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法初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法初探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法初探

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一小 张子英 刘亚娇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简而言之,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经验性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老师不仅要指导,而且要指导得巧,指导得有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进行指导?指导哪些方面?一直以来都是我在指导中碰到的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指导多了,包办代替;指导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的指导,制订计划、活动的操作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进行指导?指导哪些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活动前的指导

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否则就会产生“混乱”局面。

1.确立研究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做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2.建立活动小组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在建立过程中,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和活动的伙伴,教师要指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充分协作。同时,小组成员必须好、中、差搭配,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个小组长,组织开展讨论,这样易协调气氛,相互间作用更为显著。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还能实现互帮互助的效果,从而克服忽视能力较弱的学生的现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3.聘请指导老师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就目前而言,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是一个年级由一个老师担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的指导老师。仅仅一个老师来承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显然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活动的需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聘请一部分热心的家长,社区的一些工作人员,校外辅导员,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一些有关的专家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

4.制订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教师通过帮助研究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向、方法和质量等因素。活动方案设计,包括研究的问题、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法、活动步骤等。

二、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1.提供活动开展的条件

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当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只是最简单的条件,给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基本保障,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去挖掘更多的条件。在活动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信息条件,但只是提供给学生信息来源的方向,由小组学生自行对信息进行寻找、选择、处理、分析。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应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百科全书)、通过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的技能。

2.进行具体的指导

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教师的指导程度,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从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感到困难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活动过程中的调控

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活动过程的质量。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记载活动情况和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协作活动可以使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分享,甚至可以与其他组成员共同分享。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心目中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远远超过一个人,使学生成为一个愿意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对合作中涌现出来的互帮互助的行为加以表扬,使学生能感受合作的快乐。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问题,教师无需着急,可做适度的点拨。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活动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促使他们在下一次的合作时,能达到更佳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而且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提高。

三、活动总结阶段的指导

1.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贵阳市的名小吃、早餐的学问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活动的评价

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以上三个阶段的指导,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得出的一些体会,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各有侧重。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指导提出了共同挑战。它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是不容置疑的,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导,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学生,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学生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教师必须创造性的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创造性的指导行为,有着积极的引航、导向功能,教师有效的指导行为应伴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