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案例分析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描述清楚“走失者”的外貌,学生必须用所学的句型和词汇组织语言,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语言创造的过程。尤其在描述“走失者”时,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合理安排人选,组织安排合理的小组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如果班级人数不多,可以分为4人一组,全班分为若干组,每一组都有机会描述“走失者”。如果人数较多,每个小组都在班上描述“走失者”,则会需要很长时间,游戏显得过于冗长,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第四节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案例分析

一、案例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得比较普遍,好的游戏的运用对于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且游戏的运用十分灵活,可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复习巩固(热身阶段)、新知识呈现、操练三个阶段中经常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新知识的运用这一阶段很少使用游戏,因为游戏有一定的规则,会限制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表达。下面有三个案例,请分析这些游戏适合应用在英语教学的哪个阶段,它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何体现了游戏的设计原则。

案例1

寻人启事

(1)将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并给每个小组一张“走失者”照片。

(2)小组学生讨论,并描述照片上的人物。其余小组的学生认真听并快速找出所要寻找的人物。

(3)猜对的小组可以得分,描述具体详细的小组也可得分。小组得分最多的为胜者。

案例2

接龙

(1)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在屏幕上显示学生喜爱的动物。

(2)让每一排学生用他们学过的形容词描述动物。

例如: S1: Look at the bear.

     S2:Look at the bear.It's lovely.  

     S3:Look at the bear.It's lovely.It's big.  

     S4:Look at the bear.It's lovely.It's big.It's shy.

(3)说得又快又对的一排为优胜组。

案例3

猜谜

(1)班级学生被分为2~4组。

(2)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教师拿一个水果,不让该学生看到,让他猜。同时该组的其他学生可用英语提示,例如: It is a kind of fruit. It is red/ yellow,it is round等。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这个学生猜是什么水果。

(3)猜对了的学生所在小组的magic tree上就长一个水果。

(4)在猜猜看的游戏过程中呈现水果单词pear,orange,peach等。

二、分析

(一)对案例1的分析

学生在寻人的过程中,要运用所学的句型She/He has描述人物,用who is she/he?询问,回答时则要用到She/He is句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操练巩固了以上句型及以前学到的词汇。这个游戏不仅很好地达到了复习巩固句型和单词的教学目的,而且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了描述清楚“走失者”的外貌,学生必须用所学的句型和词汇组织语言,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语言创造的过程。这个游戏有很明确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它反映了游戏设计的目的性原则。根据这个游戏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它比较适合应用于操练巩固阶段。

在这个游戏里,创设了一个寻人的情境,比较贴近生活,而且不同的组发的照片不一样,小组之间存在信息差,学生会很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在这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自然地开口说英语。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游戏很好地体现了情境性原则。

游戏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这种激励措施能很好地激发每个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很强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游戏无疑是保证游戏活动达到较好效果的法宝之一。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尤其在描述“走失者”时,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合理安排人选,组织安排合理的小组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这个游戏不仅激发学生参与游戏,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合作精神,体现了游戏设计的激励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另外,这个游戏面向全体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并通过竞赛的形式保证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此,这个游戏还反映出游戏设计的参与性原则。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游戏的分组情况还需要根据班级人数来确定。如果班级人数不多,可以分为4人一组,全班分为若干组,每一组都有机会描述“走失者”。如果人数较多,每个小组都在班上描述“走失者”,则会需要很长时间,游戏显得过于冗长,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点,可以将班级分为两大组,每个大组里又有若干个4人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每大组挑选几个小组作为代表进行竞赛。由于每个小组都有可能作为大组的代表参加竞赛,这样既保证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也不会拖太长时间,能使游戏更紧凑。

(二)对案例2的分析

游戏中,学生对所学的形容词和一些句型进行了半控制操练。这种操练在从语言形式的操练转向语言内容的操练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认知从知识外部特征转向知识内在变化。这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为学生初步运用语言减少了阻碍,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参与活动的信心。因此,这种游戏活动一般用在初步运用语言前的操练,是为下一环节做准备工作的。通常这种操练活动要有两三个活动,教师的控制作用逐步减少,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顺利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显然,这个游戏在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充分体现了目的性原则。

这个游戏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并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重复前面一个学生的句子,同时还要说出自己编的句子。这要求学生既要听清前面同学说的,还要记住。学生的注意力要十分集中才能成功,因此这种接龙形式的游戏,对学生来说既紧张又有趣,很能吸引人。学生的听说、记忆、反应等多种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由此可见,这个游戏很好地实现了参与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三)对案例3的分析

游戏中,学生在描述水果时运用了学过的句子和单词,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同时通过猜猜看的形式很自然地呈现新单词,因此它可以用于热身复习环节,也可以用于新知识呈现环节。这个游戏还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它有很明确的目的性,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因此它反映了游戏的目的性原则。

用猜猜看的这种方式呈现新单词十分有新意,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产生对新单词学习的愿望。它能很好地调动气氛,学生十分喜欢这种游戏。从这点可以看出,这个游戏注重了趣味性,体现了游戏设计的趣味性原则;而且这个游戏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学生参与面广,体现了游戏的参与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这个游戏还可以用于复习巩固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因此除了可以把它运用到热身环节外,也可以用到单词和句型的操练巩固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