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长≠成功学

成长≠成功学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曾痛批教育功利化。他举了个例子:今年6月底,复旦大学邀请加拿大总督来校做演讲。他认为,当前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心态,与教育过度注重知识传授,轻视人的根本德性培养,部分教师心态功利、浮躁,缺少身正为范的自觉自律有关。媒体宣传的“榜样”也都是冠以“成功人士”,孩子们从社会、从学校、从家庭里学到的只能是“成功教育”。

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曾痛批教育功利化。他举了个例子:今年6月底,复旦大学邀请加拿大总督来校做演讲。在互动环节,好几位学生一再追问:从海地移民到加拿大,当了总督,你是怎么成功的?

他说:“这样的提问,粗略听没什么,仔细想想,就暴露出不少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总希望走捷径,找秘诀。”

他认为,当前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心态,与教育过度注重知识传授,轻视人的根本德性培养,部分教师心态功利、浮躁,缺少身正为范的自觉自律有关。所以,教育要“多些对人的关注,立足人的终身发展,更多地从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教育者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鼓励社会实践。不仅要教给学生各种活动能力,更要丰富他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学校里评价学生的标准,无论是三好学生、操行等第,还是“某某星”、“某某少年”等,其标准都是以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优先的;家长及社会评价学校也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唯一标准的;成人教育、生命教育、德育都是以活动为载体,一时的热闹,一时的应景,而日常教育就是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好,商人挣钱多,这就是对社会最大的奉献,就是成功。媒体宣传的“榜样”也都是冠以“成功人士”,孩子们从社会、从学校、从家庭里学到的只能是“成功教育”。

我们知道,孩子是从生活中学习,长大以后,他们的所学会化为他们的生活。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当然,作为精神发育的起点,学校必须担当让学生体验、追求幸福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