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发展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为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可广泛使用变速跑,变速跑可以提高运动员比赛的适应能力。采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运用间歇训练法必须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1~2分钟。因此,其发展专项耐力的训练内容、手段应以多次重复完成比赛动作或接近比赛要求的专项练习为主。耐力性项目要求用尽可能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全程。

(一)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1.持续训练法

(1)负荷强度。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可以控制在145~170次/分。这个训练强度对提高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尤为有效,对改进肌肉的供血能力、改进肌肉直接吸氧能力也有特殊意义。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心率可通过公式来计算:适宜心率=安静心率+(最大心率一安静心率)× (60%~70%) 。据研究,心率控制在这个水平线上,机体的吸氧量可达到最大值的80%左右,心输出量增加,促进骨骼肌、心肌中的毛细血管增生。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在170次/分以上,机体就要产生氧债,使训练效应发生变化。如果低于这个界限,在145次/分以下,心输出量达不到较大值,同时吸进的氧气也少,则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2)负荷数量。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练习初可安排较小的负荷量,随着机能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加负荷量。

(3)工作方式。运用持续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工作方式很多。例如,中长跑运动员可采用如下方式:

①匀速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时间持续在1小时以上,这种练习节省体力,效果好。

越野跑。工作时间为0. 5~2小时,跑的速度可匀速亦可变速。在自然环境中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兴趣,有利于推迟疲劳的产生。

③变速跑。为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可广泛使用变速跑,变速跑可以提高运动员比赛的适应能力。负荷强度可从较小强度(心率130~145次/分)提高到较大强度(心率达170~ 180次/分),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④法特莱克跑。法特菜克跑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兴奋性,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推迟疲劳的出现。骑行距离约100~150公里,时速为30公里/小时,心率在110~ 160次/分。中间做5分钟的快骑,心率为160次/分;5分钟慢骑,心率为110次/分。

2.间歇训练法

(1)负荷强度。采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在工作进行中,心率可达170~180次/分,如果工作距离长,心率就会低于这个数值。

(2)负荷量。间歇训练中分段练习的负荷量常常用距离(米)和时间(秒)两个指标表示。依时间指标来表示,持续工作时间不超过2分钟,少则仅有几秒钟。这是因为,间歇训练法工作的强度大,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不可能过长,否则会导致训练效应的改变。

(3)间歇时间。运用间歇训练法必须严格控制间歇时间。一般要求机体尚未充分恢复、心率恢复到120次/分时,就要进行下一次练习。

(4)休息方式。运用间歇训练法两次(组)练习之间应进行积极性的休息,以利于恢复。

(5)练习的持续时间。运用间歇训练法练习,所需持续时间较长,有时需半小时以上,时间过短则难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3.循环练习

要选好练习内容,应以训练心血管耐力的练习为主要手段,每站点的练习负荷,可按极限负荷的三分之一左右安排。

4.游戏练习

游戏练习适用于少年儿童训练,负荷强度以心率为140~150次/分为宜,运动时间在20分钟以上。

(二)糖酵解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

1.负荷强度

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应当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酵解供能状态,其强度为80%~90%。

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1~2分钟。若以跑为训练手段时,其距离应控制在300~800米,一般400米为宜;若以游泳为训练手段时,其游程可控制在100~200米。

2.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

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必过多,3~4次既可,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强度。

练习的重复组数应视练习者训练水平而定。一般来说,水平低的新手重复组数少,2~3组既可;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一安排3~5组。确定练习重复组数的基本原则是:使运动员在最后一组基本能保持所规定的负荷强度,而不应下降得过多。

3.间歇时间

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练习,间歇时间安排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每次练习间歇时间以恒定不变的方式安排,如每次练习之间休息4分钟。另一种是采取逐渐缩短时间的方式安排,如,第一、二次之间间歇6~5分钟,第二、三次之间间歇3~4分钟,第三、四次之间间歇4~3分钟,这样做有利于使体内乳酸堆积,达到较高值。

间歇时间的确定又受负荷量和强度的影响,距离长、强度大,间歇时间就长;距离短、强度小,间歇时间就短。组间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组内的间歇时间,以利于恢复。

(三)专项耐力训练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的耐力训练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的专项耐力,主要表现为以最大强度重复完成完整比赛动作的能力。如,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要在长达数小时的比赛中多次越过5米以上的横杆;标枪选手要力求在六次试投中都达到理想的远度;举重选手则试图在三次试举中,一次比一次举起更重的杠铃。因此,其发展专项耐力的训练内容、手段应以多次重复完成比赛动作或接近比赛要求的专项练习为主。在实践中,优秀运动员多采用极限或极限下强度完成此类练习。

2.体能主导类周期竞速项目的耐力训练

体能主导类周期竞速项目有耐力性和速度性两个项群。耐力性项目要求用尽可能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全程。除了超长距离以外,专项耐力的重要供能形式为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其主要训练方法为大强度的间歇训练法及比赛训练法。其负荷的主要特征为:

(1)采用超乳酸阈强度直至在较短段落中超比赛强度进行训练。

(2)中距离运动员训练课负荷总量达到比赛距离的3~6倍,长距离为1~3倍。

(3)两次练习之间的间歇相对略长。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时,应待心率恢复到120~150次/分时再次练习,进行重复训练时则要求恢复到不超过120次/分。

(4)练习采用的段落长度,中距离为比赛距离的1/4~3/4;长距离亦不超过3/4,但常采用比1/4专项距离短的练习段落。如,长跑选手常采用400米段落进行间歇训练。

速度性项目的主要供能形式为磷酸原无氧代谢供能,多采用1/2至全程段落练习,负荷总量为比赛距离的3~10倍,负荷强度为95%~100%。

3.技能主导类表现性项群的耐力训练

技能主导表现性项目的专项耐力,表现为以最佳技术重复完成完整比赛动作的能力,因此,在赛前训练中,必须多次完成成套练习或1/2套以上的练习。如,优秀体操选手一次训练课中可完成30~50套完整练习。

4.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目的耐力训练

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目比赛时间较长,要求运动员能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持续表现出最佳技能和体能。因此,训练中要注意安排长时间的专项对抗练习或专项练习。有时甚至安排超过正式比赛时间或局数的训练,如排球打七局四胜(正式比赛五局三胜)、摔跤训练比赛持续6分钟(正式比赛时间为5分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