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三个错误认识的剖析

对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三个错误认识的剖析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笔者就职业学校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进行了一番调查与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对素质教育存在着模糊的片面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素质教育普教论、职业学校“应试教育”熄灭论、素质教育技能训练替代论就是其中三个较为普遍和典型的错误论调,值得引起关注和深思。职业教育是无法游离于这三个基本特征的。

对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三个错误认识的剖析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无论在广度、深度、热度方面,与普通教育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笔者就职业学校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进行了一番调查与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对素质教育存在着模糊的片面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素质教育普教论、职业学校“应试教育”熄灭论、素质教育技能训练替代论就是其中三个较为普遍和典型的错误论调,值得引起关注和深思。

素质教育是在80年代中期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突出弊端而提出的,其对立面就是“应试教育”。在差不多同时,职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兴起和发展,一些职业教育界的人士误认为职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素质教育普教论、职业学校“应试教育”熄灭论、素质教育技能训练替代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逐渐形成的。

那么,素质教育普教论、职业学校“应试教育”熄灭论、素质教育技能训练替代论究竟错在哪里?笔者通过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领导讲话、文件、文献资料,对此作了些思考和剖析。

一、素质教育普教论

持有本论者认为既然素质教育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应试教育”弊端而提出的,那就是基础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没有必要搞素质教育。

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从以下三点来思考一下,就能发现素质教育普教论的错误所在,就能认识到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提出之初是针对“应试教育”的,但现已是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当然包括职业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政策理念。简单地从批判和替代“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理解这条政策理念,显然是十分狭隘的。素质教育是以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在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为依据,表达的是一种教育发展的理想和方向。素质教育是从“知识中心主义”向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转变,是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全民教育”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内涵从书本向社会生活扩展,是教育主体的转变,是适应社会发展观的转变。从这五个转变来看,素质教育非仅普通教育所属,职业教育对此无一不需。

2.素质教育提出之初虽然是针对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明确了改革方向,但在这同时也得到了各级各类教育的认同,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取向。因而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存在着显著的不同:首先素质教育强调形成素质的目的和重在内化的手段,基础教育则强调它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和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其次,基础教育是对儿童、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对象却没有特定的年龄限制,也没有固定年限,确切地说,素质教育包含各级各类教育;再次,贯穿于基础教育的最稳定的特点是基础性,而贯穿于素质教育始终的是它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发展。

3.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来看,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所规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第二,素质教育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要求的。第三,素质教育要促使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被动、呆板、机械地发展。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人的素质的特点。概括地说: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难道职业教育不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吗?职业教育是无法游离于这三个基本特征的。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普教论是错误的,职业学校也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职业学校“应试教育”熄灭论

持本论者认为“应试教育”是对现行基础教育客观存在的主要弊端的概括,产生于激烈的高考和中考竞争之中,因而职业学校不存在什么“应试教育”,也就无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课题了。

那么,职业学校究竟存在不存在“应试教育”?要不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冷静地分析一下答案是不难找到的。

“应试教育”的特征表现为:教育目标方面,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智育、轻其他几育;教育内容方面,不顾教育的规律,不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顾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或少教;教学方法方面,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大运动量训练是主要方法,课堂教学则是划、背、考、忘;教育评价方面,以分数、考试、升学率等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败、教师水平高低、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或主要标准,考指挥教,教为了考。

让我们结合当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进行剖析。英语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来说,在职业学校受到空前重视,它担负着一票否决制的重任,谁不能通过市统考关,谁就不能获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其出发点是好的,因为人们常说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懂外语和电脑者,外语是21世纪的基础工具。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偏差,“应试教育”痕迹斑驳。其一忽视“课程标准”、重视“考试大纲”,应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要求,而“考试大纲”只不过是检测教学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的一个手段。忽视“课程标准”、重视“考试大纲”在学校教学中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不考则少教、少学,甚至不教、不学”,这无疑有“应试教育”之嫌。其二,题海战术泛滥。上上下下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进行大规模的地毯式的训练,各种练习卷、练习册应运而生,刚摆脱中考之苦海的职校生又坠入了英语过关考试的题海之中,这岂不让人感到悲哀?!其结果事与愿违,英语市统考旨在提高职校毕业生外语素质。但从考试结果看,不能通过者虽属极少数,然而其真正的外语素质如何,用人单位一语破的:毕业生的外语水平普遍较差,“聋哑症”严重。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生动写照,就此一例足以说明职业学校存在着“应试教育”,只不过应试内容形式与普教不同而已。

再则,“重智轻德”在职业学校则表现为“重技轻德”,其现象也时有发生。诸如为了应付各类考工而进行加班加点的全班补课;课堂组织管理不严,忽视德育渗透;偏爱成绩好的同学,忽视相对落后的学生等等都是“应试教育”的表现。

另外,按持有本论者的观点来看,职业学校的“应试教育”非但存在,而且有着蔓延,升温之势。因为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三校生高考不断升温,其竞争肯定不亚于普教的高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象很有可能在职业学校重现,步普教之后尘。因此必须要对此引起十分的重视,要从根本上消除职业学校“应试教育”熄灭论,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勇敢地去面对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新课题。

三、素质教育技能训练替代论

持有本论者认为素质教育旨在摒弃“应试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是职业技能的训练,这就是素质教育,从而推导出技能训练可以替代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技能训练充其量是其一个侧面,更何况在实施技能训练,包括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现象:其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常把学生当作需要接受训练的被动者,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如毕业后的工作推荐、工种、待遇)或威胁(某一考工不及格不予毕业、留级等)来维持训练活动,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脱变成“训兽式”的活动,其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效益低下,影响学生积极、主动人生态度的形成,学生不能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也不能体会到主动性发挥而得到的精神满足和能力的发展。其二忽视对学生的潜在发展可能性,潜在性是相对于学生业已表现出来达到的现实发展水平而言,教育在学生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会犯把学生看死,定型化的毛病,而不善于去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表现为“希望”、“喜欢”状态的新苗子的可能性。使得“苗子”逐渐枯萎,甚至死亡。其三按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去要求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差异性,而常犯教学过程中的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其实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在职校的教育中如果缺乏这种认识,就有可能扼杀人才,甚至天才。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技能训练替代论显然是错误的。

基于对以上三论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既重要,又必要。最近李岚清副总理在吉林等地视察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教育的事,它应当包括从幼儿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至终身教育。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要加强学习,统一认识,研究与探索素质教育的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实施方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