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暑习俗鉴赏

小暑习俗鉴赏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暑为每年7月中旬前后。暑即炎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关于小暑这个节气,民间有许多习俗。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就是在小暑过后品尝新米。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说法。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惯。

小暑习俗鉴赏

小暑为每年7月中旬前后。它反映暑热程度。暑即炎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关于小暑这个节气,民间有许多习俗。

“食新”习俗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就是在小暑过后品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说法。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天,人们的食欲有所下降,往往比常日消瘦,俗称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在入伏的早晨吃鸡蛋。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伏日也有吃面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至少在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其中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吃黄鳝和藕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时节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一个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这一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

黄鳝蛋白质含量比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更是要高1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从而防治因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所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特别适合夏天食用。

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以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的功效,可以治疗血虚失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