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三叠法探究邹忌的讽谏艺术

从三叠法探究邹忌的讽谏艺术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三叠法探究邹忌的讽谏艺术”这节微课是对教材的拓展延伸,《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明确邹忌劝谏艺术,以及他向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宁海县桃源初级中学 仇灿灿

一、教学背景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2006年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还编写了《曹刿论战》《愚公移山》《〈诗经〉两首》等先秦古典诗文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辟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从三叠法探究邹忌的讽谏艺术”这节微课是对教材的拓展延伸,《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谏艺术,以及他向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适用对象

九年级学生

三、设计特点

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在第一课时,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对本课的字词句及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同时把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以师生交流探讨的方式为主。在课堂中,通过“引入典故”“探究写法”“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分析邹忌的说话艺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1.引入典故:说唐太宗评价魏征的传世名言,让学生之间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探究写法:不管是邹忌的发问思考、类比联想,还是妻妾客人的察言观色、随机应答,也不管是齐王的悬赏纳谏,还是诏令下达后的进谏效果,这些描写、议论都别具匠心地运用了“三叠法”,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整体结构所呈现出的一种匀称协调、浑然一体的圆满隽美。

3.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对“提出意见”和“接受意见”的感受和体会,引起他们对于实际生活的思考。

四、过程实录

(一)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微课的主题是“从三叠法探究邹忌的讽谏艺术”。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解一解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要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三)内容分析

故事开端要从一件家庭小事说起,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邹忌是一个身高八尺有余、形貌昳丽的男子,一日他朝服衣冠,窥镜后提出三问,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再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三人回答的相同点是他们都对邹忌极尽褒扬之词。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的呢?

邹忌孰视徐公,自以为不如,窥镜自视,又认为弗如远甚,暮寝而三思,认为妻子热情赞扬自己,反映了妻的偏爱,因此是“私我”;而妾地位卑微,心中害怕,回答比较敷衍,是“畏我”;客是因为他有事相求,出于礼貌、尊重,故而语气轻缓。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三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一一类比。妻私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妾畏臣类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客求臣类比四境之内,莫不求王,从而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王之蔽甚矣。”

(四)劝谏技巧及结果

从邹忌分析“王之弊”,看出邹忌的讽刺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邹忌从自己入手,从日常的生活小事谈起,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委婉动听,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说服力,令齐王乐于接受,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出一种步步紧逼的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从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最终讽谏的结果如何呢?

齐威王接纳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施行“三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继而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使得“四国朝齐”,最终“战胜于朝廷”。

(五)启示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他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由邹忌的“讽”可以看出“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提建议或意见时,应该讲究一点方式方法,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觉地改进,这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六)结束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