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使用科学语言

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使用科学语言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甫洛夫还指出,某些人对来自某些人的语言会特别敏感,引起的条件反射会特别强烈。作为青少年教育者的教师,也要十分重视语言修养,要使自己的语言对学生具有保护性,能够引起学生的良性条件反射,要尽量避免因自己的语言不慎而伤害了学生,引起学生的恶性条件反射。退一步讲,教师的语言即使未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要起码不至于伤害学生,不至于引起学生的恶性条件反射。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于教师,则是教育的工具。教师与学生交往,对学生进行教育,向学生传授知识,都离不开语言。为了提高语言的效率和教育效果,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科学性。教师科学的语言的具体要求是:

一、文明的语言

教师文明的语言主要表现为能用关爱的、亲切的、善意的、提醒的、鼓励的、信任的、商量的、尊重的语言跟学生讲话,不用语言讥笑、讽刺、挖苦、侮辱、斥骂学生。

二、规范的语言

教师语言的规范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平时用语要力求规范,尽量避免出现用词不当,表述不清的现象,特别是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二是教学中语言要尽量使用专业的术语。

三、学生可接受的语言

不同年龄的学生其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使用不同的语言和说话方式。既不能用教育成年人的语言,也不能用教育低龄儿童的语言教育青少年

四、学生乐意接受的语言

教师讲的话只有学生爱听、乐意听,他们才会入耳、入心,否则,学生不爱听、不乐意听,甚至反感、抵触,那么,教师的话再重要、再有道理、再出于什么样的好心,他们都不能入耳、入心,就都是白说。

学生乐意听教师怎样讲话呢?他们乐意听教师用平等的、协商的、尊重的、提醒的、文明的、关爱的、善意的语言和态度跟他们讲话,而不乐意听教师居高临下的、粗暴的、武断的、命令的、怀疑的、指责的、质问的语言和态度跟他们讲话。

五、富于启发性的语言

教师教育学生,要用善意的、提醒的、协商的语言和态度,启发和引导他们自己认识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或尽量少由教师替代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认识问题、自己分析问题,更能触及他们的心灵;他们自己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更能激励他们解决问题。

六、富有保护性的语言

俄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1849—1936)认为,语言属于第二信号,会引起人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还指出,某些人对来自某些人的语言会特别敏感,引起的条件反射会特别强烈。如病人对医生的语言、员工对顶头上司的语言、学生对教师的语言等。据此,巴甫洛夫在医院里提倡“保护性医疗制度”,他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讲话(包括表情及其他体态语言,下同)都要对患者具有保护性。医务人员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能够使患者形成良性条件反射,不能因自己的语言不慎而引起患者的恶性条件反射。作为青少年教育者的教师,也要十分重视语言修养,要使自己的语言对学生具有保护性,能够引起学生的良性条件反射,要尽量避免因自己的语言不慎而伤害了学生,引起学生的恶性条件反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要多用“良言”“暖”学生的心,不要用“恶语”“伤”学生的情。退一步讲,教师的语言即使未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要起码不至于伤害学生,不至于引起学生的恶性条件反射。这是教师语言的“底线”。

以上讲的有关于工作的“科学观念”“科学原则”“科学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科学语言”,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化”,是“教育化”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