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稚园的故事

幼稚园的故事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幼稚园要讲故事”。母亲来问幼稚教师,这位教师请她回去讲一个故事《猴子做糕》给儿子听。幼稚生时代惟一的嗜好是“吃”。儿童很容易恨人的,很容易对一切事物发生恶感的。幼稚生的急智,似乎是次要的。如此方配讲故事,方配对幼稚生讲故事,方有收到故事效果的希望。讲故事者,倘若感到很浓厚的兴趣,那么方才能用全副精神去讲,不会觉得吃力了,不会支吾间断了。这是听众注意集中的表示。

没有讨论这个问题之先,请读者自己问问以下几个问题。

1.在我的记忆里有最深切的故事吗?

2.我为什么记得这些故事呢?

3.这些故事对于我的行为上、思想上有多少影响?

4.批评这些故事的价值。

“小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幼稚园要讲故事”。这是常常听得到的答复,也可以说是包括最广的答复。把这句话细细地分析起来,对照教育的原理,故事的价值实在很大。现在把各家的学说归纳如下。

1.使儿童愉快。教育上的兴趣问题,各家争论了好久,反对兴趣的很多,注意兴趣的也很多。但是“真的兴趣”可以增加儿童做事和学习的效率,那是谁都承认的。讲故事使儿童引起愉快,引起读书的要求,模仿故事中的人物,改善本身的行为……都是真的兴趣,也是儿童愉快之后发生的效果。

2.学习语言。“寻常谈话”是学习语言的大来源,但是有许多语言不是寻常谈话所碰得着的。故事里各种人物很多,各种动作也很多,形形色色,在当时儿童只觉得听了有兴趣,哪知道无意之中,就学习了许多语言。

3.涵养性情。故事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很多,喜怒哀乐的表情又很多,儿童听了以后无形中得到许多陶冶。有一个孩子,在幼稚园还肯做事,回到家里不肯动手帮助母亲。母亲来问幼稚教师,这位教师请她回去讲一个故事《猴子做糕》给儿子听。过了几天,她又来了,要求多多供给些故事材料,因为她的第一次试验已经完全收效了。

4.增进知识,在幼稚园里要想如大学中学那样静坐听讲教科书,那是做不到的。各种常识,无论自然界里的花草虫鸟,社会上的喜庆丧吊,以及国家大事,世界变动,学校家庭琐务,都是故事的好材料,也只有用故事可以使儿童乐于领略这许多知识。

5.引起儿童想象,并组织这些想象。没有一个儿童没有想象的,只要有适当的刺激。因故事而引起想象,那是很多的。不过儿童的想象往往会想入非非,变成幻想。幻想于儿童不很好的。倘若常听故事,儿童也常要想讲故事,可以把他的幻想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故事。久而久之,他的幻想就成了活泼的思想了。

6.陶冶嗜好。幼稚生时代惟一的嗜好是“吃”。许多父母们只知道给他们吃,弄得儿童积食生病。我们一方面要免去儿童不良的嗜好,同时尤其要培养好的嗜好。爱听故事是好的嗜好之一。故事中的“歌”“舞”“找东西”“爱自然界”等人物的描写,动作的叙述,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培养儿童嗜好的。

7.增进友谊。在幼稚生时代,好群的能力还不十分大,但是对于小宝宝、教师、父母,都有热烈的爱情。从这点入手,我们可以增进他对于更多的人发生友谊,对于更多的物发生感情。尤其是对教师,因为讲了故事,可以格外地爱慕。儿童的爱是真的,获得儿童的爱,在教育上是无上的成功,因为儿童既然爱了,那教学上的进行就很顺利了。

8.抑制恶感。儿童很容易恨人的,很容易对一切事物发生恶感的。告诫是很少效率的,赏罚有时也会无效。只有故事是无形中来感化的,故事中的勇敢侠义、爱怜仁慈,都可以使儿童反省,都可以消灭种种恶劣情感的。

9.培养发表能力。儿童的情感,常常要发表出来的。幼稚生的思想、情感……都可以在动作上发表出来。对猫也可以表情,对木头也可以发表思想,不必拘泥于写、说、跳舞、游戏、唱歌等动作。

10.随机应变。幼稚生的急智,似乎是次要的。但是怎样应付当时的环境的能力,也应该培养的。故事中描写人物的应付环境,一言一行,都有相当的价值。又有很多故事,随机应变、触发急智的叙述,真会使儿童狂笑大叫。这时候就是儿童最能领略故事的当儿。

在对儿童的效率上说来,故事已有十件贡献了。此外还有几点也值得一说。一个幼稚园里,有了一位或两位能说能讲故事的老师,真可以使儿童变成故事迷,可以使全园的空气愉快活泼:时而歌,时而笑,时而跳,是何等可爱的孩子群呀!这时候全园的生趣,教师的快乐,儿童的努力学习,真是达到极峰了。

故事的功效是大的,但是故事是不容易讲好的,对幼稚生讲故事尤其来得困难。关于这个问题可分“讲的人”和“讲的环境”两方面来研究。

第一,讲故事的人应注意的几点。

1.要精神同化。故事不是物质,乃是情感,充满情感,方才能够表示故事的真意义,方才能够收到故事的真价值。同一故事,甲讲起来,能使听众个个动神,乙讲起来,能够使人睡觉。怎样能够充满情感呢?讲故事的人最要紧的要守两句诀语:“不固执有我,处处要以儿童之心为心”,“我是故事中的人物”。例如物语、兽语、重复的句子等等,在成人看起来,往往以为不值一笑的,但是从儿童的眼光看起来是最有兴趣的。又如儿童的动作,不是像岸然君子的动作,乃是活泼的、好动的、微笑的、滑稽的儿童动作,教师当然也不应以教师自居。又如《木兰从军》,教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勇敢、侠义、愤激、庄严……要宛如木兰,宛如兵士,宛如北方生活。那时候就是没有教师了,只有木兰,只有兵士,只有单于,只有哭笑的老父母,只有快乐的小兄弟……如此方配讲故事,方配对幼稚生讲故事,方有收到故事效果的希望。

2.要彻底了解。要故事神化,第一个要诀是彻底了解故事的内容。得到一个故事,先从头至尾看一遍;然后把最重要的人物、动作、句子、变化,重来温习一遍;然后再来看一遍,把整个故事的注重点与连贯的地方贯串起来;然后把原文放置一边,心领神会地来温一遍。经过这几步手续,这个故事是你的故事了。最后还要留意:切勿呆板地拘泥于原文,要随时随地变化。换句话说,这个故事好像出于你自己编的,从心坎里自然流露出来的。

3.要有感到十分兴趣的态度。要彻底了解故事的内容,有时还有些机械,还难以神化。若要神化,非讲者加上极丰富的兴趣不可。我们知道兴趣是故事的原动力,没有兴趣,正如小和尚念经,只会催听众的睡眠,断乎引不起听众的兴趣。讲故事者,倘若感到很浓厚的兴趣,那么方才能用全副精神去讲,不会觉得吃力了,不会支吾间断了。

怎样能感到兴趣呢?即熟悉故事以后,在未讲之前,保持自己心地的快乐,把自己变做儿童、变做故事中人物,时而哭时而笑。有了这几条,兴趣也就可以得到十分之六七了。至于突然感到的兴趣,那是不能强求得来的,正如诗兴,来则不能阻,不来也求不到的。

4.要有自然的姿势与动作。教师讲故事,正如说书人说书,技术上的训练很重要的。善于说书者,一出场来,炯炯的目光,似笑非笑的脸庞,对着听众如电光的一闪,不论几多听众,都能肃然静听。这是听众注意集中的表示。听众既然注意集中了,他就可以操纵自如了。

在讲的时候,最重要的当然是言语(下节详论)。辅助言语的是姿势与动作。影戏中的人物,完全以姿势动作引人注意的。快乐的时候眉飞色舞,举动轻快;悲伤的时候,垂头丧气,引人生怜。又如左手一拉,右手一扬,马来了;龙钟老态,老年人到了等等,都是言语所做不到的。

此外,还有“装手势”的一件事,非常重要,在幼稚园里格外来得重要。我们说某件东西的大小,不必说明大到怎样,小到怎样;有尺寸的,有分量的,只要两手张开和缩小,再加上面上的表情,就已经够了。还有许多动作,言语表示不出来的,用手势一做,就显出来了。也有许多举动,用言语表示起来,要说好几句,倘若用手势来表示,也就很不费力地做出来了。

5.要用适当的言语和音调。言语和音调是讲故事最重要的技术,所以要格外注意。

(1)字句要文雅。故事是艺术,是学习语言的一道。我们讲时一方面固然要通俗,使每个儿童都懂得;另一方面我们要极力避去粗俗的字句。用民众艺术的语言来说书,是社会教育的秘诀,用儿童艺术来讲故事,也是儿童教育的秘诀。

(2)注意句读和段落。读破句是文学上的大忌,讲故事虽然不必如此拘泥,但是不注意于此点,就会失却原意。例如《三只小猫》的故事,开场就说:“有一只大黑猫。”这样虽然不是破句,但是已经失却原意了,因为这个故事是三只小猫,所以应该开场说:“有一只大黑猫,一天生了三只小猫,一只叫花猫,一只叫黄猫,一只叫白猫。”一连说到白猫,方才可以停顿。

(3)字音清晰。口齿清晰,个个字都如珠落玉盘,这是引起快感的第一步。不然,圆舌头,齆鼻子,缺齿不关风,口吃,含糊的声音,讷讷不能吐的声音,在肚子里讲话的声音等等,都不是讲故事的天才。但是我们不必怕,因为口齿清晰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生理上有重大的缺陷以外,都可以练习而得的。

(4)抑扬变化。时钟的摆声,清晰无比,但是只能催眠。所以语言声音贵有抑扬变化。悲壮的声音,决乎不是快乐活泼的声音;在久久低微之后,忽然来了一扬,听者自然愉快注意;久扬一抑,用极轻微的声音,也有同样的效力,演说家很注意此道。

(5)快慢顿挫。把整个故事的快慢讲得匀整,是一条普通原则。但是应该有快慢不同的变化,有几处非快讲不可,有几处要慢。例如命令式的语气和病人的口吻,快慢当然不同。次之是顿挫,每段每句要有停顿,句句分明,段段分明,正如写文艺作品。快慢顿挫和抑扬变化,都是神化之技,非一时所能学得到。讲得多,听得多,久而久之,自然会流露出来的。

(6)形容毕肖。戏台上的小丑,一名“开口笑”,就因为他的话句句能使人笑。他的话都是模仿人家的,忽而做猫,忽而做狗,须生花旦,一身俱兼。讲故事的教师也要这样,猫狗鸡羊等的叫声,件件要学会。在正文滔滔不休的时候,忽然加了一两声动物的声音,顿觉生色不少。况且因此可以增进儿童的联想,对于实物格外感到有兴趣。

(7)调息与发音之高低。初做教师的,第一次上台,大声疾叫,不到几分钟,声嘶力竭,不能再说话了。在功用上除非有数百听众,用得着大声以外,寻常上课,实在只要寻常声音就好。对幼稚生愈加不宜用大声,因为刺耳的声音,断乎不能引起快感的,娇嫩的小心灵,哪里禁得起重大的刺激呢?

与发声高低最有关系的是调息,唱戏弄管乐器的人,对于调息都非常注意,气息调得不匀声音就会断续,要想控制语言已经不易,还怎样使听众感到愉快呢?

6.常常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虽有天才,也要练习。得到了好的故事,不妨独自一个人或者对着镜子,想象中有许多儿童倾耳静听,照着自己的理想计划,一步一步地说下去。能够练习几次就练习几次。这是极重要的工作,比知道原理学理还要来得要紧。

第二,讲故事的环境。

“环境”二字包含很广。教师、儿童以及一切外围之物都是环境。讲故事的环境,很有几点要注意的。

1.随时随地随事都要留心,以引起儿童爱听故事的动机。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听故事的,只看教师怎样利用环境,引起动机。环境上可以利用之点很多很多,例如到郊外去,儿童捉到了一只蝴蝶,要求教师解释蝴蝶的各方面。解释蝴蝶是自然科,倘若仅仅依着自然科来解释,未免太枯燥了。教师就用故事来说明。看到邻家生了三只小猪,就来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触景就讲,只要教师平日留心就是了。

儿童最喜欢报告家庭里所遇到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动机,教师很可以利用的。例如某儿童报告家里生了个小猫完毕以后,大家正在那里出神,教师微微一笑,说:“我曾经听到人家说过,有一只大黑猫生了三只小猫……”只要这样一提,儿童就会拉住你说下去的。这时候你倘若不往下说,他们竟会伤心到哭呢!

吃点心的前后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大家静坐了,教师对儿童微微一笑,手势一扬,儿童就受到充分的暗示。这时候就可以开场说故事了。

看图是儿童很喜欢的。最初呢,儿童莫名其妙地翻阅,渐渐儿童要求教师解释,这也是一个好动机。因图说故事,随你心之所要说的,加以组编,儿童都是极爱听的。可以利用的机会真多,何必把讲故事当做一课,规定在某时某时呢?

2.不要强迫儿童听。儿童不是全都喜欢听故事的,年龄太小的儿童,看图画,辨别语言能力低,断乎不可强迫他听的。会听故事的小朋友,也不是每个故事都喜欢听的。有时候恰恰因为身体不好,有时候恰恰这个故事不合他的胃口,强迫他坐在那里听,那么他必定不耐烦起来,或者竟会扰乱别人。久而久之,养成了厌恶故事的习惯,那么危害真不小了。

3.人数不能过多。人数多了,教师的目光和面部的表情,都难以达到全体,儿童的注意力就不会始终如一。有许多故事用图画来帮助,人数的多寡愈加有关系。人数多了,看不遍看不全,更是听不清楚。

故事与儿童年龄大有关系,一群三四十个儿童,年龄相差实在可观。所以起初还好,不久就扰乱了,不扰乱的儿童或看天花板,或弄手指,不知教师在讲些什么。

每次每个教师可以管的儿童大约是十五人。儿童倘若愿意来加入,也不可阻止他们。不过有一点应该注意的,切不可让儿童中途退出。教师倘若觉察故事太长了,或机会不巧,儿童兴趣失散了,宁可中途停止不讲,下次再讲,不可养成儿童随便听听,随便走开的习惯。

4.座位的排列。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有时候竟会影响于全体。最适当的座位是儿童坐成弧形,教师坐在近圆心点。倘若人数很多,双行三行都不妨。这时候要留心儿童身体的高矮。

我们每次讲故事都要依着规定的形式坐吗?不,不!太拘于形式,就会减少兴趣。未开讲先排座位,座位排得不小心,就哭的哭,怨的怨,这是何等扫兴的事呀!所以我们只要求个大致不错就罢了。

5.讲故事的用品。说到故事本身用不到什么用品。但是为着助兴起见,有时候也需要些用品。

图画是一件很好的用品,初听故事的儿童,大都是不能集中注意的。用了图画,使儿童因爱看图画,于是爱听故事。不过用图画大有研究的价值,我们应该用什么画?是漫画呢,还是精致的画呢?一个故事用一张图呢,还是分段的用图画呢?教师是难以有余暇来画的。现成材料在中国是不多的。所以我们希望讲故事有图画,但是不希望“非有图画不讲故事”的教师。

次之是表演用的材料,不必买外国的服装,也不必买外国的用具。扮演兔子的用纸来做兔子头,折一个戴在手指上也好,戴在头上也好。幼稚生可以来动手的。教师也可以来动手的。教师倘若预料这个故事儿童会要求表演,不妨做一二件来引起他们好表演的动机。

6.教师的服装。好的幼稚教师,决不穿着华丽夺目的衣服。讲故事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衣服。讲故事之前,教师切不可突然换一件衣服,因为儿童的注意点会引到衣服上去的。闪光的衣服,大红大绿夺目的服装,都是有妨害于讲故事的。

本节要讨论故事的组织、故事的种类和最适宜于幼稚生的故事是什么?

1.故事的组织。我们承认好的故事是艺术作品,是有规则的艺术作品。这种作品并没有一定的组织的,但是把许多故事分析起来,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公式如下:

开场白→正本→转机→结案。

开场白往往都是简短的,例如西洋最通行的儿童故事中有once upon a time(有一次),何等简单。但是也有长的,例如要叙述战争的残酷悲惨,不妨在开场白中极力描写平安时代的安宁康乐。但是这种体裁,在儿童故事中不很多见。

正本是故事的正文。在成人,故事以叙述明晰、事实逼真为上;在儿童,故事有时候往往用重复的句子、相仿的动作来组成正文的。例如《猴子做糕》,正文中请狗做,请猫做,请鸡做,请老鼠做各种事情。

转机是快到结案的一个波折。例如《猴子做糕》的故事。

糕做成了,猫也要吃,狗也要吃,鸡也要吃……是故事的转机,经此一转,故事就可告结案了。

结案要简明,有许多故事只有一二句。例如《猴子做糕》,只有“我倒不情愿了”一句就是结案。结案最要紧不背转机的意思,切不可添加道德训语进去。如《伊索寓言》故事,把故事的寓意很显然讲了出来,使听者扫兴。要知道故事尽管可以包含至理大道,但必须在讲时隐隐地披露出来,不必在故事讲了之后添一句教训话进去,使儿童觉得你是要教训他,不是讲故事的。

2.故事的种类。故事的种类很多,但是我们常常讲给儿童听的故事不多。下面所列的几种,大都常常可以遇到的。不过下面的分类却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

(1)物语(nature tales animal tales)。这类故事,讲得最多。外国儿童故事,物语占大多数的。这种故事,教师倘若看得多了,可以触景生情地来编。有时候,东边的材料移到西边,使听的儿童非常快乐。

(2)有音韵的故事。这类故事并不多见,但是儿童非常喜欢听。因为故事完全是讲的,有时候会发生单调之感的。中途加入几句引嗓高歌或温言软语的唱,儿童不是勃然兴奋吗?我国成人曲很多,儿童曲绝无仅有。外国歌很多,近来翻的人也渐多,可惜都不很顾到儿童的口吻,这是一件美中不足的事。例如《老虎敲门》的故事,可算此类极好的故事了。

(3)神话。神仙鬼怪,层出变化,使儿童听了还要穷究,穷究不得,又生出几多门道来。变而又变,不可捉摸,才是有趣。例如我国的《西游记》,就是一部最好的儿童神怪小说,可以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儿童故事书。

(4)奇异的故事。神话是做不到而想得到,极为有趣的。这类故事是想不到而做得到的。例如,《镜花缘》的多九公奇谈,虽然神怪,但是究竟还是做得到的。又如《鲁滨逊飘流记》也有同样的性质。

(5)英雄故事。六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渐渐能崇拜英雄了。我国江南人的崇拜岳飞和关公,几乎家喻户晓,孩子们听到这类故事也很喜欢,并且常常以关岳自比。这类材料很多很多,不过大都没有经过艺术化的。很希望有人来重编,使它儿童化与艺术化。

(6)历史故事。与英雄故事相仿,不过往往与人类有直接关系的。例如:《人类的衣》《海滨人》《树居人》等等。这类故事是常识的教材。不过幼稚生时代观念是极少的,所以讲这类故事的,与其是事实的叙述报告,不若用滑稽神怪的体裁来描写。

(7)笑话。要说得儿童哈哈大笑,那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对于儿童说笑话,不能咬文嚼字,也不能用前后词句的破句体裁,是要直接对比的。一个大冬瓜,生在一块小田里,只有这么大的小田(说时用两手一装手势),一个小老鼠来了(又用手做小老鼠的样子),一吃二吃……这个故事大小相比,吃与大又一比,儿童就会笑了。

3.幼稚生故事的特点。“幼稚生往往不愿意听故事的,怎么办呢?”我们一方面要研究讲的方法,一方面是要看看故事的内容。下面有几条标准,可以来绳度幼稚园的故事。

(1)富于动作的。静止物体和风景的描写,幼稚生是不能欣赏的,也不耐烦听的。儿童自己是好动的,他也喜欢动的东西,更喜欢有变化的动作。动作的主人翁是很重要的,有许多故事只有一个主人翁的,他的经历,就演成一出极好的故事。有许多故事,主人翁只有一个,动作也极单调,但是陪客极多,这个故事也就非常有趣了,例如老鼠要尾巴的故事。又有两个主人翁,动作不同,一好一坏,对比起来,凑成极有趣的动作。至于多个主人翁的故事,在儿童故事中不易多见。大都是多个主人翁而简单的动作。倘若多个主人翁而又有多个动作如十兄弟十姊妹,那就非常难编了。

(2)人物情节要在儿童经验范围以内的。听故事要儿童费心思去思索,那就减去不少兴趣。例如对儿童说天文地质,如何能使他领会呢?以愉快为前提的故事,决不可拘泥于知识之传授。

有人说故事是想象中来的,不应该只靠固有的经验。这句话也是似是而非的。我们的想象都是离不了经验的。利用最熟悉的经验,东拉几点,西拉几点,可以凑成极有趣的想象,也就是极好的故事材料。如果我们讲的故事,儿童听都听不懂,哪里会发生快感呢?

(3)富于本地风光。本地故事,儿童往往喜欢听。这也就是因为本地故事中的情节大都是儿童所熟悉的缘故。例如浙江徐文长先生的故事,苏州的吴谚,都是极好的故事材料。

(4)切勿带着很多的道德训义。寓言体的故事,在儿童队里是不受欢迎的。故事就是故事,儿童听故事就是为着听故事,不是为着受道德的训诫,失却故事的本义,如旧日学校上修身课的古圣昔贤的逸事,那是很不应该的。

以上是材料问题,以下略谈组织问题。

(5)全篇一贯。故事是艺术。艺术作品是有主要点的,有线索的,故事中可以东西随便讲,但是不能失去主要点与线索。杂凑的故事,当初儿童很喜欢的,不久儿童就会问“老师,你讲的是什么”的。

(6)突然变化。全篇一贯是主要点的一贯,同时这个主要点可以突然发生变化,使儿童惊奇的。例如《猴子抢帽子》的故事,帽贩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忽然掷帽于地,猴子都掷下帽来了。这一变使儿童个个称快。

(7)开门见山。“有一次”的故事最合幼稚生的胃口,他们听到故事,就愿意立刻知道内容,而不耐烦去深深地寻思的。所以有题前的描写、背景的叙述等等故事,大都不容易引起幼稚生注意的。

(8)结果显然。幼稚生听故事,不愿意没有结果的,虽然不是一定要花好月圆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主人翁或主要事情必须得有一个结束。并且在结束之前最好有一个转机,这个转机可以很滑稽,也可以突然发生的。例如《拔萝卜》的故事里,小老鼠拉住小猫的尾巴,大萝卜就起来了。这个是很有趣的转机。到结束的时候,除大家吃一碗萝卜汤以外,听故事的人也吃了一碗萝卜汤。这样一来,结束得何等有趣,有时候竟会使全体儿童向讲者讨萝卜汤吃的。

(9)富于重复性的。这点是幼稚园故事最特别的一点。所谓重复,不但是语句的重复,就是动作、事物、情节、组织等等,在同一故事里,都可以重复起来的,但也并不是完全重复或丝毫不差地重复。这种体裁,非但不能用于成人,就是稍长的儿童,也会掩耳不听的,然而幼稚生极欢迎这类故事。

以下再来略言词句。

(10)词句要简短明了。复杂的叙述,冗长的描写,幼稚生是不懂的。所以给幼稚生讲故事,词句的文法要简单,句子要短巧,同时将意义要赤裸裸地表示出来,有时候也用几许暗示,但是这些暗示,也要容易猜得出来的,方才合理。不然,儿童不了解你的暗示,非但失去暗示帮助故事的作用,并且将故事本身都减色了。

(11)词句要合于原意。例如篇中有许多东西,黄雀、猫、老鼠、小孩子、老头儿……诸种人物,各人的言语、行动、性格……都要有特性的。用黄雀来代替老鼠,小孩子来代替老头儿,那是不对的。还有一层,各人在故事中所居的地位不同,有的是主人翁,有的不过是陪衬用的,有的有出奇制胜之功,在词句上都是要经过儿童化而仍有相当适宜的价值的。

(12)插入有音韵的词句。在故事的叙述里,插入有韵的词句,最足以引起儿童的兴趣。可惜这类故事我国不多,以后我们当注意努力于此点。

总之,儿童故事的词句,不要失却“儿童化”。猫也好,狗也好,老头儿也好,都要经过“儿童化”。

读者必定看到过许多戏剧与学生表演的,请先想一想:普通戏剧与学生表演有什么分别?歌舞剧与普通戏剧有什么分别?很小的儿童能够表演吗?每见儿童戴着鬼脸,挂着长须,是什么意思?在没有讨论为什么要有表演以前,我们先下一句极肯定的断案:“幼稚园可以有表演的。”

首先,我们来讨论为什么要有表演。

1.从儿童方面来说,儿童从能行动开始就喜欢表演。儿童是好动的,也是好模仿的。他听了故事,狗呀,猫呀……在他以为就是自己,于是装起来了,脸也画黑了,脚也跷了,这就是所谓化装游戏。在他呢,是只有这样做是快乐的,没有其他的希望,也没有其他的要求。表演爸爸的,看到了好吃的糖果,还是要来争吃的。表演皇帝的,还是自己拿凳子的。所以“得快乐”“好动”是儿童要表演的最大理由。

2.社会方面的刺激。常见儿童看了戏回来,唱关公了,唱花面了。这是刺激儿童好动、好模仿的大来源。有时候爸爸抱孩子,妈妈喂弟弟,在常人看起来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孩子们却把它当做一件奇异的事来看,于是也来做了。听了故事,加上教师的暗示,安得不极兴奋地来表演呢?

3.在心理学上分析起来还有很多的理由。但是我们只要承认儿童的好表演,社会上刺激他们表演,讲故事的教师又暗示他们表演,那就处处可以表演,事事可以表演了。

其次,我们要讨论怎样使儿童能够倾全力来表演而得到相当的好处。

1.引起动机。教师讲了一个故事,看看儿童们很有兴趣,就暗示儿童来表演。暗示的方法很多,在讲时只要提到某人很像某某的,这样一来,那几个儿童必定要求表演了。或者请儿童看别人家的表演一次,或者给他们看图画,也可以引起动机来的。

2.预备材料。儿童既然要求表演了,那么来计算这个表演里要些什么,帽子、衣服、花……计算好了,那么开始来筹备,幼稚生能力虽然薄弱,也觉得有几件做得来,就帮着他们来做。这时候的做,必定更加用力,做的成绩,也比普通一般来得好。

3.分配人物。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用命令式的分配,必引起儿童不愿意做或嫉妒的事情。到那个时候,这一场表演就不能开始。分配人物的方法很多,不外暗示与自己承认两法。例如拣选故事里主要人物可以说:“某某(故事里的人物)很像小朋友里的一位。”儿童就会猜出来的,这个人就不致发生问题地肯做了。这就是暗示法。指派其他诸人,可以说:“某某(故事中的人物)哪个愿意做的?”必定有许多小朋友举手,那就来指定一个。

4.充分地练习。“表演容易练习难”,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往往容易中断。幼稚生的表演,尤其不易使他们维持。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下列几点。

(1)预告目标。例如这次表演我们预备在哪个会里去登场的,或这个表演预备同什么组竞赛的。

(2)分段练习。可以表演的故事,大都比较来得长些。当初可以来几次整个的练习,以后就要分段了。

(3)分期练习。用同样的时间,倘若在一次练,与分做几次练是大有分别的。每天可以练习几次,但是必须相隔几多时,最好是分做上下午练习。

(4)因材料而练习。倘若故事里需用材料很多,那么这些材料,切勿一次都买来或做就。许多东西分做许多次数做成。做成了一两件,就来练习一两次。今天有新东西来练习,明天又有新东西来练习,那就容易引起儿童练习表演的兴趣与努力了。

(5)总练习。练习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总练习,第二步是分段练习,第三步(最后一步)又需总练习。这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可以在分段练习的期内,忽然来一个全部练习,又继续分段练习,到最后再来几次总练习。

5.正式表演的机会。给幼稚生在各种会里表演,足以引起他们好表演的兴趣来的。况且幼稚生不应该被人轻视的。所以遇到相当机会,必须让他们正式表演。

末了,我们要讨论每个故事能否表演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又可以肯定地回答一句:“不必每个故事都来表演,也不能每个故事都来表演。”幼稚园里表演故事至少要合于下列几个条件。

1.故事的本身要动作多,说白少,甚至用哑口表演都可以。

2.故事要简单明了,切勿有深奥的哲学意义与道德训诫。

3.动作人物要变化出奇,不是呆板的。

4.每个故事倘若预备表演了,就应该做一个设计的单元,至少要用这个来做各种活动的单元。一切做的,画的,读的,……都以此为着眼点。

5.每星期可以讲十几个故事,但是每星期至多练习一个正式的表演。

————————————————————

(1) 本文系陈鹤琴和张宗麟合写,1928年5月曾作为《幼稚教育丛刊》第二种出版,1932年又收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合编,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的《幼稚教育论文集》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