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用材料切忌“蜻蜓点水”

引用材料切忌“蜻蜓点水”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5月12日”,令国人难忘的日子!一个月后的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密切关注了这一社会热点。更多的作文题与这次特大地震密切相关,或者说间接有关,如四川眉山的以“爱的奉献”为话题作文和以“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为题作文等。微不足道的5万元,凝聚的是莫桑比克人民浓浓的情谊。遗憾的是,他们已经停止了呼吸。带着问题,结合平时对师生的调查了解,再对相关考场作文进行认真分析。

30 引用材料切忌“蜻蜓点水”——由2008年中考“地震作文”说起

“2008年5月12日”,令国人难忘的日子!从那以后,地震灾区的学生对此倍感深刻;不在灾区的同学们从各种媒体中获得各种各样有关抗震救灾的信息,更多的是参与救助灾区工作中,谁都会百感交集,谁都会有许多耳闻目睹,谁都会有太多的话要说要写……

一个月后的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密切关注了这一社会热点。笔者粗略浏览了一下2008年的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有不少的作文题目直接以此为内容设计成中考作文题,如浙江绍兴的作文题是“因为四川地震,小文想把压岁钱捐给灾区,但小文家不富裕,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要求“以小文为第一人称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劝父母把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更多的作文题与这次特大地震密切相关,或者说间接有关,如四川眉山的以“爱的奉献”为话题作文和以“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为题作文等。按理说,在这种背景下写有关抗震救灾的作文,优秀作文肯定比往年更多更好。但根据笔者在阅卷场上和相关报刊所见到的情况并不见佳,甚至令人担忧。下面是从相关中考作文中摘录的几个片段:

例1.有一篇题为《全世界的爱》的文章整体构思不错,开头以“我们都期待找到真爱,如果世界少了爱的奉献,那还有什么精彩”为题记,接着以“那一刻,地动山摇”总写汶川地震来势凶猛,然后分别以“中国兄弟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俄罗斯救援团”“记住这5万元”“让你惊讶的日本”为小标题,分别从报恩的、千里送鹅毛的、不计前嫌的、发达国家的、弱小国家的等不同侧面表现了主题,最后以“地震,震的是全世界的爱”一个总写段落深化主题。文章的整体构思确实很好,但是,主体部分的空洞内容令阅卷老师惋惜,如其中“记住这5万元”一段原文如下:

一个人均年生产总值不足40美元的最穷的非洲小国,竟然也向中国捐助5万元!这一刻,我们更加明白,爱心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

后来此文编入某作文专辑时,编辑修改后的文字如下:

有一个非洲小国叫莫桑比克,人均年生产总值不足40美元(折合人民币300元人民币),这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但他们竟然也向中国无私地捐助了5万元!这一刻,我们更加明白,爱心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微不足道的5万元,凝聚的是莫桑比克人民浓浓的情谊。表达的是全世界的爱!

例2.有几个叙写地震中无私救援学生的片段:

①有一位老师在地震来临之际,毫不犹豫地把4个学生推到他的讲桌下面,然后自己迅速地扑在讲台上,双手像翅膀一样保护着四个小生命!

②有这样一位老师:大地震突然袭来,整幢教学楼轰然倒塌,就在这一瞬间,作为教导主任的他双臂抱住讲桌,死死地护着身下的4个学生。学生获救了,而老师却与世长辞。

③谭千秋老师——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光辉的使者。当灾难来临时,他用他那双大手和弱小而又庞大的身躯为4个学生求得生命的希望,但最终留给他的妻子和女儿的是悲壮的哭泣!我们知道,他并不后悔,因为他尽到了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职责,他把对学生无私的爱用自己的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

④这是一位老师,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她没有慌乱,而是用手势和喊叫让学生们赶紧离开教室。眼看教学楼就要垮塌了,突然一个学生说道:“老师,还有五个同学没有出来。”这位老师转身回跑,满头大汗,义无反顾地向教室狂奔……猛然间山摇地动,教学楼倒塌下来了,这位老师和学生被深埋在了废墟中。当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找到他们时,只见这位老师双手抱着两个孩子,身前还偎依着三个学生,正像振翅欲飞的雄鹰……遗憾的是,他们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位老师叫杜倩,一个二十几岁年轻生命被埋在了水泥板下,飞向了天堂。

以上片段中,例1选材很好——最穷国家的最大捐助——深刻对比!可是为什么就只写了短短的五六十个字呢?编辑稍作修改后内容具体得多,字数成倍增加,这说明什么?例2的4个片段都是写老师救护学生的,且这两位老师的情况大家都非常熟悉,可是字数差异大,内容差异更大。打个比方,本是金子并未发光,本来是好材料,叙述空洞如蜻蜓点水,语言平平如流水账……这样的表达怎么感动读者呢?相比之下,编辑对例1的稍加修改和例2的后两个片段描写就好得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以“5·12”地震为题材;多数考生能选择不同材料从不同角度表达主旨,但往住只是泛泛而谈,并不感人。考生写作时,没有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去选材构思,于是雷同作文满天飞,作文大同小异,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苍白无力。原因就在于考生平时的观察、思考、积累不够,没有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比内容空洞更严重的是,不少考生把从媒体上获得的信息张冠李戴,甚至错误百出,比如有考生说地震是因为雪灾后天气升温引起的,令阅卷老师啼笑皆非!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反思:震撼人心的抗震救灾作文尚且如此,优秀作文的片段尚且如此,其他作文可想而知!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可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根在观察体验,贵在思考积累。”要在观察、体验、思考上下功夫,切不可浮光掠影了事。随时对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进行深入思考,并把这些观察和思考积累起来,写成日记或随笔。在持之以恒的观察积累中丰富自己的“材料仓库”后,写作文时自然会围绕主题选择最佳材料,并能对所选择的材料根据其来龙去脉写出自己的深刻认识,作文便自然言之有物了。

一、冷静反思

1.急于求成的“套路教学”让学生背离写作规律。带着问题,结合平时对师生的调查了解,再对相关考场作文进行认真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是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一种急于求成的套路写作教学,有意识无意识地把学生带进了套用的误区。具体说,不少写作教学没有按照写作规律指导学生写作,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课文和诸多优秀作文套进自己的文章。结果,学生写作文时,不是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去思考选材构思,而是考虑用哪篇或者哪几篇文章的模式来套,于是雷同作文满天飞,作文大同小异,内容千篇一律。因为套用,内容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无法感人。难怪汶川地震那样深刻的内容却只能用简单几句话来叙述,也许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解和思考。更严重的是老师干脆为学生设计出套式写法,如有一位老师为学生设计的作文套路为“题记开头,引用古诗过渡,主体小标题构思,后记结尾”,难怪笔者曾在同一袋作文中发现相同构思选材的作文占一半以上!

2.拔苗助长式的大环境促使学生远离写作规律。学生不仅在教学主渠道深受急功近利的套路写作教学的影响,还在他们成长环境中受了不小影响。首先是教育内部的考试评价存在助长套路写作的问题,特别是各类考试和竞赛中,一方面是写作题目设计不严密,有的直接照搬教材题目或相关资料,学生容易“一套而成功”,确有助长套路作文之嫌;另一方面,由于诸多原因,作文评价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学生的套路作文未被识破得高分或获奖后自然助长套用之风。其次是社会上各类质量并不高的作文资料铺天盖地,甚至有“作文克星”之类的写作不良资料泛滥成灾,这类资料不从写作规律指导,反倒指导学生如何以套路作文取胜。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家长和老师有时也不得不向套路作文“投降”,似乎觉得如此轻松一套就能成功,于是何乐而不为呢?加之长期的重理轻文等不良影响,这种背离写作规律的套路作文难以得到治理。笔者和同仁们近年来多次呼吁,似乎见效甚微。

3.此风不止,贻害无穷。为此,笔者还调查了不少高中生,由于他们在初中和小学深受这种套路作文之害,在高中阶段似乎觉得无力回天,只好得过且过。无奈之下,他们觉得高考作文也只好再走套路作文保险些,再说他们的大量精力要得应付庞大的高考之战啊!其实,这不止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往远一点想,我们的文学创作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如果在写作上是如此的虚假套路,势必影响其做人的道德品质,长此以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怎么传承呢?

二、寻求出路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定信心,遵循规律提高读写能力。面对如此严重的套路作文现象,我们所有的语文工作者要坚定信心,尤其是第一线的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套路作文的严重危害性。从语文教学来说,若陷入套路作文,学生会对阅读和积累运用不感兴趣,以至于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遵循写作规律指导学生作文,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2.根本在观察体验,贵在思考积累。据调查了解,学生陷入套路作文主要是他们找不到材料写,其根本原因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较差。要从根本上改变,只有在观察体验思考上下功夫,切不可浮光掠影了事。作文怎样才能言之有物呢?学习那些名家名篇观察社会表达的方法,随时对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深入思考,并把这些观察所得积累起来,写成日记或随笔。在持之以恒的观察积累中丰富自己的“材料仓库”后,作文时,自然会围绕主题选择最佳材料,在写作时对所选择的材料能根据材料的来龙去脉来表达,写出自己的深刻认识,自然言之有物。如以“5·12”地震为题材,多数考生能选择不同材料从不同角度表达主旨,但总是泛泛而谈,并不感人,原因就在考生平时的观察思考积累不够。比如总书记总理亲自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和那么多的英雄抗震救灾的材料,如果从媒体把他们的情况和结果等都写清楚,这自然会以真情动人。

3.练就扎实读写基本功。有了扎实的观察积累还不够,因为怎样才能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达出来,还得从阅读学起,换句话说,我们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阅读中借鉴而提高写作水平。怎样提高呢?在阅读中,看看别人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处理材料的详略,怎样表达,怎样遣词造句等,然后在自己作文时,再根据题目的要求,从自己的观察积累中选择最佳材料,学习阅读中所获得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写作,这样坚持下去就可能得心应手地作文。到这个时候,也许谁也不愿意套别人的作文了,因为确实写自己观察积累的材料比套别人的强百倍!

4.巧在借鉴和灵活运用。有了平时的扎实观察积累和从阅读中获得的读写能力,在考场上也不能马虎,因为毕竟是考场!在复习阶段可以把长期的观察积累和读写方法进行科学整理,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以便在考场上扬长避短而取得最佳效果。要注意对考题的解读,在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平时的积累。同时要注意恰当地把平时学习的课文,尤其要注意借鉴那些名家名篇和那些质量高的优秀作文的好方法,当然切不可再入套路作文的误区,要灵活运用,如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间的过渡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不也更好吗?又如写前面所举的考场作文时,就可以把自己参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融入其间自然成功。(原载山西《学习报·语文专刊·中考苏教版》2008·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