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滋润下成长

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滋润下成长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我要求学生大量诵读,每周背诵两首诗文。逐步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程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沐浴着经典文化的熏陶,渐渐地喜欢爱吟诵经典诗文了。要求家长每周抽出三个小时以上和子女携手阅读,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净化一家人心灵,使学生在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因此,我在班中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诗文背

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滋润下成长 ——培养学生吟诵校本课程《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阅读习惯

解红艳

(眉县金渠镇年家庄小学,陕西 眉县 722300)

【摘要】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孩子生下来,犹太人就要在圣经的封面上涂一层蜂蜜让他们舔一下,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吟诵经典诗文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表达的丰富美好,同时学生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净化;书中的人物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组织形式多样的背记,使学生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培养 吟诵习惯 提高 语文素养

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一个孩子热爱读书,尤其是诵读经典诗文,他就能感受到汉语表达的丰富美好,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和慰藉,从书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书中的道理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从而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鉴于此,我将自己在班级里指导学生吟诵校本课程《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一点体会,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

一、低点起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小学生欠缺经典诗文的知识,学习起来觉得枯涩深奥,我认为结合生活经验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好方法。我在教学校本课程《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时,对读本的教学次序做了调整,由易到难,先选取和我们农村生活接近的《悯农》《梅花》等入手教学,并配以图画,降低了难度,使枯涩深奥的诗词变得形象生动,激发了他们学习热情,很受学生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表现,加深体验。在教学《墨梅》时,我根据诗意,先利用插图理解“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的意思;接着运用动作表演、绘画展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观看、表演、绘画、交谈等各种感官的结合使用,从而理解了诗的意思,体验了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展现了墨梅的高风亮节,加深了体验。那节课学生参与的兴趣高涨,语文教学效果好!

二、加强积累,组织课内外背记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吟诵经典诗文是一种文学积累,积累《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中的精华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就在日积月累上下工夫。我的做法如下:

(一)重视课堂学法指导,夯实基础

经典诗文学习的关键在课堂,我很重视课堂学法指导,为课后的自学打基础。我在教读校本课《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中,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切切实实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学《长歌行》中,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采取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同学们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可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其次,熟读诗文,明意悟理。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我问:“春天园中的景象是什么?到了秋天的景象呢?”学生回答:“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又问:“此番情景,你的感触是什么?”学生道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生自然明白了诗文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正如俞平伯先生所指的那样:“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

最后,我延伸诗歌,拓展诵读,问:“由学习《长歌行》你最想说什么?你还能想到哪些与它相关的诗句和名言警句?”同学们热情很高,将以前积累的东西联系起来了,有的说:“我们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有的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学生在多读中进行着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

(二)强化课外多念多记,丰富积累

我把学习《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经典诗文的重点放在课外,课堂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而且现行课本中的经典诗文更是沧海一粟。

首先,我要求学生大量诵读,每周背诵两首诗文。我每天利用操前、早读的时间,安排每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领读一首《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中喜欢的古诗词,使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诗意,然后在每节语文课前再诵读两遍,我着重引导学生读出每句诗句的升降缓疾,强调读出诗的韵味,以求熟记在心,出口成章,巩固每周背诵的两首诗文。逐步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程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沐浴着经典文化的熏陶,渐渐地喜欢爱吟诵经典诗文了。

其次,做摘抄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阅读校本课程读本的同时进行有效摘抄,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把所读内容内化吸收。我隔几天就让学生以“吟诵经典诗文,摘录好词佳句”代替家庭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摘录机会。我更强调让学生把《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以外的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诗文、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进行归类,学生已归纳出了学习、立志、做人等方面的谚语、名言警句、格言、古诗词近百个,并写出了一定篇数的感悟,引导他们做真善美的事情。这些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

最后,建立家庭书屋,让家长感染孩子。只在学校诵读《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还远远不够,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我利用家长会号召每个家庭成为“读诗家庭”,建立家庭书屋。引导家长:我们的校本课程读本中有许多内容适合学生父母阅读的经典诗文,如《千字文》、孔子《九思》《弟子规》《处世治家格言》《晦庵公家训》……要求家长每周抽出三个小时以上和子女携手阅读,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净化一家人心灵,使学生在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三、注意反馈检查,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

学习后的反馈检查很重要,我教读《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我采用不定期汇报的方式,学生积累了几首诗词后,我就抽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采取课前2分钟接龙游戏,如小组传接、个人传接、师生传接,将一首首诗词或一句句诗词句传背下去,旨在引领学生遨游于诗词的海洋,以保持学生兴趣。

定期组织诵读比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求就特别强烈。”因此,我在班中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诗文背诵竞赛,强调学以致用。这学期我班开展了:3分钟看谁背的诗词多;配乐诗表演,看画吟诗等多种活动,学生人人都参与比赛,尽情展示着自己的能力和风采。看谁背诵的经典诗文多,看看谁的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同时检查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积累情况。对竞赛出的优胜者奖励学习用品,并封为“背诗能手”“班级小诗人”等荣誉称号,学生的热情高涨。

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学生们体味着直面古诗文的快乐与幸福,尽情地吸收古诗文中的丰富营养,有了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逐步形成深厚的知识积累。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也在无形之中督促学生积极积累争优秀的好胜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