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记》中有关人的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礼记》中有关人的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记》中有关人的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天子之礼,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礼,君子、士人之礼,朝拜之礼、丧葬之礼、侍奉之礼、出聘之礼、用物之礼、会见之礼、就餐之礼,以及坐立、祭祀、乡饮等各方面的礼仪。主人与客人见面以及为客人铺席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在涉及具体的礼品时,《礼记》中也有详细的规定。《礼记》所记载的礼仪,大到江山社稷、政治制度,小到会客交谈、生活起居,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礼记》中有关人的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天子之礼,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礼,君子、士人之礼,朝拜之礼、丧葬之礼、侍奉之礼、出聘之礼、用物之礼、会见之礼、就餐之礼,以及坐立、祭祀、乡饮等各方面的礼仪。

针对日常生活,《礼记》中有多方面的规定:跟随先生走路时,不能跑到先生的另外一边去和别人说话;在路上碰见先生,要快步走到先生面前,站直身子向先生拱手;先生有什么问话就回答,没什么问话就赶快退下;跟随年纪大的人登上高处,一定要让自己的目光与年长者的目光方向一致;登上城墙,不要乱写乱画,乱跑乱闹;到别人家去,进入堂室前一定要弄出较大的声响来,以让主人提前知道;如果看到人家室外摆着两双鞋子,就必须等等,听到里面的人说话时再进去,不然就不要进去;进门的时候,眼光一定要向下;进门以后要神情庄重,不要东张西望,目光乱扫;进去时,门原来是什么样子,就让它还保持什么样子;如果后面还会有人进来,把门轻轻带上即可,不要关紧;进门的时候,不要踩别人脱在外面的鞋;入席时,不要跨越坐席,应从席位下角处入席;坐下后,要谨慎地应对别人的问话。

有关会客礼,《礼记》中同样有多处规定:和客人一起进门时,一定要让客人先进门;迎接客人进入内室,主人一定要先进去铺好席位,然后再把客人接进来;在主人请客人进内室时,客人要推辞两回,然后再随着主人进入内室;进入内室时,主人走在右边,客人走在左边,主、客分别走向东、西边台阶的位置;如果客人的身份比主人低,应该跟随主人走向东阶,在主人一再谦让下,再拐回西阶;到台阶前,主、客要相互谦让,然后让主人先登阶,客人跟随着主人登阶;客人登阶时,每上一阶都要先举一脚踏上台阶,然后另一脚与前脚并拢;主人上阶时先举右脚,客人上阶时先举左脚。

主人与客人见面以及为客人铺席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应该说,这样的规定放在今天仍然通行。只是后面引领客人进内室时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显得既烦琐又没必要。但是,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儒家礼的规范中,充分体现了等级、身份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正是儒家刻意追求的实施礼的社会功效。

儒家把礼制约社会行为的重点对象放在国君身上,在《礼记》中,针对国君就有多方面的规定:国君不可直接喊上卿、世妇的名字;国君和大夫的儿子处在丧期时,不可自称“余小子”;国君命士陪射时,如果士不会,就要借口自己有病;在国君面前给文书掸去灰尘,或者整理文书,都要受到处罚;在国君面前弄乱占卜的器具,也要受到处罚;国君如果要营造宫室,要先建宗庙,再建厩库,最后才考虑自己的住室;国君决定要做某事时,大夫和士要按命令内容事先进行演习……对国君的行为实行礼的规范,目的是让国君成为具有道德仁义的人,从而让世上减少暴政,实现社会自上而下的和谐。

在涉及具体的礼品时,《礼记》中也有详细的规定。比如,有关见面礼,送给天子用鬯,送给诸侯用圭,送给卿用羊羔,送给大夫用雁,送给士人用雉,送给庶人用鸭子。童子送见面礼给老师时,不用亲手递交,可以放到地上便走。军队在野外一时不能置办合适的见面礼物,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形,用马缨、射鞲和箭当作礼物。

《礼记》所记载的礼仪,大到江山社稷、政治制度,小到会客交谈、生活起居,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儒家就是希望通过礼的制度,来让人恰当地表达情感、合理地追求欲望,减少人际纠纷,构建融洽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