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思维游戏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幼儿思维游戏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思维游戏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奠基、快乐、发展的价值定位,还要遵循一定的思维游戏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渴望被尊重是人皆有之的一种心理需求,幼儿也不例外。尊重幼儿的探索,即在探索过程中不过分强调唯一性的标准答案,教师经常会“无意地”要求幼儿必须给出标准答案,这实际就等于限制了幼儿的发展。用童心接近幼儿,拉近了教师和幼儿的距离。这一切被我们在尴尬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第二节 幼儿思维游戏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幼儿思维游戏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奠基、快乐、发展的价值定位,还要遵循一定的思维游戏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一、基本理念

认知主义认为早期儿童的思维教育仅仅靠头脑、语言,甚至完全依据思维来进行操作,但脑科学对幼儿思维发展的研究发现,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从表面到表面,不是经别人口耳相传,而是要经过动作内化。当代的很多理论,都对过去的教育观念带来冲击。

(一)尊重童心

渴望被尊重是人皆有之的一种心理需求,幼儿也不例外。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希望得到友谊、尊重和赞扬,当幼儿感到无人注意自己,或被嘲笑、冷落时,自尊心便受到了伤害,会感到委屈,引起哭、吵,甚至暴怒反抗。这时教师要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出现,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玩,做幼儿的第一个好朋友,让幼儿知道你在意他,喜欢他。

1.探索在先,游戏在后

若在给幼儿玩具以后打断他的探索,要求他按照某一规定的方式去做,那么幼儿很快就会失去信心,因为这个过程没有体现自己的想法。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需要教师去引导,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每一种经验都可以通过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多种活动来实现,有些经验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下都会有获得的机会。尊重幼儿的探索,即在探索过程中不过分强调唯一性的标准答案,教师经常会“无意地”要求幼儿必须给出标准答案,这实际就等于限制了幼儿的发展。要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幼儿是如何学。

2.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必须由外化转为内化

由外化转为内化的关键是幼儿的主动建构。幼儿有没有思维能力,会不会解决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通过游戏,通过玩具,培养幼儿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能力。

幼儿的学习总是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探索新的经验(思维的活动过程)。幼儿在学习或者玩时,对于语言表达所获得的经验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自身体验、自身探索来进行学习。不要认为形象思维是低级的,其实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相互作用的,中国人常常对抽象思维的问题(比如算术)就善于很形象的去理解。

3.在幼儿的游戏中,亲身经验无所不在地起着指导作用

虽然从经验、活动中吸取教训可能有时很费力,代价也很高,但某些思维与行为结构(思维方式、推理活动、工具的掌握等)仍然主要是以这种方式来发展的,并通过这种方面来精炼与完善。思维和行为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若要掌握某项技能,思维的推理与指导作用也很重要。在活动中,成功的经验易于被选择与保留,无效的则被摒弃。若幼儿盖瓶盖时只有一次盖对了,这一次肯定记得特别清楚,即成功的经验更易保留。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对经验的保留尤其重要,而一些无效的行为、过程,他自己就会摒弃。

4.因势利导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幼儿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缺点、错误,换位思考,引导幼儿一点点地改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放手”让他们去接触幼儿园这个神奇的世界,尊重幼儿的思维方式,因势利导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对于幼儿一些荒诞的行为,不能生硬地加以否定,否则既挫伤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又不利于维系师生情感。教师要以伙伴的角色灵活应变,耐心地作出合理解释和正确引导。用童心接近幼儿,拉近了教师和幼儿的距离。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会主动亲近教师。

(二)洋溢童趣

在充满童趣的世界中,幼儿可以任凭想象遨游。童趣是无价的真善美,是一种强烈的好奇和随之而来的求知活动。童趣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是无忧的丰盈的欢乐,是飞速的成长!悉心探索,在这些童趣的枝蔓间,隐隐挂着一串串真理之果,供我们采撷,它将告诉我们要把握住幼儿这一特定年龄段中特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从而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他们成长。

1.童趣就是好奇

幼儿从降生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起,对任何事物都是无知的。幼儿对任何外界的刺激都十分好奇,异常兴奋,幼儿那小小的脑袋时常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号,“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还将发生什么?”幼儿就在这求知和理解的需要中积极探索这个世界。幼儿的问题本身就是知识。可惜的是,我们竟不知道幼儿的心灵里有着对这个世界的无穷无尽的我们所不屑回答、难以回答和不能回答的问题。这一切被我们在尴尬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正是由于这轻轻的忽略,无情地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动机和求知欲望。我们知道得越少,越容易忽视幼儿的问题。是成人的一个疏忽,封杀了本该属于幼儿的知识宝库。被忽略了的幼儿,他再也不愿去问“天上的白云是棉花吗?太阳公公也有哭有笑吗?为什么月亮阿姨和太阳公公要轮流值班?”这类充满了稚童气息、奇特想象力的问题了。失去了好奇和提问的人就失去了这个世界!所以,把握住幼儿的好奇动机,创造一些新奇而有意义的情境,想幼儿之所想,答幼儿之所问,不放弃任何一个答问的机会,是手掌启蒙之钥的幼教工作者的目标和职责。

2.童趣在于游戏

唯有孩子才有资格游戏——彻底真实而由衷的自由活动,开碰碰车,拼七巧板,搭积木,听故事——无论是健身游戏还是益智游戏,都能健全幼儿的体质,开发幼儿的智力。在游戏时,幼儿的身体潜能和智慧技能都处于激活状态中。这一切,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大有好处。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毫不困难地学会了最复杂的东西,而在游戏中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最初的经验,将会令他们受用一辈子。奉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又常常因弄破衣服、弄脏了手脸就对幼儿责备,限制幼儿活动天地的父母们:惩罚孩子就是惩罚你们自己!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爱玩、爱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寓教于乐,做好游戏,用游戏的手段去进行教育。例如,文字的学习是幼儿最困难的事情,但又是促进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那么,请把文字作为游戏的对象让幼儿去接受吧!幼儿的识字水平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预料!数学教育、行为技能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也莫不如此!

3.童趣也是无忧的欢乐

幼儿可以对一张彩纸、一颗玻璃弹子、一叠黑白棋子产生没由来的欣喜,时时处处,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有时他们跋涉几千米,只为了看一眼另一个小朋友的一只蚕宝宝。幼儿的快乐在于无忧。因为无忧,他们才有无穷尽的欢乐。所有的游戏中,对幼儿来说,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他们都是游戏的胜利者。家长们切莫要对之进行错误的品评!例如,捉迷藏,捉到和被捉,在幼儿的眼里都是一种惊喜,一种胜利。他们对游戏的过程本身深深着迷,禁不住地喜欢着。游戏中那揪人的紧张和焦虑以及那突然解放舒畅和欢乐,一定会留存在幼儿成年后的心间。幼儿善于把欢乐扩大,他们能在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巨大的欢乐,更可以因得到长辈的赞许而获得无比的幸福,尤其是在实现目标和期待赞扬的过程中,他的自我意识里填满了最丰盛的喜悦!

4.童趣更在成长

幼儿的身心发育是如此迅疾以至我们往往来不及惊叹又发生了变化。昨天还在咿呀学语,一眨眼间,他就会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不绝于耳了;才学会蹒跚走路,不久就能像羚羊一般快跑到你的眼前了。看着幼儿互相间比量身高,跑路快慢,那种快乐的成长气氛就弥漫了整个空间!这时幼儿的心中,长个儿的欲望比谁都强!随着身体的发育,幼儿对外界的反应也一天比一天敏捷,对外界的好奇也一天经一天增多,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幼儿的天地越来越大!教师要用变化的观点看待幼儿,不要抱着死板的、教条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三)快乐探究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更是随处可见。

1.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游戏是由幼儿自发、自由、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例如在一次游戏活动中,小阳小朋友的自信心就得到了提高。别看他长得高大,其实他的胆子特别小。游戏时,他自己吊起药瓶不停地给自己扎针,游戏结束后他告诉教师:“平时爸爸妈妈带我去打针,我总是又哭又叫,爸爸说我不像男子汉,丢脸。老师你看,刚才我给自己打针,不是没有哭了吗?”原来在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做到了现实中做不到的事,证明了自己不是爸爸说的“丢脸”,从而满足了自己的心理的需要。游戏使幼儿被压抑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幼儿的自信心也就树立、增强了。

2.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成长是相当重要的。自我成长是探索性学习能力的成长,是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也是自主性、创造性的成长。游戏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幼儿在实现游戏意图的过程中会不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其中乐趣,使游戏得以继续下去,目标得以最终实现。

3.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之一

心理学家把幼儿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幼儿不仅从外界吸取知识经验,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

4.游戏有利于幼儿认知事物、体验情感、累积生活经验

游戏是幼儿自由结伴进行的,它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总之,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有明显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使幼儿能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水平,还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四)促进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为诱导,善为启发,乐意事半而功倍。”“游戏的直接用处,虽只是寻求快乐,然而间接的用处则甚大,因为它可以发展儿童的身心,敏捷儿童的感觉,于儿童的生活有莫大之助益。”陈鹤琴先生对幼儿游戏发展价值的认识是全面的,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思维游戏为幼儿的创意提供了载体

思维游戏情境化的形式,让游戏材料得到充分运用。而由于游戏材料的呈现方式是全面、多变和多样化的,其呈现后对幼儿产生的效果也是极为积极和成功的。当众多的游戏材料供幼儿选择时,幼儿的创意相当新颖并充满了童趣。而当幼儿能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时,幼儿可以把各种材料看作游戏操作或制作的最美好的材料,作品色彩鲜艳,有与众不同之处。对于游戏材料,幼儿是从来不马虎的,他们先要了解材料的性质,然后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摸摸看看、敲敲打打、拆拆弄弄、粘粘贴贴、拼拼装装等各种作用于游戏材料的方法就成了幼儿的游戏行为。

2.思维游戏的重复行为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重复机能是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

当幼儿不再重复某一种游戏时,说明其某一方面能力的发展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新的重复游戏开始,又表明幼儿新的更高一级的发展需要出现了。任何一种游戏材料,只要幼儿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和反复摆弄,就意味着这一材料对幼儿来说仍然具有挑战性。从幼儿认知的发展来看,其功能有时是表现在幼儿的自发探索中,这种自发探索行为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如在“小吃吧”游戏中,担任服务员的幼儿发现顾客增多,碗筷不够用时,会主动到材料箱里找答案,根据一次性纸杯产生联想,制作一次性纸碗和纸筷,解决游戏中的碗筷问题。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把一些简单的事物想象成有血有肉的形象和活动,能够在想象的情境中体验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游戏材料的运用是变幻无穷的,一种材料可以有多种用法和玩法,或者是多种材料进行组合运用。实践中,有的幼儿能够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制作成同一种物品,如材料箱里有许多瓶盖,教师问幼儿:“它像什么?可以怎么玩?”幼儿说:“它像棋”。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瓶盖做成了棋,幼儿玩起自己做的棋时,比从商店里买来的棋兴趣还高。除了一种材料多种用法外,还有不同材料的同种用法,如幼儿根据拖鞋不同的穿着时间,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不同季节的、不同质感的各式拖鞋。教师还须经常引导幼儿一起扩展收集和增加游戏材料的思路,不断补充和调整游戏材料的种类,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游戏材料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运用于幼儿游戏中。凭借游戏材料内在和外形的多变多样,使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彩,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能力同步发展。

3.思维游戏使知识形象具体,不再空洞

幼儿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蚯蚓为什么断了还能活?风车是怎样飞起来的?鸡蛋为什么会沉到水底?”等问题。幼儿对身边的这些自然现象和科学活动、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要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非常难,因为解释起来较抽象、难懂,让幼儿听起来很生硬,不易理解,如何把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利用游戏的形式可以让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具体化,从中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如幼儿对风车很感兴趣,想知道风力发电的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科学活动“风车的探究”把抽象的风车转动的科学知识形象具体了,不再空洞。首先,让“风车娃娃和小朋友交朋友”,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有了兴趣后,才会乐意去探索。教师提供硬棒和硬纸让幼儿动手操作,帮助风车飞起来,幼儿操作完后,教师引导他们想想除了硬棒和硬纸之外,还有什么办法也可以让风车飞起来,再次让他们实践操作,发现还可以把风车直接扔出去,也可以用嘴用力吹气等,通过不同的方法让风车飞起来。游戏实践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还拓宽了幼儿的思路,让他们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最后,进行游戏分享交流,让幼儿自己总结经验,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发现了探索科学的趣味,萌发了爱科学的情感。让风车飞起来后,教师还提供了很多做好的风车,让幼儿比较哪种风车飞得更高,通过实践操作,证明风起着关键作用,并采用记录表把实验结果记下来,巩固记忆实验结果。记录也很有趣,把红圆点贴在飞得高的风车下面,用很简单的贴红点的形式把实验结果记下来,幼儿就在这种游戏形式的组织下,兴致高涨,乐意探索,把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化,这比起教师生硬、枯燥的解释有趣多了。游戏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学习,在娱乐中体验科学的成功,体验活动的乐趣,在游戏中求发展。

4.思维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幼儿是以直接感知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单一枯燥的练习,让幼儿厌烦,游戏让他们在娱乐中练习,在娱乐中学习,以此激发兴趣,既能提高感知能力,又能促进智力发展。随着幼儿游戏教材的开发完善,应时不时地更换一些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如竹子和绳子,幼儿可以当成一匹马骑来骑去,乐此不疲;一条彩带,幼儿可以当作大灰狼的尾巴,玩大灰狼吃兔子的游戏。教师还可以在角色游戏“加工厂”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各种泡沫、闪光纸、硬纸板、彩色纸、橡皮泥等废旧材料,让他们根据需要进行处理,鼓励他们制作各种糖果、糕点、玩具等,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游戏可以陶冶幼儿的情趣,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和情感。如在区域活动中的美工区,教师可以提供彩笔、剪刀、彩色纸、报纸、油画棒、双面胶等材料,引导幼儿用灵巧的小手设计出各种服装、装饰品,并将这些服装、装饰品提供给表演区的幼儿。通过让幼儿当一名小小设计师的游戏,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和想象,从而设计出各种奇特、漂亮的表演服装。表演区的幼儿穿上各种奇特的服装,戴上漂亮装饰品,在感受美的基础上,上台表演节目,当一名小明星,从而表现美。一部分幼儿可以坐在台下当一名小观众,欣赏、观看小明星的表演,从中感受表演艺术的美,还可以和他们互换角色,让小观众当小明星,小明星当小观众,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让幼儿在相互评价中培养审美能力,促进美育发展。游戏不仅要让幼儿感受美,还要让幼儿学着表现美。如要让幼儿表现春天的美,可以先带幼儿到户外、田野感受春天的美、春天的变化,如柳树发芽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等,先感受春天的变化,再让幼儿当一名小画家,把“美丽的春天”画出来,表现春天的美,从而促进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5.思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主要通过游戏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幼儿在各种运动性游戏的走、跑、跳、攀、爬、投掷等活动过程中,使身体的力量、速度、弹跳力、攀爬力、耐力和灵巧性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游戏浓厚的趣味性往往使幼儿乐而忘返,从而使幼儿身体得到足够的活动。幼儿活泼好动,游戏正好满足了他们身体素质的需求,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如幼儿在玩“沉浮”游戏时,就了解了水的浮力;在玩“小磁铁找朋友”游戏时,能知道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幼儿在触摸、操纵各种游戏材料的过程中能发展自己的感知能力;在解决游戏的种种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认知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幼儿需要游戏,幼儿喜欢游戏,只有游戏才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幼儿园应该积极创造游戏环境,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二、主要原则

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幼儿能在游戏中学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知识。通过游戏,幼儿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从游戏同伴那里看到自己,也能够感觉到游戏同伴对自己的影响。为了让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幼儿必须与其他游戏者共同商议主题、分配角色、制定规则,幼儿在这当中无疑就学会了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另外,幼儿在反复模仿的过程中也就逐步学到了从事一些社会活动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常识。

(一)经验性原则

我们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教育素材,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结合幼儿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创编思维游戏。思维游戏不仅体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而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富有生活情趣的思维游戏活动,实现想象与创造的统一,萌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秩序感。

(二)体验性原则

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教育素材,结合幼儿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创编思维游戏活动。幼儿园思维游戏活动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的一些素材中,而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与思维活动结合,真正体现出体验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幼儿的思维游戏活动循序渐进,具有发展性的原则。幼儿在不同年龄段有着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思维能力逐渐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逻辑能力就会增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开发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四)互动性原则

“教师是主导,幼儿是主体。”在思维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材料与幼儿的互动性,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尤其是材料的选择与合理利用,游戏内容的合理开发与实施。在思维游戏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材料,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兴趣。

(五)渗透性原则

在思维游戏活动中,可以根据主题开展情况与五大领域结合,体现相互渗透的原则。幼儿能力的发展不是单个的,可以利用健康、艺术、社会、语言等方面的活动领域的经验激发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在五大领域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与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