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新旧课标变化

关注新旧课标变化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课标的第11条和第12条合并为新课标的第9条。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的文字有所减少,实质在强化,如在“总体目标”中强调“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增加新闻阅读、说明性文章阅读和组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多项要求调整和修改都在降低难度,切实减负。

7 关注新旧课标变化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主要变化及作用

1.“总体目标”中有关阅读的7条目标有4条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一是把“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到开头,意在强调;二是改“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简洁准确;三是在“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中删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降低了难度;四是增加了“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符合实际,利于教学。

2.第四学段(7~9年级)的15项要求调整和修改为12项。其中第1条、第5条、第6条即原来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原课标)原课标的第6、7条,均无变化。其他变化如下:

原课标第2条和第3条合并为新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的第2条,删去了“拓展自己的视野”,降低了难度。

原课标的第4条即新课标的第3条,改“理解主要内容”为“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求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原课标的第5条即新课标的第4条,删去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中的“提出疑问”,降低了难度;改“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为“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要求更具体,利于教学。

原课标的第8条即新课标的第7条,删去了“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降低了难度。

原课标的第9条和第10条合并为新课标的第8条,有关议论文和科技作品的要求无变化;增加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和“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强化了新闻、说明性文章阅读和组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弥补其不足,利于教学和评价。

原课标的第11条和第12条合并为新课标的第9条。改“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删去“有意识地”和“审美情趣”,降低了难度,表达简洁。

原课标的第13条即新课标的第10条,改“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明显降低要求,更利于结合阅读进行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学。

原课标的第14条即新课标的第11条,在“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后增加了“帮助阅读”,意在降低难度,利于教学。

第12条即原课标的第15条,增加了“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3.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有关“阅读”的“具体建议”有所调整和修改。原课标第一段和第五段(现为第六段)关于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无变化。

第二段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利于教学。

第三段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注重培养”和“重点培养”相比,难度有所降低。

第四段改“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增加了“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的要求,降低了难度。明显降低难度,意在减负,利于教学。

第五段增加了有关朗读的要求,即“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强化朗读,利于教学。

第七段改“……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为“……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范围大些,利于教学;改“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为“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增加“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均在降低难度,利于减负。

第八段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前增加“要重视”,降低了难度;增加“提高阅读品位”意在强化阅读;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是与时俱进针对媒介阅读的发展提出来的;增加“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强调课外阅读指导。

删去了原课标的“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实质在减负。

二、新旧课标变化的主要特点

1.强化阅读,要求更全面。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的文字有所减少,实质在强化,如在“总体目标”中强调“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增加新闻阅读、说明性文章阅读和组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

2.降低难度更利于减负。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多项要求调整和修改都在降低难度,切实减负。如在“鉴赏文学作品”中删去了“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在“具体建议”中删去了“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等都明显降低了难度;又如增加“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意在降低难度,利于减负。

3.语言表达更简洁准确。新课标的修改很注意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准确,充分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如改“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表述简洁而准确。

4.科学要求更利于教学。新课标修改了原课标某些不科学的要求,更具可操作性,利于教学和课改的深入发展。如在总体目标中增加“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符合实际而利于教学;又如增加“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降低难度,利于教学。

三、应对策略

1.解读变化,心中有数。既然新课标有诸多变化,我们就应该认真解读新课标,重点研究新旧课标的变化,根据不同学段进行科学梳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研究人员要首先研究这些变化,有效地指导教学和实践,语文教师要严格按新课标和修订的语文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尤其要注意把这些变化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如在教学中必须加强“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的指导等。

2.教材编写,体现变化。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要以新课标的要求来编写和修订教材,如前面所列的各项变化都要体现在各册语文教材中,否则新课标的修改就无法落实。教材编写和修订要把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结合起来思考,要按新课标的要求来设计、修改思考练习和编写有关阅读的知识短文及附录,特别要编写好文体阅读的短文。

3.科学应对,切实减负。新课标降低难度的减负要求,从教材编写到语文的教学和评价都有所体现,只有严格执行这些要求,才能真正减负。如古诗文教学就应按新课标保留的“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且不能加大难度;又如新课标要求“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我们就不必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4.科学评价,提高效率。科学评价既是对阅读的有效检测,更是对阅读教学的有力促进,无论是平时教学中的不同层次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我们都要以科学评价来促进阅读教学。相关部门要以各学段的教学评价来促进阅读教学的提高,特别是终结性检测一定要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办,如要坚持“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来评价等。(原载四川《教育科学论坛》2012·7,获丹棱县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