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年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

论年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1998年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1998年,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湖北省作为全国的重灾区,更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湖北抗洪抢险精神有着丰富的蕴涵,科技意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贯穿抗洪抢险整个过程抗洪抢险过程充分体现了湖北儿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暴戾的洪魔危及湖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科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论年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_科技促进发展

论1998年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

1998年,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湖北省作为全国的重灾区,更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这一次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具有组合性和流域性的特征,其来势之猛、水量之大、水位之高、洪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堪为历史上所罕见。在历时数月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湖北儿女表现出战胜洪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民族凝聚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终赢得了抗洪抢险的决定性胜利。这一胜利来之不易,也辉映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压倒万难、决战决胜”的湖北抗洪抢险精神。

湖北抗洪抢险精神有着丰富的蕴涵,科技意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湖北的抗洪抢险是在“科教兴国”、“科教兴鄂”和实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进行的,也是在全球科技社会化及知识经济浪潮兴起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在抗洪抢险的决策和行动中,湖北儿女自觉运用和发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力。科学技术这种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在抗洪抢险中始终闪烁它的光芒——它所汇聚的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科技手段的力量,不仅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重要意蕴,并成为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有力支撑。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贯穿抗洪抢险整个过程

抗洪抢险过程充分体现了湖北儿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在于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律这些客观实在,按照尽可能将洪涝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原则,根据汛期天气水文的动态发展,确定不同阶段的抗洪抢险策略及行动要求,完成抗洪抢险力量的科学调配。因此,在防汛抗洪前期提出“严防死守”以确保大堤安全,准备迎战更大洪峰;在防汛抗洪重任逐渐升级的情况下,于1998年8月6日凌晨1时及时宣布湖北省进入“紧急防汛期”状态,使抗洪抢险一路绿灯;在抗洪抢险处于白炽化的关键时刻,权衡利弊,有计划、有选择、有秩序地破民垸行洪,并为抗击更大洪峰进行荆江分洪的准备。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在抗洪抢险中充分发挥“人定胜天”的主观能动性;在洪魔肆虐并出现不可抗拒的风险时,同样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而不是违反科学的蛮干和无理性的盲动。在抗洪抢险力量配置和部署上,根据汛期的发展而相应调整,从省直机关抽调下派数百名抗洪抢险督察员到基层一线,建立严密的责任制及大堤巡察监督网络,适时调动解放军、武警等精兵强将,大众传媒对抗洪抢险及受灾状况的客观反映,如此等等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以运筹帷幄的科学决策奠定抗洪抢险决胜的基础

水火无情,人命关天,抗洪抢险事关重大。在暴戾的洪魔危及湖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科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决策是行为的前提,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科学决策是抗洪抢险行动的前提,是抗洪抢险决战决胜的基础,也是抗洪抢险功败垂成的关键。面对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对瞬息万变的抗洪抢险态势,决策者努力将抗洪抢险的重大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一是充分发挥决策咨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珍视科技专家的知识和才智,从上到下组成了许多“抗洪抢险专家顾问组”,力求抗洪抢险大小决策的科学化。如武汉市防汛指挥部专家顾问组由10位防汛经验丰富、水利知识渊博的“老防汛”组成,对武汉市防汛御案及汛期的每项重大决策进行咨询。二是重视科学预测对科学决策的支撑作用。科学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没有科学的预测就没有科学的决策。早在1998年汛期到来前2个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通过科学分析,作出“今年可能发生大洪水”的科学预测。尤其是入汛以后的天气水文预测,及时、准确地为防汛抗洪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具有代表性的是8月1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要求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90分钟内完成有关第六次洪峰经过沙市站的有关科学预测,以便作出荆江是否分洪的重大决策。经过50多位科技人员的协同作战,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关键性的科学预测,为中央政府作出荆江暂不分洪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事实表明,这一科学预测是非常成功的,这一重大决策的经济社会效益也是难以估计的。三是注意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对科学决策的支持作用。与以往抗洪抢险不同的是,湖北省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使用了计算机网络,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荆江分洪区转移安置指挥系统”等,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模型化手段对抗洪抢险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三、以事半功倍的科学方法实现抗洪抢险的科学调度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抗洪抢险具有突出的时效性特点,因而必须讲究科学方法。在1998年湖北的抗洪抢险中,科学方法的正确运用使抗洪抢险的科学调度事半功倍。在上述荆江是否分洪重大决策的个例中,除了科学预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外,清江隔河岩水库超量蓄洪功不可没。清江泄洪与沙市站水位具有直接关联。如果第六次洪峰在沙市与清江洪水会合,其后果难以想象。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对清江隔河岩水库发出限时严禁泄洪的命令,而当时隔河岩水库已超量蓄洪,达到千年一遇的极限(万年一遇的校核水位无实际意义)。为确保隔河岩水库安全,1 000多个监测点通过计算机联网实行动态监测,同时寻找长江、汉江行洪的“时间差”,寻找空隙泄洪。这种科学的调度,既合理、科学地执行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命令,又确保了隔河岩水库的安全。在从祖国南疆调动的解放军精兵强将到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的过程中,火车运载的时间多达40小时,采用大运量飞机(运八运输机载重量达数十吨)只用4小时。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采取以高科技支撑的新兴传媒方式,尤其是在Internet上开辟长江抗洪抢险的专页和网址,能争取到国内外对湖北抗洪救灾的更多了解和支持。科学方法在抗洪抢险科学调动中的作用,远超过某项具体技术的作用。

四、以得心应手的科技手段提高抗洪抢险效率

1998年湖北经历的洪涝灾害,是1954年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与1954年相比,抗洪抢险的科技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抗洪抢险的效率。在对长江大堤的严防死守中,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监视河床、防护堤的变形和位移;采用地质雷达透视险堤地表下数十米深度的地质结构,其精确度极高;采用新型土工布,既省时、省料,又大大加强了防水效果。在天气水文信息传输及抗洪抢险力量调动中,模拟和数字移动通讯、应急通信系统等,发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作用,没有出现因通讯中断延误抗洪抢险的情况。在抗洪抢险力量周转调动中,飞机、火车、汽车和轮船形成立体运输网络,尤其是高峰期的飞机、火车在高密度和高运载量方面创下非战时之最。在抗洪抢险的后勤保障方面,救生器材的广泛使用,有效保障了抗洪抢险军民及灾民的生命安全;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野战帐篷不仅能防风防水,而且能防虫防蛇;高科技的水净化设备以及净水剂,能有效解决抗洪抢险军民及灾民的饮水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非战斗性减员,提高了抗洪抢险队伍的战斗力。“科技抗洪”、“科技减灾”在湖北抗洪抢险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信服。

五、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巩固抗洪抢险成果并重建家园

取得抗洪抢险的决定性胜利,应该说只是湖北抗洪抢险精神在一个方面的体现。湖北抗洪抢险精神更重要的科技意蕴体现,在于初步形成的以可持续发展科学观巩固抗洪抢险成果并重建家园的自觉意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更为重视,灾区重建着眼于长治久安。武汉市龙王庙险段自新中国诞生以来一直是人们的心腹之患,历届政府总理都曾到此视察并指导防汛。多年来用于龙王庙险段防汛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几近一个天文数字,仅1952年至1997年在此累计抛石达27.7万立方米,但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仍是湖北的“险中之险”、“重中之重”。正是在洪魔尚在肆虐时,政府作出根治龙王庙险段的重大决策,将“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列入1998年国家第一批水利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计划,投入1.2亿元,计划在1999年底竣工。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竣工后,除了明显的防洪效益,还有显见的航运、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令人感叹的是,龙王庙险段困扰我们整整半个世纪之久,所幸这一问题不会被我们带到21世纪。这一典型事例无疑表明我们正在走出防汛抗洪“有钱买药,无钱强身”的误区。诸如长江流域的封山育林以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重建家园中“平垸行洪”,确立救灾与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改造统筹的多目标,实行开发性灾民安置,提高城镇综合抗灾能力,构筑高标准江河堤防,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都表现出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深刻科技意蕴。

1998年湖北抗洪抢险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湖北儿女抗洪抢险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将载入史册。湖北抗洪抢险精神,尤其是其科技意蕴永存,并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创造湖北的美好未来。

原载《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