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政府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模式

地方政府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模式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工作机制,被专家称为“石泉模式”。县财政每年还拿出30万元为学校招聘专职辅导教师志愿者30名,着力解决学校因教师编制紧缺无专职留守儿童辅导教师问题。目前,垫江县已建成16所托管家园,5 808名留守儿童在其中快乐成长。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模式

一、陕西“石泉模式”(1)

“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工作机制,被专家称为“石泉模式”。2010年1月17日,“石泉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石泉县县委书记邹顺生在获奖大会作了题为“为了留守儿童的今天 为了祖国的明天”专题报告。其具体做法:

①新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即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成长中心按照“校园、家园、乐园”的新理念,设置有学生宿舍、餐厅、浴室、阅览室、活动室、亲情接待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类功能室,并配有电视机、亲情电话、计算机、取暖器、电风扇、沙发等完善的内部设施。

②新建校外活动和托管中心。建设100所留守儿童校外活动中心和30所留守儿童校外托管中心,解决留守儿童节假日期间在校外无人管护和部分学龄前留守儿童无人照料的现实问题。县财政每年还拿出30万元为学校招聘专职辅导教师志愿者30名,着力解决学校因教师编制紧缺无专职留守儿童辅导教师问题。

③结对子、当家长。在县委书记邹顺生的倡导下,全县已有2 477名干部、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1+1”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当代理家长。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学校专职辅导教师、代理家长、志愿服务者、专家指导等四支队伍的培育和建设,全方位构建留守儿童立体教育管护网络,彻底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努力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的目标。

二、重庆模式(2)

1.代理家长(代表区县:南川、璧山、江津)

有爱心、有精力、有能力的教师、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等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作为代理家长,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代管人、老师、镇街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办公室对接沟通,做到每月陪同留守儿童做一顿饭、摆一回龙门阵、辅导一次作业、打一个亲情电话、参加一次户外运动。目前南川区就是这样做的。

璧山县的代理家长,要做好“四管”,即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还要扮演好“五个角色”,分别为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而在江津区,现在有2 000余名代理家长和700多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了近5 000名留守儿童。统计显示,71%以上的学生在品德和学习上进步明显。

2.教育“4+1”(代表区县:石柱、丰都)

石柱冷水小学、丰都北京青年希望小学开展“留守儿童培养实验”,推进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心理情感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体质健康”为重点的“4+1”留守儿童教育模式,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知心姐姐信箱、半军事化管理等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培养。

3.托管家园(代表区县:垫江)

垫江县政府制定了“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指导标准及指标体系,让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团体利用自己的住宅或其他固定场所建立“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对有条件的留守儿童进行有偿的规范托管。

在“托管家园”,留守儿童家长与托管人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义务和权利,托管人按照要求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教育,使留守儿童在托管园中学习有人辅导、衣食有人过问、安全有人监护、病痛有人关心、行为有人示范。目前,垫江县已建成16所托管家园,5 808名留守儿童在其中快乐成长。

4.亲属代管(代表区县:忠县、开县)

通过调整学生入学政策,允许农村留守儿童“投亲靠友”就近入学,建立并完善了父母常管制度(每学期由学校给外出家长写一封信,提出指导孩子的建议)、托管家长培训制度(家长学校每学期授课不少于2次,为托管家长提供教育知识)、家教研讨制度(学校每学期开展2次留守儿童管理经验交流,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策略)、重点管护制度(教师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对“问题儿童”进行重点帮教、定期家访),以增强家长和托管家长的责任心,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水平。

5.寄宿之家(代表区县:南川、丰都、石柱)

南川、丰都、石柱等区县以农村寄宿制学校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家长式的教职员工”,辅以“家庭式的学校管理”,实施“家校一体化”管理,让留守儿童过上家庭式的校园生活,教职工既是留守儿童学习上的良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还是勤工俭学的师傅。

南川鸣玉中学建立了由教职工组成的“家务委员会”,管理全校留守儿童这个“大家”,根据留守儿童所处学段分设若干“小家”,各“小家”按“家务”性质又划分为住宿、生活、学习、活动等项目,让留守儿童“学得好、吃得好、住得好”。

南川马嘴东州春蕾小学建立了学生养殖实验基地,饲养了百余头猪,每周宰杀2~3头,免费提供给全校学生改善生活。开县白泉平安希望小学,学生不带一分钱、一颗粮就可以在学校学习生活。

6.亲情连线(代表区县:忠县、巫山、黔江

忠县中小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建立了“亲情聊天室”,让留守儿童能每月与父母语音视频聊天一次。

巫山县金坪小学组建了亲情QQ群,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下午4点至5点,留守儿童就可以和远方的亲人进行视频对话,谈学习,聊生活,让远方的亲人安心工作。

黔江区黑溪中学免费开通了4部“亲情电话”,留守学生每周至少与父母通话一次,让外出家长能与孩子及时沟通和交流,增进了留守儿童和父母间的亲情。

以上均为政府作为,组织安排,力度大,易推广。我们相信只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拨出专款,对留守儿童多关爱,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发动群团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就一定能把此项工作做好,就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