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活动课程性质与功能定位

科技活动课程性质与功能定位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发并建设的科技活动课程是为0~18岁的青少年从事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活动而设置的课程。“展示活动”旨在用科学现象和技术奥秘引起青少年的认知冲突、激发青少年的认知好奇心,从而使青少年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为青少年亲自做出探究和设计活动做准备。让科学教师在研究青少年和与青少年共同进行科学探究中发展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是活动中心要发挥的重要功能之一。

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发并建设的科技活动课程是为0~18岁的青少年从事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活动而设置的课程。它具有整合学校与社会的科学教育资源的功能,以发展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健全人格为目的。

9.1.1 探究性

“探究”的含义有二:首先指青少年设计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其次指科学教学和学习的取向与策略,即通过探究来教和学。这两个内涵不仅体现了科学本身的特性、教育本身的特性,而且还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人是一种崇尚理性自由和探究创造的存在。青少年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当代认知科学取得的一大成就是发现青少年学习的一大特点是:青少年对世界及其运行能够发展自己的理论,而这是其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用美国学者Lauren Resnick的话说:“学习者总是试图将新信息与其已知的事情联系起来,以根据已经建立的结构解释新事物。”青少年是“理论的创造者”。他们经常在生活中提出自己“天真的理论”(naive theories),这些理论是其日后发展成为成熟的科学探究者的基础和生长点。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部为青少年设计的一切活动均建立于将科学探究、技术设计与青少年的“天真的理论”结合的基础上。

9.1.2 生活性

活动中心倡导让青少年在生活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科学原本就是一种生活。只有回归了日常生活,科学才能找到意义之源。从今日青少年的生活状况看,他们不仅日益生活在以电视、网络等为媒介的虚拟世界中,而且不断陷入支离破碎的世界中。他们与自然世界的直接接触越来越少,因而缺乏具体生活经验。为此,我们倡导从青少年的身边生活和日常经验出发,揭示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奥秘,让青少年从生活探究中感受到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力量和神奇,进而融入生活、热爱生活。

9.1.3 活动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部是专门为青少年探究科学服务的。青少年的活动及对活动经验的反思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根本特性之一。“学习科学是让学生亲自去做的事情,而不是给学生做好了的事情。”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了三类相互联系的活动,即展示活动(display activities)、动手操作活动(hands-on activities)、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活动(scientific inquiry and technological design activities)。三类活动相互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发展。“展示活动”旨在用科学现象和技术奥秘引起青少年的认知冲突、激发青少年的认知好奇心,从而使青少年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为青少年亲自做出探究和设计活动做准备。“动手操作活动”是让青少年在“展示活动”的基础上亲身参与科学现象的发生和技术设计活动。这类活动往往可以即时完成,其内容新颖而有趣,如将两个人的脸合成一张新的脸,体验太空“行走”的感觉,模拟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等等。“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活动”则是青少年在参与“展示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选择真实的“小课题”,亲自经历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活动历程,主动建构自己的科学发现、科学思想和技术设计思路、技术设计成果。无论哪一类活动,都必须把亲身经历活动和主动反思活动经验有机整合起来。

9.1.4 中介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处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科学教育的“第三空间”,它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中介,既向学校开放、又向社会开放。因此,其“中介性”同时意味着“开放性”。与作为“正规教育”的学校科学教育相比,活动中心更具有探究性、生活性、灵活性、开放性;与作为“非正规教育”的社会中的科学教育相比,活动中心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对儿童科学素养的系统培养和科学评价。毫无疑问,活动中心不仅抓住了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而且填补了我国科学教育体系的空白。

因此,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实施科技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面向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具有科学创造潜能的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活动中心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培养面向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所谓“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指“对从事个人决策、参与公众和文化事物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观念和科学过程的知识与理解”。“科学素养使人们能够运用科学观念和过程从事个人决策,并使人们能够参与影响社会的科学问题的讨论。”因此,科学素养本质上是人们解决个人、社会和自然问题的科学意识、态度和能力。科学素养既是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构成,又是拥有程序文明的民主社会的前提。科学素养是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结果,它只能通过持续的科学探究活动和技术设计活动而生成。

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培养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旨在解放每一个青少年的创造个性。它既追求科学教育的公平、民主,又追求高质量。在关注每一个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科学选择在科学创造方面有特殊潜能的青少年,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并长期跟踪和研究,为他们提供最优发展条件,以使其科学创造潜能充分发挥。

二是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科学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诚如《浦东新区青少年科学与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所指出的,“浦东新区青少年科学与技术中心将成为浦东所有科学教师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先进教学理念的实验室和集散地、各类民间交往和自由沙龙的发起者和促进者,从而有效提高浦东新区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科学教师在研究青少年和与青少年共同进行科学探究中发展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是活动中心要发挥的重要功能之一。众所周知,世界发达国家如欧美诸国及东亚日本等国已成功实现由传统意义的科技工业博物馆向现代科技馆或科学中心的转型,由陈列标本、文物和模型发展到由人专门设计、制造反映科学原理和技术设计的展示装置及动手操作装置,吸引观众积极参与、动手动脑。我国的科技馆还有待实现这一转型。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社会中既有的科技馆的主要区别是:第一,目标不同:前者是根据0~18岁的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发展需要而建立的;后者是面向所有人群、为提高大众科学素养而设立的。第二,内容不同:前者是由根据明确的青少年科学素养标准而系统设计的基于“五大科学探究领域”(“物质世界”“生物世界”“数学世界”“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史”)的三类活动而构成;而后者主要由“展示”和“动手操作”活动所构成,所涵盖的活动范围亦未根据青少年科学素养标准而整体设计。第三,活动方式不同:前者的活动方式是青少年常态开展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活动,而且有嵌入活动的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评价做保障;后者的活动形式则是随机参观,缺乏常态性、系统性。第四,性质不同:前者界于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努力吸收二者的优点;后者则纯粹属于非正规教育范畴。当然,二者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都强调科学素养的发展,都强调动手、动脑,都强调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等。这些联系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既有科技馆合作、联合开展适应儿童需要的某些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活动提供了基础。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中小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关系如何?众所周知,各类学校和幼儿园的科学类课程、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也指向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然而,二者存在根本区别:第一,学校科学教育往往受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相应教学进度要求的限制,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活动的时间、空间受到约束;活动中心则完全根据青少年的需要、生活的变化和科技的最新发展,自由、灵活、充分和高质量地开展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活动。第二,学校科学教育中教师讲授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往往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学生的自主探究空间被严重挤压;活动中心课程则不必要系统讲授科学知识体系,而完全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究、设计活动所构成。第三,学校科学教育往往采用分科教学,而活动中心则是由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生活探究活动所构成。第四,学校科学教育属于正规教育范畴,活动中心在系统设计青少年的各类活动的同时,充分具备了非正规教育的自由、灵活等优势。毫无疑问,二者存在密切的联系:都以培养儿童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目标,都倡导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活动,都强调密切联系日常生活。而且,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活动中心的活动中拓展、应用和加深;学生在活动中心从事的各类活动和取得的经验亦可在学校的各类科学课程学习中充分利用。这些联系为活动中心与各类学校、幼儿园的充分合作提供了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