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概念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概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即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是认为学科课程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二是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无主次、轻重之分,他们都是为了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能力打基础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及一些综合信息,侧重于综合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采用宏观控制,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一、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追随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它反映的课程理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一)国内学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界定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称经验课程、设计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兴趣领域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活动多以儿童为中心”。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系统科学知识而言,侧重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以学生的生活本身为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由学生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获得直接经验,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发展个性的课程”。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最新的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种实践活动项目和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课程形态”。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一种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题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及教学组织模式”。

(二)国外学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

国外学者很少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专门界定,他们对课程的叫法与我国这个课程的名称不同,但所涉及的内容相同。在谈到课程时往往是一般性描述,如认为“活动课程是教育工作者破除年级学校的刻板、僵化的一种尝试,课程来源于实践。”还有的学者认为“完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以使课程同学习者的生活相关联。为了使课程同儿童的本能活动联系得更为密切,打破课程中各门学科之间逻辑组织的界限。”从以上所介绍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界定中可以看出,人们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学科课程的关系搞清楚,致使这些概念之间产生混淆。为了搞好这门课的研究必须澄清关系搞好界定。

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在教师指导下,以最新的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按照各种实践活动项目和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即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学科课程的关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是由课外活动发展而来的,该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为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源于课外活动而高于课外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发展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区别:第一,在性质上二者有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而课外活动是部分学生参加的活动,不是正规课程。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和安排是系统的、长久的,而课外活动组织和安排根据学生和师资的情况来定,是临时的、短时的。第三,在课程研究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密切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活动多以扩展、加深某学科知识或培养学生体育、艺术特长,度过课余的休闲时间,是其他课程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实施、地位有着显著区别。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课程,有规定的课时和教学目标,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而课外活动自主性、随意性很强,没有固定时间和地点,质量得不到保证。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认识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学科课程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二是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无主次、轻重之分,他们都是为了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能力打基础的课程。三是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是对学科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借鉴国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根据我国国情设计的一门新课,它与其他学科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有着相同目标,只是发挥作用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学科课程的目标侧重于学生系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于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两类课程在内容上具有互补性。

一是不同知识内容的互补。由于学科课程的知识内容是根据各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组织的,一旦确定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围绕前人总结的知识体系进行传授。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替频繁,学科课程的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补新知识、新内容,促进知识的新陈代谢。

二是不同形式知识的互补。学科课程所传递的主要是人类长期积淀的经验,这种经验主要是一种间接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及一些综合信息,侧重于综合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使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分类知识与综合知识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是学习活动方式的互补。在学科课程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式学习;而杜威的课程理论强调的是“从做中学”,毛泽东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体现了这一方法,让学生到社会中学习,在研究中锻炼。发现式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

四是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互补。学科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统一性,这种方式便于管理但不利于个性化教学。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个体或小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习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都可以直接进行控制,学生的自由度很少,因而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采用宏观控制,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所以将两类课程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获取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课程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