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的主张

我们的主张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稚园这种教育机关,在中国本来是没有的。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像这种节期的风俗,在外国幼稚园里当然要遵守要举行的,可是在中国素无此等风俗,就没有举行此等礼节的必要。现在试看中国的幼稚园,有几个是与家庭合作的?有的主张幼稚园应当用一种有系统的教材去教小孩子,什么读法、写字、理化常识,都在必修之列。

幼稚园这种教育机关,在中国本来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既然来创办这件事,就应当先自己问一问,用种什么目标,怎样的办法。倘是一些主张都没有,仍旧像中国初办教育时候,今日抄袭日本,明日抄袭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我以为,无论对于任何事体,要想去办,总得先计划一下,规定哪几种步骤去做;否则只是育目的效法,哪里会有好的结果呢!至于主张对不对,适用不适用,这个当然不能一时断定。我们现在办这个幼稚园,是先有了研究,再根据儿童的心理、教育的原理和社会的现状,确定下面几种主张做去。

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幼稚生听的故事是美国的故事,看的图画是美国的图画,唱的歌曲是美国的歌曲,玩的玩具,用的教材,也有许多是从美国来的。就连教法,也不能逃出美国化的范围。这并不是说美国化的东西是不应当用的,而是因为两下国情上的不同。有的是不应当完全模仿的,尽管在他们美国是很好的教材和教法,但是在我国采用起来到底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均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比如那个三只熊的故事,因为熊在美国是一种很平常的动物,各处动物园里都有,小孩子玩的熊,图画上画的熊,都是非常的普遍,因此熊竟成为小孩子很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儿童听起熊的故事来,是很有兴趣的。若拿来讲给我们中国的小孩子听,就不免有些隔膜了。因为熊是我们小孩子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玩的熊也从来没有的,就是关于熊的故事,也从来未曾听过。以这样未见过、未听过、未玩过的动物编了故事对他讲,当然是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不能使他领会了。若是我们将这种好的故事稍为改变一下,将熊变为虎,那小孩子听起来就容易懂得多了。又如,圣诞节在外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期里,人人心目中只有圣诞节,街上看见的,家庭里所预备的,都是圣诞节的礼物;大人送礼给小孩子,小孩子送礼给大人;什么亲戚朋友都预备相当的礼物互相赠送,表示大家相敬相爱的意思。像这种节期的风俗,在外国幼稚园里当然要遵守要举行的,可是在中国素无此等风俗,就没有举行此等礼节的必要。不过这种精神,我们不妨采用来庆祝我们的节日,庆祝我们的新年,不将更加有意义了吗?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惟一的条件。如此则幼稚园的教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可充分适应社会的需要了。

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现在试看中国的幼稚园,有几个是与家庭合作的?有的父母把小孩子送到幼稚园里去,并不是为小孩子要受教育,乃是为自己的方便。因为小孩子在家里吵得很,没有工夫去对付他,所以把他送到幼稚园里去,使他收收心,其他并没有什么目的;所以把教育小孩子一切的任务都置之不闻不问。有的父母则不然,他们对于儿童的教育非常注意;但是因为对于幼稚园的情形不十分明了,不晓得小孩子在幼稚园里究竟做些什么事情,所以在家里所教的与幼稚园里所学的,常不能相融合,甚至两方面发生冲突。像这样的父母本来是可以帮助幼稚园的,无奈幼稚园不去同他们合作,竟以为儿童的教育是幼稚园可以单独担任,不必同家庭去商议的。并有以为小孩子在幼稚园是教师责任,在家里方是父母的责任;所以只要问自己教得好不好,而不必问儿童在家里的情形怎么样,这种态度真是大错而特错。不知道儿童教育是整个的,继续的,为教师的应当知道儿童在家里一切的情形,吃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玩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做父母的也应当知道小孩子在幼稚园里做些什么,学些什么,如此则两方所施的教育,就不致发生冲突,而所得的效果也必定很大。但是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两方面了解,使这两方面合作呢?我想合作的方法很多,现写出几条来。

1.恳亲会。幼稚园每学期至少要开一次或二次的恳亲会,一方面展览儿童的成绩和表演的能力,使其做有目的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与儿童的父母相认识。

2.讨论会。幼稚园的教师可以每月集合各家的父母一次,讨论儿童身心发育之种种问题,并可以报告儿童最近的缺点,请他的父母到家里注意纠正。儿童的父母,也可将儿童在家里的不良习惯,随时报告教师,请教师设法诱导。如此双方交换意见,庶可容易了解,容易合作。

3.报告家庭。我们不但应用讨论会探索小孩子的种种心身问题,也应将小孩子在幼稚园里所做的工作和一切关于品性上、习惯上的种种举动,都详细报告家庭。如此可以使父母知道在家里怎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了。

4.探访家庭。幼稚园教师应当时常去探访儿童的家庭,由此可以知道儿童在家里的生活状况,而且借此可以增进两方面的感情,遇到困难的问题,两方面就容易融洽了。若能实行以上所说之方法,那幼稚教育的进展殊未可限量呢!

什么东西是幼稚园应当教的,什么东西是幼稚园不应当教的,这种问题是我们办幼稚园的人首先要注意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人主张幼稚园不过是小孩子玩玩的地方,只要有点可以玩的东西,使小孩子快乐快乐就是了,不必教什么东西。有的主张幼稚园应当用一种有系统的教材去教小孩子,什么读法、写字、理化常识,都在必修之列。我们现在要问究竟实际上小孩子应当学些什么东西,有什么标准,我觉得下面三个标准有讨论的价值。

第一个标准是:凡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比方一个小孩子能够识字了,不论他是两岁,还是三岁,我们就应当设法去教他识字。但是“能学”的这个标准还不够;假使这个小孩子虽能识几个字,然而学习的时间要非常之长,教师所费的精力又要非常之多;在这种情形之下反倒不如用这些时间精力去学别样东西来得妥当而有效果。所以在“能学”的标准之下,也要有点限制才好。例如,有些东西小孩子虽然学是能学,不过学了或足以妨碍他身心的教育,那就更加不必勉强他学了。

第二个标准是:凡教材需以儿童的经验为根据。我们从前在私塾里读书的时候,天天念《三字经》《千字文》和四书五经等书,虽然能够背诵得很熟,但是觉得毫无意义;因为书上所讲的与儿童的经验隔离得太远了,所以我们应当以儿童的经验为选择教材的根据才好。

第三个标准是: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我们选择教材的时候,不但要问这种教材小孩子能学不能学,与他们的经验有没有衔接,我们还要问这种教材同他现在或将来的生活上发生什么样子的影响。如果这种教材对他现在或将来的生活上有不良影响的,那么就是小孩子能够学的又与他经验衔接的,也不能教他的。比如偷桃子这件事,偷是小孩子能学的,吃桃子是小孩子的经验里有的,教他去偷桃子来吃,他是很高兴的,但是这种行为对他生活上是有妨碍的,而且为社会上所不许的,所以我们总不能拿它来做教材教他们。

我们若根据以上的三个标准去选教材,那所选的教材就不至于有大错了。

小孩子能够学的与应当学的东西,本来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漫无限制地毫无系统地去教他。总必定要有一种组织,在相当范围内,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中间互相连接起来发生关系。因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所以教材也必定要整个的,互相连接的,不能四分五裂的。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是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根据儿童的环境。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物的现象。社会的环境就是个人、家庭、集社、市廛等类的交往。这两种环境都是与儿童天天要接触的,所以我们应当利用这两种环境作幼稚园课程的中心。

普通幼稚园的教法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自由的。固定的教法,就是教师把一日间所做的种种工作,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支配。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都是刻板不变的,不管小孩子所做的这件工作有没有做好,时间一到立时就要停止。这种注入式的教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呢,是容易见效,学得不久即学会了。坏处呢,是小孩子不能独自创造,不能独自发表意思,以致好的或有天才的小孩子,不能积极地向上进取。这种教法在我们中国的幼稚园里还是很通行的。还有一种教法是“自由教法”,就是让小孩子各人自由去工作,小孩子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过这种自由工作之中,也有点相当的限制,不然随意妄动就要妨碍别人的动作了。而且这种教法非常之难;一方面幼稚园的设备要充分,一方面教师的知能要丰富。设备不充分,则小孩子终日只做一二种工作,玩一二种玩具,甚至缺乏兴趣,不是生厌偷懒,就是妄动胡闹,对于真正的工作,并没有学到。若是设备充分而教师没有相当的学识去指导儿童的动作,那么儿童也学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这种自由的方法,能够运用得当,儿童所得的益处实在是不可限量哩!由此儿童的能力可以加强,儿童的思想可以发展得很充分;天资特别的儿童不致为全体所牵制而不能上进;其他儿童也能得到尽量地发展。

这两种方法在运用上都是各有利弊。我们无论采取哪一种或者两种都采取,我们总应当把每日所做的功课预先拟定出来。谁去拟定呢?教师呢,还是儿童?那也不必拘泥。有了这种拟定的功课,教师就可以有相当的准备。不然临时仓皇,就不容易应付。倘使临时发生一种很有兴趣的事情,那不妨就改变已拟定的功课,以做适时的工作来满足儿童的需要。

我们中国人素来是不注重卫生的,所以身体羸弱,精神萎靡;故外人称我为“病夫”。要知道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儿童的身体不强健,到了成年,也不会强健。所以,幼稚园首先应当注重儿童的身体。不但要强身、强种、强国,还应注意儿童身体;就是儿童目前的问题,也非得有强健的身体不可。因为他的智力,他的行为,都是跟他的健康有关的。身体不强,就不容易学,常见多病的小孩子,对于他的学业,发生许多的妨碍。就在病后也常常不愿意动作,不肯听话,又容易发脾气。身体强健的儿童则不然。他的举动活泼,脑筋敏捷,做事容易,乐于听从,比较有病的小孩子真是大相径庭呢!所以幼稚园为儿童的将来与现在,都应极力注意儿童的健康。还有一层,办幼稚园的人应当特别注意的,就是小孩子常有患传染病的,如百日咳、沙眼、癣疥等类,都是很容易传染给别人的。倘使幼稚园对于这些疾病,平时不加注意,那么一传二,二传三,不久就要一起传遍了;一个好好的幼稚园,将成为一个传染疾病的机关了。这不是很危险的吗?所以幼稚园一方面要常常注意儿童的健康,检查儿童的疾病,以免传染;一方面要有充分的设备,使儿童每日有相当的活动,以强健他们的身体。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比如某孩子少时非常放纵,娇生惯养,他的父母也没有什么知识,不去严加约束,反而时常叫他去拿人家的东西来玩;到大来,偷窃的习惯已经养成了,一看见人家的东西就要起盗心。又如某幼稚生在某幼稚园上学,开始执笔就用四个指头,他的教师没有留心,不去矫正他,过了一载,这种执笔的姿势差不多变成一种牢不可破的习惯了;后来,他换了一个幼稚园,那园里的教师发觉了他的坏姿势,费了四个月的工夫,才把他矫正过来。倘使这个教师也像如前的教师一样忽略过去,没有替他矫正,那恐怕到后来还要难改呢!所以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儿童所养成的种种习惯,以期建筑健全人格之巩固基础。

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三四个月的小孩子,就能开始咿咿呀呀地唱了;到了八九个月,他就能发出唱歌的声调了,快乐的时候,格外要唱得起劲;等到1岁的时候,就差不多一天到晚不歇地唱;再大一点,只要一听见别人唱歌的声音就要跟着唱起来,虽然所唱的,并不是一样,但是总像一种曲调的样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小孩子好唱的能力格外发展得快,而喜欢音乐的兴趣亦格外来得浓厚。所以幼稚园为满足儿童的欲望起见,就应当特别注重音乐,以发展他们的欣赏的能力,养成他们歌唱的技能。若是儿童生来虽然喜欢音乐,但是环境没有什么音乐的表现以适应他们的欲望,这怎样能够发展音乐的才能呢?试看中国虽有种种的乐器,但是会玩的很少;各处虽有戏剧的流行,但是除了几个戏剧家以外,会唱的又是很少;一般普通的人差不多全然没有唱歌的能力。比较欧美的情形来,欧美人民之家庭社会,大半都充满了音乐的环境,中等以上的家庭差不多都有相当的乐器,或是钢琴,或是留声机,每日都有一些时候家庭团聚,弹弹唱唱以资娱乐,并且由此可以陶冶性情,小孩子不知不觉间受了这种影响,慢慢地就养成一种音乐的兴趣、音乐的技能了。这不但他们的家庭是如此,他们的社会方面也很提倡音乐的,如音乐会是常常举行的,歌剧则各大城市都有。至于学校方面,是格外注重的。所以他们随便什么公共聚会,都有一唱百和之势,从音乐中很能表现出他们的情感。而我们中国的情形,简直可以说要找一个大家能唱的歌曲也找不出来,甚至于连一个国歌也不能普遍的会唱。在这种情形之下,个人的情感、团体的精神如何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来呢?所以为满足儿童个人的欲望需要计,为唤起团体爱国的精神计,我们不得不特别注重音乐这一科。

经验是发展儿童个性的工具。经验也就是学问。无论在家里或在幼稚园里,我们应当给小孩子一种充分的经验。经验的来源有二:(一)与实物相接触。(二)与人相接触。这两种接触的机会,都要靠着充分的设备为转移的。假使小孩子在幼稚园里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可做的事体,那么就是有许多小孩子团聚在一起,也不能做出什么有用的事体来;若是有了可玩的东西、可做的事体,那所学的就多了。但是现在我们中国的幼稚园呢?设备都非常的简陋,大概有几盒恩物、几块积木、几把剪刀、几张纸头、几盒蜡笔、几个皮球、几张桌椅以及其他少数物件而已。试问在这种情形之下,怎样可以丰富儿童的经验,发展儿童的个性呢?幼稚园要求发展扩张儿童的经验,非有充分的设备不可,有了充分的设备,小孩子就可以随意玩弄,不但不致生厌,而且由此可以得到许多知识,比如此刻画图或做衣服,等一刻又去做游戏、骑车、跳绳种种动作;因此,要发展儿童各方面个性,就应当有充分的设备。不过在充分的设备之下,也有一个条件,就是设备不但要充分,而且要适宜。假若设备虽是充分而并不适宜,那么它的效果,也就有限,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了。比如像球形的恩物太少,便不能达到发展儿童肌肉与思想的条件;秋千太高太大,小孩子不易玩弄;滑梯每每的太陡矗直,使小孩子易遭危险;这些都是设备所亟应注意到的。所以我们筹备幼稚园的种种设备,都应当顾到它们的数量问题和适用问题才好。

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儿童既然有这种强烈的本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动机去教导他。比方教他识数,我们不能够呆板地教他这个是一,那个是二;我们可以叫他做各种识数的游戏去识数,这就比用呆板的方法容易学得多。又比如识字,我们也不应当用呆板的方法去教他认字;我们也可以用种种游戏的方法(如用识字牌、缀法盘等)去教他,因为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而且他游戏的时候,会忘记了自己,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他的游戏。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的确是很好的学问,很好的东西。不但如此,还有许多别的游戏,如玩小宝宝请客等,都可以学到许多的东西。游戏的直接用处,虽只是寻求快乐,然而间接的用处则甚大,因为它可以发展儿童的身心,敏捷儿童的感觉,于儿童的生活有莫大之助益,所以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导法去教导儿童。

“幼稚园”这个名词的意思本是一个花园,让小孩子在里面自由活动,随意游玩,吸收新鲜的空气,享受天然的美景,不是像大学生拘在一间教室里面那样;但是中国的幼稚园并不是一座花园,简直是几间房子,小孩子从早到晚差不多都是在那里生活。有的幼稚园只有一间房子,没有什么空地可以自由娱乐。这种幼稚园简直是一个监狱,把活泼的小孩子,关在里面,过一种机械式的生活;像这种幼稚园,真是还不如不办来得好。还有一种幼稚园,园内有许多的空地,或者邻近也有很好玩的地方,但是教师不知道儿童的需要,不晓得利用这些空旷的地方,只一味地把小孩子关在室内,不出去活动,不肯变更他们的教学方法,不晓得小孩子是顶喜欢野外生活的,什么飞鸟走兽野草闲花种种东西,都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至于新鲜的空气,明亮的日光,都是小孩子强身的要素,到了这种野外的地方,做教师的就可以随地施教,看见什么,就可以教什么;小孩子看见了这些野外的景象就得到了一种深刻的印象。若是教师在这种适宜的地方教小孩子唱歌、做游戏、画图画、讲故事等功课,这样小孩子学了许多天然的实物,又可以学到普通所教的功课,并且可以增加儿童的快乐,活泼儿童的精神,强健儿童的身体。像这种户外的教学,比起室内的生活来,不知道要强多少倍。还有一层意思要说的,就是我们因为有种种原因不能带小孩子天天到野外去生活,也应当让小孩子多得些庭院的生活,不应把他们天天关在房子里面;因为教室的功用有限,只有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或下雨下雪的时候应当在室内活动,好天气时,总应当让小孩子常常出去玩耍。

幼稚生的年龄是不齐的,智力又各人不同,兴趣又不能一致,所以幼稚园不能够把他们归在一起,叫他们做一种同样的工作。常看见幼稚园讲故事的时候,全体小孩子团团坐着听教师讲,其实真正能听教师讲的,只有几个;其余的都不留心听,不是玩弄这样,就是玩弄那样;即使教师讲得很动听,还是不能引起全体人的注意。这不是很不经济的事吗?最好把故事分开来讲,大的为一班,小的为一班;小的可以多用图画来帮助教学,使他容易领会。教音乐的时候,小孩子也应当像这样分开来教,如此,程度高的不至于受程度低的牵累,可以直往上进;程度低的,也不至于赶不上。这种情形不但对于故事、音乐是应当如此,就是其他的功课也应当分开来教;如此,教学的效果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可以格外浓厚。

幼稚园的教师不是私塾的先生。私塾的先生是很尊严的,儿童对于先生是很害怕的;因此儿童大半不愿意进馆去受这种拘束,由此师生之间就有许多的隔膜,以致先生教起来不容易教,学生学起来也不容易学。反过来说,若是教师如同学生的朋友一样,与学生非常地亲近,同同学玩,那么,教师就容易明了各个学生的性情能力,教起来就容易引导,学起来也容易听从了。所以我们主张幼稚园的教师应当做儿童的朋友,同游同乐的去玩去教的。

小孩子是不容易教的,幼稚园的教师是不容易做的,因为幼稚园的教师要善于唱歌,善于弹琴,善于绘画,善于讲话及其他种种技能。并且要熟悉自然界的现象与社会的状况,要有很丰富的常识,要明了儿童的心理;想要满足以上这许多的标准,非要有充分的训练不可。为什么幼稚园教师要有这样的训练呢?这里面的原因很多。

1.因为儿童是很难教的。各个儿童的年龄看起来相差很少,但是他们的智力却相差很远。3岁的儿童比两岁的儿童晓得的多,5岁的儿童又比4岁的儿童晓得的多。幼稚园的儿童,有的3岁,有的5岁;有的智力很弱,有的智力很强;做教师的不能一律用呆板的方法去教导他们,必定要有充分的学识、高深的技能,方能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儿童的需要;且儿童的注意力很薄弱,教导不易,非有特别训练的教师,实在不能胜其任。

2.儿童开始学的时候,应当学得好。我们都晓得无论学什么东西,第一次学坏,第二次就更容易学坏;所以开始学习时一定要谨慎。有许多小孩子因为初学的时候,学得不好,学得不对,后来改起来就非常困难。比如小孩子写字,十居七八没有适当的姿势,或是笔拿得不好,或是坐得不正,或是头歪在一边,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这样说来,教师非得有充分的训练不可。

幼稚园究竟应当教些什么东西?小孩子究竟应当做些什么东西,做到什么地步?幼稚生的程度究竟是怎样的?要解答这种种问题,非得有种种标准不可。幼稚生应当在幼稚园里养成什么样的德行、什么样的习惯、什么样的技能?得到什么样的知识?我们都要研究的。所以我们考查品行,应当有品行的标准;甄别习惯,应当有习惯标准;检验技能,应当有技能标准;测验知识,应当有知识标准。知道幼稚生的成绩,就可以施相当的教育:成绩好的,可以格外鼓励他上进;成绩坏的,设法补救。这样一来,好的坏的都有相当的教育,这样说来标准是实行优良教育的根据。不过标准虽然这样重要,做起来也很不容易,一个标准常要费一两年工夫始得做成的,不但编制的工夫长,而且编的手续也是很繁的,我们不能因为编制之麻烦就不去进行。

总起来说,我们在上面所主张的15条信条当然不是金科玉律尽善尽美的,但从现在中国幼稚教育的情形看来,这15条信条也许是治病的良方呢!

————————————————————

(1) 本文原载《幼稚教育》1927年第一卷第一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