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中的常见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五名学生参与抢椅子,教师则与其他学生展开对话。尤其对于那几名抢椅子的学生,他们对于所学的新单词的发音会十分敏感,因为只有听对了才能很快抢到椅子,这个游戏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单词的记忆。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安排合理,考虑到各环节的衔接。然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让这位老师始料未及。主要是教师在游戏中没有发挥好指挥和调控作用。

第五节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中的常见问题

一、游戏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

教学游戏要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通过游戏要完成教学要求,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些游戏看起来热热闹闹,但与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

案例4

为了复习巩固所学的新单词tiger,monkey,panda,wolf,教师设计了一个“抢椅子”的游戏。游戏的玩法、过程与传统的用于娱乐的“抢椅子”游戏基本一样,只有一点区别:没有抢到椅子的学生在被罚下场时,必须读一遍新学的几个单词。

分析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新单词。但是,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什么时候会停”。新单词的复习仅发生在每次学生被罚下场的那一个学生身上,而且还只是读单词,这仅仅是一种机械练习。同时,不管被罚下场的那个学生读得正确与否,游戏还是可以进行下去。可以看出,这个游戏中对新单词复习所涉及的学生太有限,复习的次数也很少;并且就连这样有限的新单词复习也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学生读的对错对游戏没有影响,学生怎么会把注意力放在单词的读音上呢?可以说这个游戏对教学没有一点帮助,没有实现复习新单词的教学目标,成了娱乐游戏了。看似很热闹,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教学效果。这种为动而动,追求表面的热闹,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违背了游戏教学的初衷,也不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说、唱、玩、演等游戏活动只是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有什么收益,得到什么启发,而不仅仅是表面层次的快乐。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重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游戏活动为方式,设计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趋于真实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感知体验,交流协作,探索发现。只有当游戏教学为教学内容服务时,游戏才能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教师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上面的这个游戏可以进行以下改变:原来的以音乐停作为抢椅子的信号改为听到新单词就开始抢椅子。选五名学生参与抢椅子,教师则与其他学生展开对话。教师一边展示教学图片一边问:“Who is it?”学生根据图片上的图画回答问题。抢椅子的五名学生则在绕着椅子转的时候还要仔细听。当听到“wolf”时才开始抢椅子。这样修改后,对新单词的复习巩固就比较多了,既训练学生听单词、句子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说单词的能力。尤其对于那几名抢椅子的学生,他们对于所学的新单词的发音会十分敏感,因为只有听对了才能很快抢到椅子,这个游戏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单词的记忆。

二、游戏安排不合理,影响下一环节的教学

案例5

某教案在设计Practice环节时安排了以下游戏活动

Step 3 Practice

1. Games

a. Guessing game(Look at teacher's mouth and guess the numbers then say out the numbers loudly.)

设计意图:看教师的嘴形,说出单词,游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b. Listen and open the books.(Teacher says the numbers. Students find the numbers in their books. If they finish,put up their hands and say Bingo.)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反应游戏,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全班参与游戏活动,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CAI shows monkey's magic. Ask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设计意图:通过猴子玩魔术变水果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用学到的句型问答,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句子的能力。

分析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前两个游戏都是练习数字的,第三个游戏则练习所学的句型。但是三个游戏安排在一起,会让学生过度兴奋。这样会影响后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前两个游戏可以只选取一个。

还有的游戏和歌曲、歌谣等一起安排在新课呈现之前。这些活动都是调动学生情绪、使课堂活跃的活动。它们安排在一起,也会使学生过于兴奋,不利于新课的呈现。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动静结合。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安排合理,考虑到各环节的衔接。

三、实施游戏中没有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案例6

在练习句型“Is it a/an...”游戏中,教师将东西放在盒子里让学生猜里面是什么,用“Is it a/an...”提问。教师告诉学生里面是文具或其他某一类东西。

分析 这个方法许多教师都采用过。这个游戏形式还是不错的,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是限定了词汇的范围,必然限定学生的思维,尤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由于限定了范围,他们不能充分展示他们所学的词汇。

这个游戏进行如下改变:开始就告诉学生这盒子是个魔盒,要用密码打开,密码是“Is it a/an...?”学生会七嘴八舌什么单词都说出来,教师不用担心这会花很长的时间,其实三年级的孩子知道的单词也不多,就让他们用已经学过的单词去运用刚学习的这个一般疑问句。程度稍微好的孩子会说出别人没用的单词,避免说过的单词,这时,后进生的思维会慢一些,这不要紧,因为当学生把放在盒子里的一部分东西猜中后,留下的是和猜过的一样的东西,这时后进生的机会来了。可以请几个程度不是很好的孩子回答问题,由于刚才听了好多学生重复“Is it a/ an...?”他们也能说出正确的句子了,同时单词范围也缩小了,难度自然降低。这样成绩好的学生能充分展示,成绩差的学生也能掌握这个句型和一些单词。这个游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

四、游戏的组织调控不力,课堂秩序混乱

案例7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下册“Shopping in the Classroom”一课,教师不辞辛苦地将教室布置成琳琅满目的商场,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而生动的购物体验中主动学习。然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让这位老师始料未及。学生们看到课桌上摆放着各种精致的玩具和美味的食品,都扯着喉咙喊:“我买这个!”“我要那个!”“快把这个东西拿给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购自己喜爱的物品,教室顿时成了集贸市场,人声鼎沸,秩序混乱。据笔者观察统计,62人的班级仅有11人运用了刚学的购物句型。

分析 这个游戏的设计思想还是很好的,教师也花了一些心血。可是,效果却不理想。原因何在呢?主要是教师在游戏中没有发挥好指挥和调控作用。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争强好胜,做游戏时有时会忘乎所以。有些学生即使在课堂上也不禁大呼小叫,窜来窜去。如果教师在游戏中不能很好地指挥和调控,课堂秩序必定会十分混乱。

如何组织好游戏活动呢?教师在实施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前面讲过实施游戏的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讲清楚游戏规则,以及奖惩细则。其次,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在游戏中要运用激励的手段,将竞赛结果与游戏中的纪律表现挂钩,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方法。因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很强,都很好胜。在上面案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购物,一组购物时,其他小组的学生要注意观看、倾听,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竞赛表现,评选出“最佳纪律奖”、“最佳表演奖”、“风尚奖”等奖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课堂也能达到活而不乱的教学效果。

五、游戏中参与人数太少

案例8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6服饰类单词一课,教师用“Hot cross buns”一首歌作为课开始的热身运动。在讲完6个服饰类单词和句型后教师选两三名学生表演时装秀,学生运用所学单词介绍自己的服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在同学们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中,结束了英语课。

分析 这个游戏中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根据游戏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游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Hot cross buns”这首儿歌与要教授的服饰类单词联系不大,显得有点牵强。除此之外,这个游戏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游戏的参与人数太少。在这个游戏中只有两三人操练学过的单词,其他学生只是在一旁观看。显然,这个游戏违反了游戏设计的参与性原则。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让少数几名学生表演“独角戏”。在上面的游戏中,可以进行以下改进: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竞赛小组。每个学生先在自己小组里介绍服饰名称,然后每组选派两三个人代表小组表演,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优胜组给予奖励。修改后的游戏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游戏为每人提供了为集体争光、显示自己本领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个游戏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