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如何尊重幼儿

论如何尊重幼儿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和成功”。但从目前幼儿教育实践来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处处以保护者的身份出现,过多地关爱幼儿,包办代替,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幼儿的现象,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

论如何尊重幼儿

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中心校 陈霞飞 指导老师:曾 琴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行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可见尊重幼儿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宽容幼儿,让每个幼儿生活在被尊重的环境中。因此,本文从当前对待幼儿的现状入手,论述了现实中存在的不尊重幼儿的各种现象,深刻分析了尊重幼儿的现实意义,并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格差异、幼儿的自我认识、人格、生活世界等方面,提出了尊重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尊重幼儿;幼儿园;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和成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情感、理想,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求知欲等个别差异,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但从目前幼儿教育实践来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处处以保护者的身份出现,过多地关爱幼儿,包办代替,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幼儿的现象,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尊重每一个幼儿,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一、尊重幼儿的现状

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尊重幼儿的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幼儿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逐步改善。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现象一,在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总有一些教师经常过度采用奖励、表扬或批评、惩罚等措施,以激发幼儿从事教师为他们选择的活动的积极性,而根本不管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如何,其结果是幼儿为了获得“小红花”或是避免“责罚”,小小年龄的他们不得不表现出“积极”。

现象二,在幼儿自发组织的一些活动中,教师不是反对,就是划定范围,做出种种限制;或者费尽心机地设计一些活动,然后把这些自以为对幼儿非常有价值的内容灌输给幼儿,根本不关注幼儿究竟对什么感兴趣。

现象三,在一些幼儿教师眼中,幼儿仍是事事需要成人照顾与管理的对象。因此,为了避免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教师会不厌其烦地叮咛、嘱咐,并提出很多限制性措施和惩罚性措施。

以上现象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却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教师缺乏对幼儿的了解与尊重。

二、尊重幼儿的意义

尊重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互相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只有做到尊重,幼儿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幼儿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一)尊重是对幼儿的鼓励与信任

教师对孩子的尊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教师对自己的爱;尊重幼儿,可以给教师与幼儿谈话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才能使幼儿敞开心扉,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思,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尊重、信任的孩子来说,尊重和鼓励可以明显提升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二)尊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及道德素质的形成

尊重意味着以真诚为基础,意味着平等对待幼儿,意味着以礼相待。教师的尊重,不仅是一种道德,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教师对爱的理解,体现了教师的道德情操,正是这种能力让每个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尊重的环境中,在自由自愿、彼此关爱、彼此尊重的空间里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性中最大的欲望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这种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如幼儿对教师的一声问候,教师报幼儿的一个微笑,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变得心情愉快,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幼儿又从教师那里学会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促进了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如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一书中就提到了要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可见尊重孩子是多么重要,尊重是一切爱孩子的出发点。

三、尊重幼儿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幼儿的认识活动是以无意识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于新颖的、强烈的、活动的、具体形象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爱好的对象,才集中注意力,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发生转移。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倾听其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用成人的标准和尺度去牵制幼儿的思路,强迫幼儿学习、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二)尊重幼儿的性格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都有自己的特殊兴趣爱好。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经常和幼儿沟通交流。对于那些优良性格的幼儿,应充分引导,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那些胆小怕事、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不愿说话等性格软弱的孩子,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帮助,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做一些平时自己不能单独做的事情,耳濡目染,慢慢得到锻炼。我园曾有个小朋友,性格内向,孤僻,懒惰,不爱讲话,和别人不合群,特别是在动作发展方面,他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总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每次音乐课做舞蹈动作、体育课做操总是无精打采,甚至面无表情地盯着老师看,站着动也不动。对于这种性格的小朋友,我们一方面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多做些工作,另一方面,经常让他平时多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讲话,多听故事、听儿歌,多看动画片等等。对他哪怕有一丁点好的表现就给以加倍的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两个月下来,孩子的不良性格有了明显好转,不再用那种怯生生的眼光看老师了,体操也能跟着大家一起做,也能很大方地站在大家面前讲故事、背儿歌了。

(三)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我意识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肤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想极不成熟,可塑性较强,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因为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自我意识是幼儿适应社会的基础,它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独立性等方面。教师、家长不要以成人发展为中心,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控制幼儿,支配或限制幼儿的行为,不让幼儿自己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把事情交给孩子独立完成,剥夺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主人,人格和自我意识受到伤害。为了幼儿健康成长,教育者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自我意识的发展、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和行为需要,如“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等要求。

结语:尊重幼儿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我们要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幼儿与成人不同的表现要给予理解、尊重,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要讽刺、挖苦,要用道理说服引导,让孩子在良好个性发展的环境、时间和空间中愉快地从事每一项活动,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英.要尊重幼儿的自尊心[J].学前教育,1994,(12).

[2]王琳玲,李敏,黄光萍.以尊重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J].时代教育,2008:11-12.

[3]曹琳,马萍.尊重幼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J].山东教育,2001: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