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修终被聪明误

杨修终被聪明误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修字德祖,乃太尉杨彪之子,曾在曹操手下担任掌库主簿。说到杨修被曹操所杀,还得从蔡邕说起。左贤王不愿意把自己的妻子送走,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被迫答应。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杨修进去看见,随即用匙与众人分食完了。别人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唯独杨修知道曹操的用意。这个被杀的近侍葬礼的时候,杨修指着叹惜说:“丞相不是在梦中,而是死者你在梦中啊!”曹操得知杨修的表现,更加厌恶。

杨修字德祖,乃太尉杨彪之子,曾在曹操手下担任掌库主簿。说到杨修被曹操所杀,还得从蔡邕说起。蔡邕本与曹操交好,后来蔡邕因同情董卓,叹了一口气,被司徒王允杀了。蔡邕有个女儿,叫蔡琰,字文姬,博学多才,又像他父亲一样,长于音乐,嫁给河东卫仲道为妻。可惜丈夫死了。年轻守寡,又没有儿女,就回到娘家住着。公元194—195年,李傕、郭汜、张济等带着凉州兵马和胡人打到中原地区,他们到过的地方,大都成了废墟。蔡文姬跟着难民各处乱逃,被匈奴兵掳去,做了左贤王的夫人,生了两个儿子。蔡文姬虽然想念着父母之邦,但也只好安心留在匈奴。

曹操因为南匈奴已归顺了汉朝,就想起被掳到匈奴的蔡文姬来了。他派使者带着礼物,交代使者一定要把蔡文姬赎回来。一来曹操一向要在外族面前显出自己的威风,连接见匈奴的使者也叫崔琰做替身,自己朋友的女儿被外族掳去,当然要把她救回来不可;二来蔡邕已经写了一部分汉史,文姬又有才学,要是她能把父亲的著作整理一下,那该多有意思。

左贤王不愿意把自己的妻子送走,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被迫答应。蔡文姬当然巴不得回到父母之邦来,可是做母亲的也为离开自己的儿子感到悲痛。她回到邺城,曹操把她再嫁给屯田都尉董祀,做个续弦夫人。没过多少日子,董祀犯了法,定了死罪。蔡文姬亲自跑到曹操那边去求情,恰巧曹操在家里请客。朝廷上的大臣,世族名流,还有远方的使者都聚在魏王府里,济济一堂。曹操对宾客们说:“蔡伯喈(蔡邕字伯喈)的女儿在外多年,现在已经回来了。要是诸君有兴头,叫她来跟大家见面,好不好?”大家都表示愿意相见,曹操就叫手下人把蔡文姬带了进来。

蔡文姬披散着头发,赤着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跟前,磕头请罪。话说得很伤心,嗓音又是那么清脆,宾客们听了,都哭丧着脸,连鼻子都酸了。曹操说:“事情值得同情,可惜文书已经批下去了,追也追不回来,怎么办呐?”蔡文姬央告:“明公马房里的马,至少有一万匹,像猛虎那么勇的武士多得成林。只要一匹快马,一员虎将,就可以把垂死的人救回来。”曹操还真的写了赦书,派“飞马报”送去,免了董祀的死罪。

那时候,正是冷天。曹操特地赐给蔡文姬一顶头巾、一双鞋和一双袜子。蔡文姬穿戴起来,居然像个书生。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和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蔡文姬很感慨地说:“亡父留给我的书就有四千多卷,几次遭难,不是毁了,就是失散了。现在我还能背得出来的只有四百多篇了。”曹操听说还有四百多篇,那也不少,就说:“我派十个文官到夫人家,叫他们把夫人记得的都抄下来,怎么样?”蔡文姬不同意这么办,她说:“怕不方便吧。还是恳求明公赏我一些纸笔,我一定遵命把能背出来的都记下来。”曹操就派人护送她到家里,让她去写那些文章。

蔡文姬这才安下心来,细细地把她所记得文稿都写了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遗漏或错误。她把曹娥碑文也抄下来了。那碑文是颍川人邯郸淳写的,碑的背面有八个字是蔡文姬的父亲写的。

曹娥碑纪念的是一位叫曹娥的姑娘,会稽上虞人。她父亲叫曹盱,在公元142年(汉顺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掉在江里淹死了,尸首都没捞着。曹娥才十四岁,日夜不停地哭着,沿江找她父亲。找了十七天,还没见尸首浮上来,邻居们劝曹娥不必找了。曹娥一个人留在江边,把衣服扔到江里,祷告说:“我父亲的尸首在哪儿,就在哪儿沉下去。”衣服漂到一个地方沉下去了,曹娥就在那里投江死了。相传曹娥背着她父亲,两具尸体来一同浮到水面上来。当地的老百姓大受感动,都说曹娥是个孝女,很小心地把尸首埋了。

过了三年,上虞县长度尚把曹娥改葬在江南大路旁边,给她立了个碑,叫他二十来岁的弟子邯郸淳写了一篇碑文,刻在石碑上。后来蔡邕到南方去游历,到了江边(后人把那条江叫曹娥江,在浙江省绍兴市东),见了碑文,就题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刻在背面。可是谁也说不上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有一回,曹操和杨修见到了曹娥碑上这八个字,曹操琢磨了一下,猜不透。就问杨修是否知道,杨修说知道了。曹操说:“你别说,让我仔细想想。”两个人上马走了。走了十里地,曹操完全明白了。原来“黄绢”是指有颜色的丝,“丝”旁加“色”,是个“绝”字;“幼妇”就是少女,“女”旁加“少”,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旁加“子”是个“好”字。“齑臼”这两个字在今天比较生僻,“齑”是切细了的姜、蒜等调味,味辣,古人就用“辛”字(“辛”就是“辣”的意思)表示,“臼”是捣姜蒜的容器,是接受的“受”的意思,“受”旁加“辛”,是个“辤”字,就是现在的“辞”字。这样,“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可是杨修毕竟比曹操早知道。他在这方面的才能要比曹操高。曹操说:“你真是个才子。我比你呀,差了十里。”话虽如此,曹操对他多少有些顾忌。

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建了花园一所,建成以后,亲自察看,看完后并未发表意见,只是在门上书写一“活”字。别人都不知道是何意思。杨修说:“‘门’内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园门太宽阔了。”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好了以后,再请曹操去看。曹操看后很高兴,忙向左右说:“谁知道我的意思?”左右说:“是杨修说的。”曹操嘴里称赞,心里却忌讳。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糖。曹操写了“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桌上。杨修进去看见,随即用匙与众人分食完了。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书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抗丞相的指令呢?”曹操听后虽然喜笑,但心里却十分厌恶。曹操恐人暗害,常吩咐左右:“我梦中好杀人,我睡觉的时候,你们等千万不要靠近。”一天,曹操午睡,被子掉在地下,一个贴身近侍慌忙拾起来重新盖上。曹操跳起身拔出剑来杀了这名近侍,却仍旧上床睡觉。曹操半晌才起来,假装吃惊地问道:“是谁杀了我的近侍?”大家以实情告诉他。曹操痛哭,命令厚葬。别人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唯独杨修知道曹操的用意。这个被杀的近侍葬礼的时候,杨修指着叹惜说:“丞相不是在梦中,而是死者你在梦中啊!”曹操得知杨修的表现,更加厌恶。

因为曹操自己是个才子,文学好,所以曹操喜爱曹植,爱他的聪明,认为其诗词歌赋都比人强。当时的一些名士,如杨修、丁仪和丁廙等都帮着曹植。曹操曾屡次三番地要立曹植为太子,可是有另一批人,如贾诩、华歆、陈群、贾逵等使着各种花招反对曹植,连官人和左右伺候的人都得到曹丕的好处,替他说话。曹操也怕袁绍和刘表的下场临到自己家来,就立曹丕为魏太子。

曹丕还怕地位不稳,想尽各种办法让曹操不喜欢曹植。曹植也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自己太随便,不注意遵守制度。有次他竟坐着车马私开司马门。监视他的人立刻向曹操报告。曹操气极了,把那管司马门的大官定了死罪。他喜欢曹植的心越来越少了。而且,祸不单行,曹植的媳妇又因违反制度给曹操杀了。原来,曹操定了一条规矩,他家里的人不准穿绣花的绸缎衣服。有一天,曹操从高处往下瞧,瞧见一个穿绣花衣服的女人,冒了火。一问,是曹植的媳妇。曹操说她违反制度,叫她自杀了事。打这起,曹植更加心灰意冷,天天喝酒解闷,无聊得很。

曹仁被关羽围攻,连着请求救兵的时候,曹操叫曹植为中郎将征虏将军,派他去支援曹仁。曹丕和跟着他的一批人着慌了,魏王这么重用曹植,对太子是不利的。大家设了个计,叫曹丕去向曹植道喜。曹丕带着酒食去跟他兄弟一块喝酒。曹植本好酒,一喝就喝开了。起先,曹丕给他敬酒,后来向他劝酒,末了简直是逼他喝了。曹植被他灌得烂醉,倒在炕上不省人事。正在这个时候,曹操下令召他去,连催几次,曹植不能接见使者,不能接受命令。这下曹操可真火了,骂曹植酒醉糊涂,自暴自弃。打这起,他讨厌曹植和跟着他的一班人。帮着曹植的那些人当中,杨修是个头儿。曹操恐将来发生变乱,因而认为必须除掉杨修。

后来,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曹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要退兵,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这时,正赶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夏侯惇入帐,请问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于是,夏侯惇便将口号“鸡肋”传令众官。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叫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便请杨修到帐中问及此事。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要退兵了。鸡肋吃起来不见肉,丢弃了又感觉还有味道。现在进不能取胜,退恐人耻笑,在此久耗无益,不如趁早回去。来日魏王必定会班师归去的。故而我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您真是知道魏王的肺腑呀!”于是也收拾行装。寨中诸将,都在准备归程。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安稳睡觉,便手提着钢斧,绕着寨子一个人行走。只见夏侯惇及寨内军士都在准备行装。曹操吃惊不小,急回帐召夏侯惇问其原因。夏侯惇回答说:“主簿杨修知晓大王要回兵的意向。”曹操唤杨修问其事,杨修以鸡肋之意回答。曹操大怒:“你怎么敢制造谣言,搅乱军心!”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了,将首级悬挂于辕门外。杨修死时才三十四岁。后人有诗评论这件事: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述评

曹操生性多疑多忌,哪容得杨修在他跟前三番五次地揭他的隐私。曹操说自己睡梦中好杀人,是为了防备近侍暗害。可是,杨修偏偏在这件事情上揭他的痛处,这使他特别记恨。而夜间口号“鸡肋”事件发生后,曹操因军法论处杀杨修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杀杨修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杨修是曹植的第一谋士,这对太子曹丕来说是一个大隐患,不除掉他,曹操不放心。故后人诗中说:“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