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批评变成表扬

把批评变成表扬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多喜欢听表扬话,有时一听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批评也必不可少,家长如果能把批评与表扬融合在一起,相信批评教育会有明显效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将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般原则,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家长或者只表扬不批评,或者只批评不表扬。这种带有鼓励的表扬既真诚又具体,孩子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

第四十一招 把批评变成表扬

孩子多喜欢听表扬话,有时一听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足之前,应巧妙地用赞扬其进步来代替其不足。

人人都喜欢受表扬,受表扬是人的一种需要。没有赞美,人会产生失落感,这一点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表扬是肯定、强化孩子好的思想、行为,鼓舞、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促使他们获得喜悦、满足、自尊、自我欣赏等情感体验的重要方法。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批评也必不可少,家长如果能把批评与表扬融合在一起,相信批评教育会有明显效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将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1.表扬要以内在激励为主

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指活动本身的情趣、意义对孩子产生喜悦、满足、自尊的精神方面的情感体验,外在激励是指活动后对孩子的物质报酬等。其实做个好孩子是孩子的本性和愿望。

有这样一个例子:聪聪回家说到同学张红考试作弊得了高分,言谈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他的爸爸就想利用此机会教育孩子:诚实是人的美德,投机取巧只能糊弄一时,好成绩的背后都倾注着辛劳和汗水。于是就带孩子去看了一场芭蕾舞演出,聪聪看到舞台上的姐姐跳得欢快轻盈,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很是佩服。谢幕后,父子俩到后台去,看到的却是那个姐姐正抱着脚流眼泪,脚趾上还有血。聪聪很惊讶,爸爸跟聪聪说:“功夫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这情景使兴奋中的聪聪很受触动。这样的激励内涵丰富些,效果也会长久些。

自我激励属于内在激励,孩子学会了自我激励,便能自觉地运用、开发自己内在的“资源”,就有了取得进步的动力。海伦·凯勒说过:“你一旦有了高飞的冲动,就绝不甘于在地上爬行。”家长要引导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使孩子看到希望,不要把错误由一点黑放大成一片黑。如果一个人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那么失败的可能就会大些,如果他认为“我能够成功,我正在进步,并且会愈来愈好”,那他成功的机会就大。在行动前给自己打气,敢说才能敢做。这就是卡耐基的成功教育十分强调的“自我暗示”法。

2.把批评变成合理的“表扬刺激”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般原则,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家长或者只表扬不批评,或者只批评不表扬。孩子做的事情并不都是对的,表扬和批评都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种手段,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是不完备的,我们知道,对于学龄前孩子的表扬应该夸张些,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不能老夸张了,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不过批评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个孩子做了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十道题就做对了一道,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是榆木疙瘩。”这是一棍子打死。陶行知说过:“(孩子)写字没有得双圈,仿佛是候选总统落选一样的失意。”因而家长这样说无疑是在失意的孩子头上又浇了一盆冷水,雪上加霜,让人寒心透骨。但如果家长换一个角度说:“嘿,我这儿子真不错,这么难的题,你竟做对了一道。”孩子在受挫的情况下领受了“表扬”,内心产生压力,继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在批评的语句中加上暗含鼓励的“表扬刺激”,孩子就会乐意接受,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以后的学习也会变得有信心、有动力。有一个孩子写作业,算术作业写得乱,语文作业也写得乱,父母对孩子写作业乱的态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父亲生气地说:“怎么这么乱?跟蚂蚁爬过似的,作业写得太乱,重写一遍!”这孩子不得不写了,但写得比以前没好多少。母亲则这样说:“作业写得太乱,你应该再重写一遍,我相信你第二遍肯定比第一遍要好得多。”孩子听到妈妈这样说的时候有了另外一种感觉:妈妈知道我能写好。孩子很高兴,写得特别好。同样是批评,说法不一样,作用和效果是不一样的,你批评我差我偏要差,你表扬我好我会更好。孩子有时就是看着大人的脸色行事。

3.表扬要真诚、具体

有一个教育家曾说:“对于难教育的孩子,我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无可救药,而是我们教育本身,沿着错误的途径在进行。这个错误是什么呢?我们老是想着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坏毛病,我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是老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是关注着他的缺点,一出现缺点就会批评他。那么站在孩子的角度,一次又一次地挨批评,他的内心越痛苦,他就会越来越失去信心,甚至就会破罐子破摔。”因此,这个教育家就告诉家长: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发展孩子身上所有好的东西。教育家们都提倡: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蹲下来,目光和他平视,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发展水平上看待他的优缺点。孩子如果抬着头听大人讲话,就会形成一种不平等的交往。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并不仅仅是指交谈的体位和体态,更重要的是不以权威的口气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必须由孩子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或心理活动来取得经验,让孩子感到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于他的。更要信任和尊重孩子,用和蔼、微笑去欣赏孩子,去倾听他的声音,用真诚的、鼓励的口气同他说话,这能让孩子感到大人对他是充满信心的。比如:赞扬时,家长应该恰如其分地表示惊讶、感动、高兴,言语表情中有祝贺的含义。有个孩子把作业本放在桌上却趴在上面迟迟不动笔,奶奶指责他什么都不做,而妈妈却机智地说:“他正在冥思苦想呢!相信他考虑成熟之后会提笔做的。”这种带有鼓励的表扬既真诚又具体,孩子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的自信和成功的欲望就在真诚的期待和鼓励中逐渐增强。

4.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表扬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认为孩子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孩子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孩子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孩子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第二种水平下的孩子需要借助成人的引导、帮助,才能解决问题。他把孩子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这段距离定义为最近发展区。这个最近发展区应是孩子发展的重点,也是家长教育的重点,它提醒家长着眼于孩子最具现实性的发展点,而不是只看到习以为常的优点。要在了解、掌握孩子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关注并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及各种变化,特别要注意挖掘孩子潜在的优点,即把握其发展的可能性,并鼓励、促进其这方面的发展。对其尚不明显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潜力的现实性。

5.表扬努力,不表扬聪明

孩子都有被承认的愿望,如果他努力了却引不起你的关注,有好的行为你不予理睬或不在意,他有可能故意做一些错事来引起你对他的注意。在孩子成功的时候,家长应该表扬他,但要着眼于孩子个人的劳动和努力,表扬他努力程度而不要扩大他的聪明程度。孩子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表扬他的努力,让他知道受表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而表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要强化诚实、体现公正,摒弃投机取巧。

6.把批评变成表扬,把责备变成期望

一次,亮亮在学校晚会上演讲,却不小心将蔡桓公念成了蔡桓公,引起了哄堂大笑,亮亮回到家后一直很苦恼,妈妈说:“我发现咱们亮亮有了进步,已经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没注意听课,这是你的错,但你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亮亮已经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如果你经常这样思考问题,肯定会有大的进步。”

妈妈对亮亮的批评变成了表扬和期待,于平静舒缓中显示出批评的强大威力。

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孩子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孩子不是缺少缺点,而是缺少优点;不是缺少批评,而是缺少鼓励。一次恰当的表扬或鼓励可能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因此,家长更要注意以表扬的方式批评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