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与被动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可见,问题性是探究式学习的最重要的特性。探究式学习要求每位学生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3]可见探究式学习,对学好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呢?这就促进了学生跨学科领域的探究式学习。

十一、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是与被动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学习主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2]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体验其过程,获得学习的方式,掌握可靠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究思维和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性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去审视,探究式学习具有如下特性:

1.问题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在探究学习中是获得知识的源发点。有了疑问,就有了问题,问题是生发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探究式学习强调问题性,就在于它是一切学习的动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就在这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中,学生就会学到并运用许多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获得成就感,又会重新激发他们新的探究欲望。可见,问题性是探究式学习的最重要的特性。

2.探究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可见探究性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有的,而且从小就非常强烈,所以我们的教学就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不断鼓励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3.实践性

实践就是探究的过程。探究式学习要求每位学生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果。虽然与接受式的学习相比都要有研究的结果,但探究式学习更强调的是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和对信息资料的整理综合,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与人本主义理论主张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相同,其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体验,自己是一个主张追求知识的追求者,让实践研究的结果与自己的思想结合,生成新的知识经验。

4.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与被动接受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具有开放性。它所研究的问题从时间上看,可以是长期,也可以是短期;空间上看可以是课堂内部,也可以是课堂以外的;对于问题的答案除了是一种情况以外,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因此,它的评价也是灵活的,它的参与者可以是单独的一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合作。

探究式学习除了上述几个基本特性以外,还有其他的特性,如全员性、独特性、合作性等,教师要根据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性有效地组织教学。

(二)探究式语文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3]可见探究式学习,对学好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呢?

1.教学情境中探究学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每一堂课教师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探究的切入点,进行自动自发或合作的探究学习。例如在讲完《苏州园林》这篇具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时,学生对苏州园林已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感知和了解,则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导游,介绍苏州园林,让学生在介绍中学习说明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掌握说明的方法。又如在教完《广告词》和《说明书》这两篇应用文后,可以抓住学生在生活中对广告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写作广告词和说明书,提供探究式学习平台,进行探究式学习。

2.阅读思考中探究学习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总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理解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问题是探究的火种,能点燃大脑智慧的火花。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课堂要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就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针对课文中出现“龙”的句子,让学生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故宫的来源和中华民族皇族的历史来探究,最后老师可以作补充和总结。又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针对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让学生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渔人的谈话内容,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写,这就抓住教材中省略的渔人对村人所谈的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

3.学科联系中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程注重对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学生先前的经验基础进行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寻找课本中跨学科的知识点,结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由此发散出去探究,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联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他们在知识的链条中寻找真知,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关于物候方面的谚语,让学生收集、分析比较,与现在的气候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气候现象,又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又如在学习了《死海不死》之后,让学生从生物和化学学科两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设计拯救死海的方案。学习《向沙漠进军》以后,让学生结合现在北方的沙尘暴问题,认识到自然被破坏以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设计培育防护林的方案,然后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汇成一本科普知识的小手册,作为科普参考资料。这就促进了学生跨学科领域的探究式学习。

4.分析比较中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知识能更清晰地存储于脑海中,且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学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种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通过比较能找出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事物的发展规律。在采用比较教学的时候,为了学生思维发展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灵活地安排比较的对象。比如可以是一单元所学相同性质的文章进行比较,可以是同一个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同一问题而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是古今比较,中外比较等等。总之,我们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可以在同一层面拓宽,打开学生的视野。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把前面两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与之进行比较。又如在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我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亲为孩子奔波的背影与之比较,体会父母对子女疼爱,提倡子女应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教学鲁迅的《狂人日记》时与果戈里《狂人日记》进行比较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小说为体裁,但题材和表达的主要思想却有所不同。这样,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地锻炼。

纵向比较可以使学生进入更深思考,增加认识的深度。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可以把古时的三峡与现在的三峡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感受到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它有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等。让学生在纵向比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5.拓展延伸中探究学习

这种探究学习是师生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它需要以课内发现的问题为探究对象,向课外延伸,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文学习的内容来源自生活,因而,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综合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探究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让学生感悟到在生活中学语文是件事半功倍的事情。这样,对生活和语文都会充满激情。

课外探究具有宽松的学习氛围,它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语文探究氛围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刘姥姥进大观园》、《智取生辰纲》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外拓展探究,让他们对名著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分析比较,谈谈自己怎样看这些人物?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外探究式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可以是新兴高尖技术,也可以是传统文化技艺等等。如在学习了《离骚》之后,让学生在课外收集研究与屈原有关的故事、节日、民俗等资料,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是纪念屈原。吃粽子、划龙船则是寄予了人们的是非善恶、忠奸曲直的思想观念。在学习了《中国石拱桥》这一单元以后,请同学们把“桥”作为探究的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各种桥名称的由来,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搜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让学生在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材料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6.专题研究中探究学习

专题研究是就某一问题专门研究所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可行的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了《愚公移山》,文中虚词“之”出现的次数较多,而“之”的用法又比较灵活,我们就可以对“之”的用法专题研究,系统地掌握“之”的用法,进行探究学习。又比如学了杜甫、李白的诗歌后,就让学生收集他们的离别诗,然后比较他们诗歌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诗歌,比较了他们不同的诗歌风格,对两位大诗人又有了深刻的了解。还可以利用“选修课程”开展探究式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传记选读”、“社区文化专题”、“中华文化寻根”等等,都可以是课外专题研究的内容。

总之,探究式语文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