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耐力素质的锻炼

耐力素质的锻炼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耐力素质同样是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当我们经过合理的耐力训练后,抗疲劳及疲劳后机体快速恢复的能力也随之提高。耐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最大吸氧量是有氧耐力的主要衡量指标,最大吸氧量就是运动时,每分钟能够吸入并被身体所利用的氧气的最大数量。我们在进行有氧耐力锻炼时,持续时间最小应为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最好能每天坚持30分钟的锻炼。

耐力素质的锻炼

耐力素质同样是我们人体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应该具备相应的耐力素质水平。

一、耐力素质的概念

耐力素质指的是我们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它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者体质强弱的一项重要标志。

我们经常说的疲劳,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有机体经过长时间的活动,就必定会产生疲劳,使得其工作能力下降,从而限制了运动时间和水平的发挥,其实这是有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同时,疲劳又是提高有机体工作能力所必需的,即有机体机能恢复和提高的刺激物,如果没有疲劳的刺激,我们的机体机能就得不到提高。

机体产生疲劳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人体在长时间的活动后,就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物质,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产生疲劳;在活动后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二氧化碳等)在肌肉中大量堆积,从而使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于是造成肌肉疲劳;在活动后血液中pH值不断下降,以及细胞外液水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发生变化,从而使内环境的稳定性失调,于是导致疲劳;因为以上因素的变化,就使得皮层神经细胞能力降低,在神经活动过程中抑制占主导地位,于是形成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出现了疲劳。

人们根据不同的工作特征,把疲劳分为脑疲劳和体力疲劳。我们在体育运动中,应该值得重视的是体力上的疲劳。每当疲劳出现的时候,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神经肌肉的协调配合能力就会下降,这样就会导致灵敏性与动作准确性降低,从而妨碍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会造成动作失败,影响运动成绩。所以,在运动实践中提高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耐力素质的重要意义

耐力素质同样是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耐力素质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中长跑、超长跑、自行车、长距离游泳、滑冰、滑雪、划船等。耐力素质对摔跤、柔道等非周期性项目,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呼吸、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我们通过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自身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这样就提高了抗疲劳的能力。抗疲劳能力越强,我们的工作能力和运动能力也就越强。

(二)使血氧供应充分

我们通过耐力训练,使得自身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机能得到发展,从而使血氧供应充分。血氧供应充分必定会使机体能量物质的贮备增多,进而有关生理和生化功能相应提高,这就能促进和加速体育锻炼后消除疲劳的过程。

(三)提高抗疲劳和机体快速恢复的能力

当我们经过合理的耐力训练后,抗疲劳及疲劳后机体快速恢复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大脑皮层中兴奋与抑制过程有节奏的交替能力,也很快恢复和提高,再加上能力物质的供应充足,这些就都成为了其他素质(力量、速度、灵敏等)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

(四)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

在我们耐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坚毅、顽强和勇敢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三、耐力素质的锻炼方法

耐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在体育运动中,我们按人体能量供应的特点,把耐力素质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一)有氧耐力锻炼

有氧耐力也称为一般耐力,提高心肺功能水平,就能发展有氧耐力。最大吸氧量是有氧耐力的主要衡量指标,最大吸氧量就是运动时,每分钟能够吸入并被身体所利用的氧气的最大数量。我们常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来衡量有氧耐力锻炼的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140~170次/分为宜。许多周期性运动能发展有氧耐力,比如慢速跑步、骑自行车、越野跑、游泳、划船等。我们在进行有氧耐力锻炼时,持续时间最小应为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最好能每天坚持30分钟的锻炼。

(二)无氧耐力锻炼

无氧耐力也称为专项耐力,它是体能类和技能对抗类竞技体育的基础。如中国足球协会规定,参加全国甲级联赛的队员,必须进行12分钟跑和5×25米折返跑测验,成绩合格者才能参赛。在体育运动中发展无氧耐力的方法,是采用尽可能快的动作或用平均速度,用间歇练习法来完成专项耐力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