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表扬批评教育法

表扬批评教育法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表扬批评教育法人的进步当然取决于本人的觉悟、能力、奋斗,取决于自我觉醒、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努力等内在的因素,但外在因素的作用是决不可忽视的,尤其是表扬和批评,有时对一个人成长进步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培根讲:“人唯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因为承担重大的职责是有权引以自豪的。”

12.表扬批评教育法

人的进步当然取决于本人的觉悟、能力、奋斗,取决于自我觉醒、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努力等内在的因素,但外在因素的作用是决不可忽视的,尤其是表扬和批评,有时对一个人成长进步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恰如站在人生岔路口的交通警一般,将表扬和批评当作手中的红绿旗,给滑入错路的人举红旗设卡拦阻,给沿正路前进的人展绿旗排障放行。然而,怎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呢?

公正而郑重地运用表扬手段,用从表扬中透露出来的肯定、赞成或默许,坚定员工向前迈进的信心和意志,从而在其心头燃旺进取之火。

表扬是极其公正而郑重的事,也是极其需要真诚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公正能赢得员工的信服,郑重能引起员工的注意,真诚能换来员工的信任。由于表扬既标志着教育者对一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估价,反映着教育者的理论水准、认识水平、情趣高雅和心地美好,又标志着受教育者今后言行所应有的尺度、标准,对未来的思想与行为将会产生重要和长远的影响,因而对表扬的运用就不得不严肃而又认真,最忌轻率和廉价。因为过分廉价的表扬形同伪善,夸张的称颂近于恭维。古希腊哲人说:“谨防鼻子上有疮却被恭维为美。”马卡连柯说:“要谨慎地运用奖励。任何时候,都不应当事先宣布为奖励而发什么奖品,最好对一味的夸张和表扬加以限制。”培根说:“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就反会招来轻蔑和嫉妒。”这些有益的教诲,我们应该记取。

表扬应激发起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自豪感,尤其是对自己所处集体的责任感。应该说,我们思想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激发人的事业心、自豪感和集体主义意识,表扬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它更应着力于此。事实上,人们的一切荣誉都来源于事业,来源于集体。正因为如此,培根讲:“人唯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因为承担重大的职责是有权引以自豪的。”在表扬中,我们应着力促进这种豪迈感、集体荣誉感的产生和发展。当然,这种情感的产生和巩固,仅靠表扬还是不够的,还须借助于批评。

在坎坷曲折的人生征途上,人难免会有闪失、跌跤,甚至犯错误。对这部分员工是看着不管,让其在错误路上继续下滑,还是勇敢地站出来,叫喊一声让其醒悟,再拉一把,让他们回到正路上来?答案当然应是后者。

批评是纠正错误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主要用来指出缺点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它要求教育者做到如下三点:一是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帮助人,教育人;二是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热情诚恳地帮助犯错误者划清正确与错误的界限,认清错误的危害,找出犯错误的根源,促其改正;三是要讲求方式方法和地点场合,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要和风细雨,灵活多样。

批评的方式方法如何,对于批评效果产生着很重要的影响。为了增强批评的正面效果,下述办法可供你一试:

发问式批评

你面对的对象如果是性格内向、善于思考、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且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人,就不妨用提问的办法,把批评信息传递给他们,促其醒悟,在思考中认识和改正错误。

参照式批评

你面对的对象如果是理智感弱、易受感化、经历较浅、盲目性大、自我意识较差的人,就不妨借助其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暗示和对比的办法把批评信息传递给他们,使其在参照物的对比下看到自己的问题。

商讨式批评

你面对的对象如果是脾气暴躁、反应敏感、否定心理表现明显的人,就不妨以商量的口气,摆出问题,指出错误,消除其对抗心理,使他们在商讨中明白道理,改正缺点。

直接式批评

你面对的对象如果是性格开朗、乐于接受批评的人,或是思想基础较差,不肯轻易承认错误的人,就不妨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指出错误,使他们正视错误,形成改正错误的决心。

渐进式批评

你面对的对象如果是自尊心较强、错误缺点较多的人,就不妨按问题、分层次地逐步透出批评信息,由浅入深,从轻到重,逐步使其认识错误。

触动式批评

你面对的对象如果是错误较重、依赖心理较强或怀有侥幸心理的人,就不妨以严峻的态度、激烈的语调、尖锐的言词,单刀直入地指出问题及其症结所在。这种正面交锋式的批评刺激性大,易激化矛盾,故运用时须注意以情触动,且要慎重。

此外,批评若不与自我批评结合,效果就不会很好,所以在批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启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批评,以增大触动的强度和认识的深度。

在实践中,表扬与批评像一对孪生姊妹,总是形影不离、交相使用的。愿我们能恰当地使用它们,加快人们在正确思想轨道上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