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爱民为第一义

以爱民为第一义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在家训中说:“治军以爱民为第一义。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用兵应以全军为上。”与曾国藩同时代的左宗棠也是“治军以爱民为第一义”的忠实践行者。这是说我们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总要有比养家糊口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而当我们做到“以爱民为第一义”,将为他人服务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的时候,便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曾国藩在家训中说:“治军以爱民为第一义。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用兵应以全军为上。”治理军队,不仅要善战,更要爱民,这里的爱民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明白行军征战要以保卫人民为目的,这样才能作战时勇往直前;其二是身为将领要体恤士兵,减少无谓的伤亡。治军当如此,为官当如此,从事各行各业都应当如此,热爱人民、为人民谋福祉永远应当是敬业的题中之义,应当是各行各业的人在工作之中不懈的追求

与曾国藩同时代的左宗棠也是“治军以爱民为第一义”的忠实践行者。左宗棠在《与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左宗棠经过湖南时看到当地水灾严重,便捐助了万两白银赈灾,并且没有将这件事上奏朝廷。他回想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时候,自己曾经在柳庄发放粮食和药品赈济灾民,左宗棠认为,当时自己还只是一介寒士,所以自己如此做,人们便认为他仁义,这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到了今天,他已经官至总督,靠着勤俭节约省下的白银来赈济灾民,这便是他为官一任所应该做的,有什么可称道的呢?左宗棠告诫儿子说,一个士人居住在乡里,能够救人一命,就是大功德了,这是因为他并没有权力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如果是一个身居高位的人,那么仰赖他而生存的人何止千万。这个时候,纵使可以常常存爱民、保民之心,常常做爱民、保民之事,也不一定可以真正帮到多少人,那些没有得到自己拯救的人,便都是自己的罪过,又怎么可以把一点点保民、救民的行为当作自己的功绩夸夸其谈呢?在左宗棠看来,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便越要为人民的生命和利益负责任,这是每一个官员分内的责任,而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功绩。就是本着这样一颗爱民之心,左宗棠一生兢兢业业,不仅成功收复新疆,立下赫赫战功,更因为栽种“左公柳”而被传为美谈。

左宗棠生活的时代,经过了鸦片战争的国家已病入膏肓,如“日之将夕,悲风骤起”。当时的清朝军队腐败,贪官横行,民变四起。1864年,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内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在1864~1870年间先后占领了喀什、阿克苏、库车、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新疆的大部分地区落入浩罕汗国之手。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担起了收复新疆的重任。他说:“如今新疆形势危急,我决不能放任不管、告老还乡,一定要驱逐侵略者,收复国土!”在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主张海防,认为新疆是化外之地,黄沙千里、人迹罕至,不收复新疆,对于国家损失不大。但左宗棠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矿产资源藏量极大,就如同一个聚宝盆,绝对不能放弃。”

就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左宗棠毅然出征。

左宗棠整顿军务,筹粮筹运,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匹骡马,29000峰骆驼。1876年4月,左宗棠统率着西征大军七万多人,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雄师进驻玉门关,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敌人兵力薄弱的地区,然后再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便速战速决。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进兵新疆很顺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至1877年底收复了南北疆。接下来左宗棠要收复的是被沙俄占领的伊犁,这时的左宗棠已是年近70,身体不好再加上军务繁忙,他常常咳血于营帐。但他并没有放弃收复新疆的志愿,而是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准备,抬着棺材,指挥大军兵分三路,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誓死要收复伊犁!

如果说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了他忠于国家的壮志,那么种植左公柳,便体现了他心忧人民的情怀。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看到各族人民由于连年战乱而流离失所,土地满目疮痍,田园荒芜,大片的果园、树木被砍伐,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令人睹之垂泪。左宗棠于是动员湘军子弟沿着甘新古道,在凡是有水源能到的路边荒野广种榆柳,改善新疆的面貌,造福后人,以表达湖湘子弟对祖国山河、对于新疆同胞的一片热爱之情。据说当时湘军子弟在栽种树木时,每棵树上都挂有栽种人姓名的牌子,以确保保栽保活。在道路两旁新栽的树上还每隔一段距离就挂一盏灯笼,免得晚上有车辆撞坏树木。

有关左宗棠植柳,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有一天,左宗棠在肃州城里巡视,发现有个农民骑驴进城后,将毛驴拴在了柳树上,而毛驴顺势便啃起了树皮。左宗棠很生气,当即下令军士把毛驴牵到鼓楼前斩首,并张贴告示告诫民众道:“今后若有毛驴毁坏树木者,驴和驴主同罪,一律斩首!”据说此告示一出,再也没有人这样做了。左宗棠斩驴护树的义举,一时传为美谈。

后人为了纪念左宗棠在新疆的功绩,便将这些柳树称为“左公柳”。

左宗棠在国家危难之时临危受命,以古稀之年远征新疆,按说他只有平乱之命,并无建设之责。但儒家济世救民的担当精神和胸中的仁义之心让他觉得应该为整顿、开发西北尽一点力。左宗棠在指挥作战、获得军事胜利的同时,也在西北整顿吏治、扫除官吏中的贪腐风气,使西北的官僚风气为之一变。作为一个出身南国的饱学志士,左宗棠在西北践行着他的爱民之道,他的精神便如那些绿意盎然的左公柳,为西北大地带去了一丝历久弥新的暖意。

时人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渡过玉门的“春风”便是勤政爱民的“左公精神”。

评说

论语》有言,“泛爱众而亲仁”,也就是说要心存爱民之心,亲近仁德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这种精神在后代演化为了《醉翁亭记》中太守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志趣,演变为了《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演变为了黄宗羲“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思想。《朱子治家格言》中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是说我们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总要有比养家糊口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而当我们做到“以爱民为第一义”,将为他人服务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的时候,便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但凡能够为他人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我们的工作便是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