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敦颐:廉政文化之廉

周敦颐:廉政文化之廉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借作者的追求并结合北仑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廉洁教育。今天我们这节微课主要通过分析莲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并在体会作者高尚品格之余感悟其追求品质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莲是花中的君子。求廉,不仅是为官之德,更是为人之德,唯有平时的坚守,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 沈丽琼

一、教学背景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廉政文化建设的当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廉洁教育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但又区别于思想品德课程,做到唐代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

古人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我们是否也能以某一文本为载体,挖掘其中的廉洁因素,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廉洁的种子?翻阅语文课本,笔者几经思量,遂产生此微课。

二、适用对象

八年级学生

三、设计特点

以《爱莲说》为例,首先紧紧围绕“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通过图片欣赏、语段朗读、语言品析,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感悟莲花由内而外的美,同时明确作者在赏莲之余实借莲之美表明自己的追求。其次,将作者的追求与当下的官场现状并放一处,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借作者的追求并结合北仑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廉洁教育。

四、过程实录

大家好!今天我们这节微课主要通过分析莲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并在体会作者高尚品格之余感悟其追求品质的现实意义。

(一)赏莲

(出示莲花的图片)这样的莲花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停顿几秒)是的,洁净、美丽。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也就是说,莲是花中的君子。那么这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具体又有怎样的君子品德呢?

(二)品莲

显而易见可以从这句看出来:(出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同学们可以试着朗读一下。在这里,“之”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所以这一句可以这样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句话描写的是莲花在淤泥这样污浊的环境中生长却不受淤泥沾染,在清水中洗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一如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为人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从“中通外直”可以看出其为人正直不苟;从“不蔓不枝”可以看出其特立独行,不依附他人。同时也正是他高洁的品行让他的美名远播。因此,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不苟、特立独行、品行高洁等,便是周敦颐所说的君子之德。为此,这句话也就可说成“予独爱君子之德”。

“独”是唯独的意思,为什么周敦颐唯独喜爱君子之德呢?他曾说:“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这其实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污浊的政治环境中,依然保持如莲般高洁的品行,写爱莲实为爱廉,这种借花写人、表明自己追求的手法,叫托物言志。

(三)说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王跃文官场小说《国画》

请看第一句,周敦颐认为,为人为官,不论外在环境多么污浊,都应洁身自好,保持自己追求的君子之德。

而《国画》中有人却认为: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官场黑暗,周围的人都贪污腐败,如果自己洁身自好,就成了另类,难以在这个领域立足。只要不太过分,小贪也是在所难免的。

(思考并讨论)那么针对这两种选择,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四)扬廉

(出示图片)2008年北仑曾开展以“文明北仑,廉洁文化”为主题的墙体画征集活动,同时又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廉洁微故事、廉政微图像、廉政微视频等,多年来,收集了不少感人故事,为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可见廉洁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仍然有很多人在坚守自己的本心。所谓“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没有清正之气,怎么会有良好的道德;没有廉洁的坚守,怎会有清明的世界?求廉,不仅是为官之德,更是为人之德,唯有平时的坚守,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周敦颐的志向,是否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与坚守?

我的微课授课完毕,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