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八】杨修的“聪明”

【案例八】杨修的“聪明”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其实,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好范例。杨修此举在客观上起到了涣散军心、瓦解斗志的负面作用,在战争状态下,任何主帅对此都不会姑息。曹操在那种情况下,杀掉杨修,应属严肃军纪。由此看来,杨修之死,并

东汉时期的杨修博学善文,才思过人,与曹植是好朋友。后来,杨修成为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办理事务。《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交代,杨修恃才傲物,屡犯曹操之忌,最后招来杀身之祸。有几个小故事可做解释。

其一: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童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是否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童臼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其二:有一次,曹操造了一个后花园。落成时,曹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曹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心底却很忌讳。

其三: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三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直接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丞相的东西?”杨修说:“是丞相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曹操问其故,杨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心头却很妒忌杨修。

其四:曹操多猜疑,生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醒来见之,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唯有杨修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息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综上所述,曹操对杨修从忌讳到妒忌再到厌恶,杨修死于刀下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建安二十三年(218)秋,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却被马超据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丞相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丞相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公真知丞相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杨修以鸡肋之意对。曹操大怒说:“你怎敢制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问题思考】

1.作为职业秘书,应该从杨修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2.秘书如何在老板或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过”与“不及”的分寸应如何掌握?

3.假定你是杨修,在上述的每个故事中,你会怎样做?

【案例分析及参考要点】

杨修是个人才,属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其地位和职业与蒋介石身边的陈布雷相似。其才思敏捷,聪颖过人,恃才傲物,得到曹操的赏识和器重,成为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理应算得上一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合酥、曹操梦中杀人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已心中暗存芥蒂,暗暗戒备,直到后来杨修又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而用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比喻,说出曹操对关西的态度,那份狂妄自大足以让他死上十次。最终他被曹操以严肃军纪为由斩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修的才华学识是出众超群的,在揣摩、分析、判断、预见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他可谓既太聪明又太不聪明。杨修如果真的绝顶聪明,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心态,虽了如指掌,也应守口如瓶,绝对不应公开散布,且不应做出退兵前的准备动作;作为曹操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应有足够的了解,显然,杨修在这方面过于自信。由此可知,杨修并非绝顶聪明,而是喜欢炫耀聪明的一种小聪明,真正具有大智慧、大聪明的人往往是大智若愚的人。

其实,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好范例。喜欢炫耀、自负、自傲、轻狂、清高,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为普遍的陋习,为此而断送了性命的又何止杨修一人?“伴君如伴虎”,这最为浅显的古训杨修竟在恃才傲物中忘记了。

用职场眼光看,杨修不聪明的地方,则是在于他不懂如何待人处事,特别是不懂如何与表现欲较强的上司相处。秘书在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学识才华时应吸取杨修的教训,太过则引火烧身、招祸;太浅又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不易被上司发现而得到重用。当下属的学识才华与上司相当,或明显超过上司时,一旦被上司察觉,危险可能就要降临你的头上了。像伯乐那样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的上司,的确有之,但毕竟鲜见。因此,为了自己名利地位的稳固,许多上司往往喜欢任用言听计从、俯首帖耳的庸才。

作为秘书,应该为领导服务或为老板出谋划策;在显示自己才华和见识的同时,千万要顾及领导的感受和面子,否则就会像杨修那样“身死因才误”。在复杂的社会里,必须懂得待人处事的大智慧。

【分析对比】

倘若换个角度来思考,即从主帅曹操的角度来分析,就事论事,杨修的确该杀,而且杀无赦。作为三军统帅的曹操,正为作战失利而焦头烂额,在是否退兵上举棋不定时,作为下属的杨修根据推断便在军中散布退兵言论,并私自命士兵收拾行囊,开始做撤退的准备。在三军统帅尚未正式作出撤退命令之前,军士却做着退兵准备,此种极其重大的违反军纪行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战争中,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杨修此举在客观上起到了涣散军心、瓦解斗志的负面作用,在战争状态下,任何主帅对此都不会姑息。曹操在那种情况下,杀掉杨修,应属严肃军纪。由此看来,杨修之死,并非冤枉,而是因其炫耀聪明、举止轻狂而咎由自取!这样的才有用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