刘坤一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注释】

①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

②关情:与感情有关,牵动情怀。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借以叙述登楼所见的景物。无恙:这里引申为无损害。

③才:仅仅。江上才人:指王勃。阁中帝子:滕王李元婴,唐高祖之子。

【赏析】

上联写发生滕王阁往日的兴废和如今的胜景;下联以设问方式吊古怀今,突出滕王阁的胜景。“看”、“问”分别为上联与下联的领词,领起下文。

岳阳楼联

(清)何绍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注释】

①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洞庭湖畔。

②杜少陵五言绝唱:杜少陵即杜甫,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阳楼》五言律诗。范希文两字关情:范希文即范仲淹,两字指《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源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吕纯阳三过必醉:吕纯阳即吕洞宾,“八仙”之一,曾三过岳阳楼饮酒赋诗,醉倒在岳阳楼。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化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佳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③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扬子江北通巫峡:扬子江即长江,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巴陵山:在岳阳西南隅,濒临洞庭湖。爽气: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岳州城:即今之岳阳市。东道岩疆:岳阳东南方向有高山,以为疆界。岩:山岩。疆:边界。潴:指水停聚。潴者、流者、峙者、镇者:分别指前面提到的洞庭湖、扬子江、巴陵山、岳阳城。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陶渊明《饮酒》诗中佳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赏析】

上联用问答手法介绍了与岳阳楼有关的历史典故;下联描写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山水胜景。上联与下联分别用首句领起下文,按时间、方位的顺序一一道来,结句都化用古人诗意表达今人情怀。全联感情起伏跌宕,对仗工稳,用典贴切,风格豪迈,为长联中佳作。

成都杜甫草堂联

(清)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注释】

①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市浣花溪畔。

②异代不同时: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问如此江山: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龙蜷虎卧:形容众多英才。龙蜷虎卧几诗客: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

③流寓:寄居在异乡。先生亦流寓: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

【赏析】

此联概括了杜甫在成都时期的诗歌创作影响。全联采取上问下答的形式,上联化用杜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下联由杜甫晚年流落蜀川、政治上遭遇挫折、生活上贫困潦倒的经历,而联想到他诗歌成就卓绝,长留天地间,令人景仰。语意贯通而下,对诗圣的赞许与感叹,渗透在字里行间,同时,作者以“先生亦流寓”,暗喻自己在四川作幕僚也是寄人篱下,境遇虽同,成就却异,其中蕴涵的深沉的感慨不可不察。“问”是上联的领词,领起“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两句,“有”是下联的领词,领起“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两句,韵律铿锵,风格俊朗。

成都武侯祠联

(清)赵藩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注释】

①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武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后人常称他为武侯。

②攻心:从心理上战胜对方,使之心服。诸葛亮曾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反侧:睡卧不安,引申为不顺从,不安定,内部纷乱的意思。自消:指动乱自行消除。反侧自消:诸葛亮治蜀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孟获很受感动,消除了反蜀汉之心。知兵:熟知兵法。好战:喜欢使用武力,爱好用战争取胜。

③宽严皆误:诸葛亮一生执法或严明或宽大,都是根据形势需要决定的。如果不审势,不论执法宽严都要失误。此处作者指的是当时执政四川者宽严无度,造成形势混乱。

【赏析】

上联称赞诸葛亮的文治武功;下联总结了诸葛亮的治蜀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上联与下联是反对关系。

广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清)彭玉麟

几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载,故侯安在,只我凭栏看剑,泪洒英雄。

【注释】

①越秀山:位于广州市北面。镇海楼:在越秀山上,又名“望海楼”,俗称“五层楼”。

②劫:灾难,劫难。危楼:高楼。摘斗摩霄:摘星斗摸青天。

③故侯:指主持修建镇海楼的明代永嘉侯朱亮祖。

【赏析】

此联吊古抒怀,感叹世事变幻,悲壮有力。“问谁”、“只我”分别为上联与下联的领词,领起下文。

郑成功纪念馆联

郭沫若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注释】

①开辟荆榛:比喻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事业中克服了重重困难。郑成功《复台》诗云:“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荆榛,丛生的灌木。

②荷虏:指占领台湾省的荷兰殖民主义者。

【赏析】

本联高度赞颂了郑成功驱除荷虏,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

海角天涯胜迹联

李求真

万里晴空,几片闲云浮海角;

一湾碧水,八方游子恋天涯。

【注释】

①海角天涯: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州程哲在海南最南端海滨高达七米的两块巨石上,分别刻上“天涯”、“海角”。“天涯海角”指极为偏远之地,这里指海南岛。

【赏析】

天涯海角虽然地处偏远,但从旅游者的心理讲,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有刺激性和诱惑力。此联既点明了天涯海角环境之优越,“万里晴空”和“一湾碧水”,也道出了“八方游子恋天涯”的心态。联语将“海角”、“天涯”嵌入上下联尾,可谓巧妙而含蓄。

实践活动

自选经典古诗词,同时选配合适的音乐,分小组举行“吟诵中华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让同学们在尽情享受古诗文的迷人魅力的同时,更领悟到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

习题演练

一、选择题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的作者是(  )。

A.刘禹锡    B.白居易    C.杜牧    D.苏轼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写的是(  )。

A.恒山     B.庐山    C.黄山    D.泰山

3.楹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中的一楼是指(  )。

A.黄鹤楼    B.滕王阁    C.岳阳楼    D.镇海楼

4.楹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的作者是(  )。

A.乾隆皇帝    B.顾复初    C.纪昀    D.彭玉麟

二、简答题

1.简述古代诗歌的种类和区别。

2.简述词的形式特点。

3.简述楹联的种类、特点和格式。

4.简述楹联中领词的作用、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