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爱的重要作用

师爱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实验表明,爱,对学生身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感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师爱对学生的感召、感染、感动和转化作用。而师爱,作为一种教育力量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使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普遍愿意模仿他们所崇敬、爱戴的人,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从学生的模仿意向来看,师爱的引动功能已成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师爱的重要作用

(一)激励功能

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青少年学生都有对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已经不仅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而且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心理需要。很多实验表明,爱,对学生身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初生儿如果得不到母亲的爱抚(如隔离在喂养室),其情感和性格的发展就要受到挫折,其智力的发展也要受到影响。对战争期间收养的孤儿的研究表明,虽然他们的物质需要能得到满足,但由于“爱的匮乏”,他们仍然得了“精神营养不良症”,如个性发展畸形,情感冷漠等。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犯罪青少年,最初都是由于在家庭、学校中得不到温暖,得不到同情和关怀,于是到社会上去寻找这种爱,最后因无知失足而陷入了社会上的犯罪深渊。

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自己周围的亲人、朋友和同学的关怀、信任、尊重和爱护,并且也愿意用同样的感情去爱周围的人。然而更使青少年学生关注的是学校中教师的爱。因为教师的爱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不仅仅是个人对个人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它实际上已是一种评价,一种社会性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等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于是教师的这种情感在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分量。越是威信高,越是受学生崇敬和爱戴的教师,他们的态度越是引人关注。甚至他们的一笑一怒,都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一个学生能得到教师的爱,就是得到赞许、表扬和奖励,就会在他们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他们就像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甚至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教师的爱,使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身上的缺点,愿意积极上进,甚至激发一种同过去的“自我”、同外部和内部的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信心和力量。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的社会心理环境的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内部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他们努力学习、发展智力、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这就是师爱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普遍具有的激励功能。而要有效的实施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重视运用师爱去强化这种激励功能。

(二)感化功能

感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师爱对学生的感召、感染、感动和转化作用。这种对学生动之以情的感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悄悄地进行的。教育,需要说服、引导和启发,但是,更需要的则是教师真情的感化。实践表明,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就像他们生活环境中的氧气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吸入体内,增加了能量。作为受教育者,他们对这种微妙的形式既不能防御,也不能抵制。而师爱,作为一种教育力量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使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事实表明,正是师爱的这种感化和陶冶,使自卑者自尊,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热情……师爱这种感化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三)调节功能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个心灵与心灵相接触的微妙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教师爱的流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它必然要激起学生对爱的反馈,形成一种尊师的爱的回流。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必然要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感激、尊重、信任、爱戴,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两颗心能贴在一起。这个时候,师爱就变成了一种心理调节器,使师生关系得到调节,随着师生关系发展的深化还要不断地进行调节,这种由师爱引起的反馈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多次反复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把师生关系推到一个美好的境界。另外,师爱的调节功能还表现在它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在师生心理上架起桥梁,使学生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向他所信赖、爱戴的老师倾吐。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之“泉水”,才能点点滴滴地流进孩子们的心田。而且因为学生向老师敞开了自己的心灵窗口,才能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了他们奇妙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调节自己的教育“步伐”和教育手段,以找到通往学生心灵的“捷径”。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过:“对于孩子,思想和人是不能分离的。他们对爱戴的老师说的话和对他们蔑视的一个无关的人说的话,完全是按不同方式来感受的。”[1]学生是从来不向他们不信任、不爱戴的教师敞开心扉的。然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打开,任何教育都无法进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尖锐指出的:“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用的。受教育者向他爱戴的教育者敞开自己的心灵,是一个彼此促使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这就是说,教育力量的发挥,学生心灵之窗的启开、关闭,都离不开师爱的调节作用。

(四)引动功能

这种引动功能引起的模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师爱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的高尚和美好,于是也愿意用同样的感情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愿意关心同学、爱护同学,愿意尊重和信任朋友等等。这种模仿最初是外部行为,后来逐渐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地转化和深入。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后,学生也学到了这一高尚的心理品质。其二是兴趣、爱好的模仿。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普遍愿意模仿他们所崇敬、爱戴的人,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由于师生之间的爱的反馈,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高大起来之后,对学生模仿的引动力就会不断增加。这时候,学生不仅模仿教师的行为,并模仿教师的兴趣、爱好。当一位教师能够赢得他们由衷的热爱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南京师范学院曾就“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学生兴趣、成绩的关系”问题,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以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其学科兴趣之间的关系为例,调查的结果是:被学生选作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与被该生选作兴趣学科的关系的一致率占69.69%。被学生评定为不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与被该生认定为无兴趣的学科的一致率为71.3%。这说明,学生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一般也喜欢。因此,从学生的模仿意向来看,师爱的引动功能已成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