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服务群众中转型升级

在服务群众中转型升级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紧密结合教育卫生系统的实际,在集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以“在服务群众中转型升级”为主题,对十七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对具有普遍指导价值,能够深度挖掘的基层党支部进行集中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

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工作和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自觉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基本考虑。我们紧密结合教育卫生系统的实际,在集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以“在服务群众中转型升级”为主题,对十七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对具有普遍指导价值,能够深度挖掘的基层党支部进行集中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

自2012年4月以来,在广泛收集全国各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鲜经验和上海有关单位、党组织广泛推荐的基础上,确定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师党支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党支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党支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党委等15个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其中包括高校教师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医院科室、护理党支部等,分别由各申报单位明确专人按照统一要求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集中进行综合分析,着重探索研究规律性,突出指导性。

一、主要特色

从我们综合研究的这些基层党支部组织来看,他们涵盖了高校、包括医院党组织的方方面面,其共同特点都是基层一线,工作任务重,对象层次高,又各有特色。这些党组织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各自的特点,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特别在坚持服务群众中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始终把服务师生群众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努力建设与广大师生心连心、手牵手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在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依的基层党组织形象。总结他们的工作,其特色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中心工作,把握师生需求,夯实服务基础。服务是目的,学习是基础。这些党组织坚持以推动中心工作促进服务升级,在教书育人中强化了师生联系、党群联系,着力打造既有政治号召力,又有学术影响力的学习型党组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针对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的动力激发不足、联系服务群众不深、影响号召力不强,在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上引领作用不够突出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在实践中成功推进了“学习型党支部培育计划”“支部书记轮值会议”“党员导师计划”和“先锋讲坛”四大项目,拓展“一人一事一例”平台,切实提高了支部工作的实效性,焕发了支部活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党支部、上海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充分利用支部成员专业能力突出、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确定了服务学生专业成长的支部工作重心,明确了“整合多元教育资源”“打造优秀科研团队”的支部共同愿景,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深化项目党建助力中心工作机制,基于研究中心建立科研团队,在项目平台运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尤其侧重在教学科研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帮扶和指导,从而跳出了泛而空的师生结对模式,转向了深层次、精品化的专业培养,实现了助力学生成长、推动学院发展的目标。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党支部则根据研究生党员的特点,创立了“周五论坛”品牌活动,以论坛为载体开展沙龙,巧妙地将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研究生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变支部党员被动参与、听而不言为主动参与,“让每个党员都有话说”。在活动中,他们以党小组为依托,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党员为主体,凝聚起群众和入党积极分子;以专业互补为宗旨,拓宽了与兄弟院校、本科生与硕士生的交流。“周五论坛”不但发挥了其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也建设成为了师生们的精神家园,无论是时事研判、人生思考还是个人的思想困惑,在这里都会激发讨论,找到方向。

二是明确服务主体,拓宽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质量。这些党组织在实践中坚持把握工作重点,明确服务主体,立足广大师生员工,回应群众需求;结合部门实际拓展服务范围,有针对性地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真正在细水长流中彰显服务本色。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始终怀着对医学事业的忠诚、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做好“生命的守护神”。在神经外科,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一方面带头攻坚克难,攻破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一方面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工作,为病人解除痛苦,赢得了广泛赞誉,践行了对党旗的庄严承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党支部始终以读者需求、学科发展为导向,着眼于图书馆服务功能优化升级,致力于建设知识服务型党支部,通过开展“建制度、练队伍、促服务”系列活动凝聚起全馆党群力量,使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他们结合中心工作组织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提高认识水平,通过比学赶帮增强服务能力,开展志愿活动助推服务新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建立了一支智力服务、爱心奉献的教师党员队伍。他们一方面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联系培养,打造党员教师爱心团队;另一方面开展师生支部“双驱动”,在师生互动中做好教师思想引领“全覆盖”,几年来,持续开展了“爱心书屋”“阳光之家”等特色活动,践行了“主动而为,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上海金融学院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树立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学院坚持把培育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两大阵地,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探索“区校共建”模式,形成了“金惠百村”等品牌活动。学生党员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既发挥专业所长,也放眼认识社会,既砥砺了品格,也增强了党性。

三是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机制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是动力、是源泉,是保证基层党组织焕发不竭活力的不二法门。这些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思路,破解工作瓶颈,探索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制度设计,形成长效机制

完善支部设置,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功能是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转型的必要保证。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针对免费师范生群体特点,华东师范大学改变了“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上”的固有模式,打破专业界限,成立了免费师范生联合党支部,同时在联合支部下设立若干支部/小组,围绕教学技能教育和师德教育,构建实践教育、主题教育、朋辈教育、体验式教育四位一体的常态化育人机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突破传统的“支部建在年级”的做法,以科研为脉络,整合科研导师力量,“将支部建在第二课堂”,设立了科技创新党支部,在加强对学生的科研指导的同时形成育人的合力,使思想引领常态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则积极探索“党小组建在科内”的工作模式,以解决党支部工作与临床科室有脱节、党支部与科室群众联系不够等问题,通过发挥各个党小组的突出作用,连接起整个医院党委的树形网络,真正将党支部工作做在实处。

科学设计规范的运作机制和必要的工作制度,是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就在于始终坚持实践党的宗旨,只有完善制度设计,推进机制保障,才能使工作更规范,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发挥作用。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教工支部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5+4”工作模式,即实行5项机制,增强支部活力,加强4项建设,固本强基,5项机制包括科学决策机制、集体学习机制、结对联系机制、监督自省机制和公开透明机制;4项建设包括思想建设重“学、扬”、作风建设重“精气神”、凝聚力建设重“用心、用情”、廉政建设重“权、责”。此外,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还施行“党员点评制度”,在点评对象上求全,覆盖每位党员;在点评内容上求细,涵盖各项工作;点评程序上求严,落实反馈整改。点评方式上求实,点出具体问题;点评机制上求效,挂钩奖惩措施。这些做法增强了教工的党性信念和政治责任感,也增强了党员对各项纪律条规的敬畏感,保证了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推动了工作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同济大学针对大学生党员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管理未有效跟进的实际,建立并实施了大学生党员党建监督员制度,聘请学生党员担任监督员,参与监督党支部组织生活和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这一做法是党内基层民主形式的新探索,使党建监督贴近学生,使学生党员参与民主建设。大学生党建监督员制度既具有实效性,又具有教育性,更具有成长性,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实施组织生活项目化管理,用规范运作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从而提升党支部服务功能是上海电力学院电气教工行政党支部的新鲜经验。该院党支部结合党委工作要点制定项目规划,提出总体要求,公开招标、竞争立项、严格审评,对组织生活实行台账式管理,注重过程监督,抓好建账式立项、入账式督查、销账式验收三环节,转党员被动参与为主动承担;转以人促事为项目促事;转避实就虚为虚功实做,切实激发了党支部的内源活力,有效提升了党支部的服务功能。

二、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全面总结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特别是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在基层执政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根本转变。高校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沿阵地,更应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我们研究的这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他们的基本经验是: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自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的领导人历来强调服务理念对于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毛泽东提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邓小平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执政理念,并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施政的目标;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进一步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阐述了为人民服务既是执政之基,亦是执政目标的最终指向。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明确把服务型和学习型、创新型一道作为我们党的建设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应时而动、转型升级,既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发展人民主体作用的政治自觉。调研表明,基层最缺的就是服务型党组织,群众最盼的也是如何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如果基层党组织不在服务群众上切实转型,党的工作就难以凝聚人心;如果党员不在服务群众上发挥先进性作用,党组织就难以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这些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在服务师生群众中不断推进党组织转型升级,自觉把党建工作融入社会和为人民服务之中,有的明确提出把服务的重点转到学生上来,从而在服务中体现领导,练就本领。在实践中他们感到,切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只有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落到实处,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党的生机和活力,始终自觉把基层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服务上来。

2.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对党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的积极回应。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诸多的新挑战,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分化,新阶层、新群体不断涌现,群众工作对象呈现多元、复杂的特点;群众流动和交往日益广泛,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沟通渠道难以充分发挥团结、凝聚最广大群众的作用;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话语权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明显加大。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为先,在服务群众中切实做好和改进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管环境和条件如何变化,群众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依靠,始终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的主要对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始终牢记“群众工作是党的传家宝”,都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

这些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职能和“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上级党委领导下积极带动广大党员、主动联系服务师生员工,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支部的目标、方式,并努力在实践中探索,以更好地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凝聚师生力量,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层党组织,只有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党组织就一定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带头人队伍素质放在突出位置

做好群众工作,在服务中转型升级,既要有完善的制度机制支撑,也要有精干的带头人队伍保障。要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基层党建目标必须不脱离实际,工作部署不落入空套,考核评价不流于形式,拓宽群众参与监督评价体系,只有让群众真正说得上话,才能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关键是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特别要发挥好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同时,要不断推进对基层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严格管理,着力提高基层党务干部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凝心聚力的能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这些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都深感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带头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支部书记一定要善于当“班长”,带好班子,使班子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协调奋进。发挥好支部书记的核心带头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他们十分注重学用结合提高支部书记的学习能力,注重会训结合提升支部书记的服务能力,注重权责结合强化支部书记的创新能力,较好地激发了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支部树立了共同的发展愿景,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同时将支部共同愿景与支部成员的个人愿景有机统一起来,既凝聚了人心,团结了力量,也整合了资源,有力助推了中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效。

三、几点启示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切实转变观念,努力改进作风,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真正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员人人释放正能量。从我们研究的这些基层党组织的鲜活经验中,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要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政治理念,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这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提升党在基层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根本价值取向,才能自觉把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的一切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确立“群众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群众”“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更要依靠群众做工作”的观念,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在各项工作中始终牢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努力把工作着力点从以往习惯于动员群众“尽义务”转变到努力为群众“维权益”上来,使广大群众深刻感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彰显;把对群众的某些对立情绪转变到真诚把群众当亲人的情感上来,从情感深处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把偏重领导评价转变到重视群众公认上来,从根本上改变只重领导评价,不重群众认可的现象,把“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真正统一起来,努力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为。

2.要着眼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要按照建设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机制健全的基层党组织的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和特点,在推动科学发展、解决民生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上下工夫。特别要着力提高五种能力:一是着力提高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能力。要顺应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迫切愿望,紧紧抓住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二是着力提高深入调研、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特别是提高善待、善用、善管新兴媒体的能力,充分运用新媒体掌握民情、引导民意、解决民生问题,尤其要着力解决群众中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联系群众的信息平台,拓展服务群众的工作领域和服务的渠道途径,加强和完善党员服务站建设,深化结对帮扶等活动,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三是着力提高善于协调、正确决策的能力。基层党组织要经常与行政负责人沟通情况,加强协调,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听取周围党员群众的意见,在讨论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使决策更能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改进党做群众工作的话语体系,使党的话语体系与不同类型的群众话语体系相对接,从而增进党群共识。四是着力提高严格管理、善于监督的能力。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对党员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党员的管理,增强党员的自律意识,释放党员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和潜能。特别要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对违反党纪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使监督真正到位。五是着力提高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基层党组织要十分重视加强团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妥善做好和群众的沟通互动,特别在党员群众需要党组织的时候,尽可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并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前进。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诸如“上下贯通、多元互动、资源共享”的服务群众的做法、“了解服务需求,受理服务诉求,实施服务行动,督促服务落实”的服务流程等务实管用、深受群众欢迎的新鲜经验要进一步总结推广,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党的各项工作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3.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促使党员人人释放正能量

要借鉴党的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十八大提出的即将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鲜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和落实民意调查制度,准确掌握群众的需求,并不断完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倾听诉求、快速响应、认真落实;要建立党群双向互动机制,特别是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建立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家访的“四访”机制;要完善群众工作考核机制,把做群众工作从“软指标”变为常抓不懈的“硬指标”,特别要在岗位考核中有序引入群众测评,建立群众公开评议党员制度,适当提高群众评价的权重,真正把对党员的评价权、监督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选拔和任用一批群众工作做得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党员干部;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激励机制,既要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增强党员的成就感、荣誉感,同时对群众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也要严肃处理,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热情,党员人人发挥正能量,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

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只有将服务群众做到位了,群众才会把我们真正当亲人,各项事业才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紧密贴近群众,努力走进群众生活应成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选择;经常深入群众,走进群众家庭应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真正相信群众,走进群众心里应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始终做到心中记着群众、眼中望着群众、手中握着群众,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身边围着群众,真心赢得群众,我们党的事业才会永远兴旺发达。

(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顾继虎 李 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