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德的由来及内涵

信德的由来及内涵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至今日,信德仍然是我们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一种美德,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真实无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德的内涵逐渐形成并丰富起来。到了汉代,信德被定为五常之一,成为贯穿人类生活各领域、调节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规范。所以说,信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意思是说,忠信是用来增进美德的;言论要以诚信为本,用以积功立业。以乡党为核心的人际关系,逐渐让位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这使传统信德面临更大的

一 信德的由来及内涵

信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与人间互“信”的要求。后来,“信”被定为中国传统社会核心道德规范“五常”之一,成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信德仍然是我们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要求。

就目前可查的材料看,“信”作为成文的规范,最早出现于中山王鼎的铭文。中山王鼎是战国时代中山国王所作铜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中山王墓中。鼎上的铭文记录了中山国晚商和战国之间的历史。中山王鼎上铸有“余知其忠信也”的文字,同时出土的中山王方壶也铸有“忠信”二字,这说明“信”很早就是中国人看重的美德。

从字形结构上看,“信”字是个会意字,左边是“人”右边为“言”,象征人说话。当然并不是所有人讲的所有话都可以为“信”,只有真实的话才可以称为“信”,因此,信最基本的含义指真心诚意的话,强调言自中出,做人要表里如一。所以古人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准之一就是人能说话,而人说出的话能被称为人话必须符合信德的要求。后来东汉许慎在编字典的时候把“信”解释为(《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意思是说,信是一个会意字,与人的语言有关,强调说话真心诚意。汉语中经常将诚和信连用,组成“诚信”一词。

信要求语言要表达人的真实想法,但并非所有的情况下人们都能够面对面直接交流,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语言需要以另外的方式来表达,并保证其真实性,这就衍生出“信”的其他含义。由于空间的关系人们无法直接对话,就产生了“书信”,以书写的方式通过信使来传递信息;或者当事人不能到场,以“信符”来代表当事人的意思。由于时间的关系,人们在彼时许下的诺言只有在未来才能验证其真假,于是人们使用“信物”或“契约”作为凭证。书信或各种凭证的意义在于保证传递的信息真实可信,并且所言的内容能够得到实现,简言之,保证说出来的话是真的。

作为一种美德,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真实无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德的内涵逐渐形成并丰富起来。在春秋之前,信德多用在祭祀的场合,“信”要求人在神灵面前老老实实说真话,如《左传·桓公六年》云:“忠于民而信于神。”《尚书·孔传》亦云:“鬼神不保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在古人看来,神灵具有超人的能力,他们对人的洞察不差毫厘。如果人在神灵面前祷告或盟誓不能真心诚意,结果不堪设想。因此,信德要求古人在祭祀祈祷时诚实不欺,不可妄言。后来信德慢慢摆脱了宗教色彩,由人对神灵的交往要求,逐渐成为一项人类社会交往的规范,它的含义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扩展而逐渐丰富,并扩大了使用范围。到了汉代,信德被定为五常之一,成为贯穿人类生活各领域、调节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规范。

img2

首先,信德是做人的根本。

一个人如果想在社会上立得住,必须使别人信任自己。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人是一个失信的人,这个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了。所以说,信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古人说:“人之所以立,信、知、勇也。”(《左传·成公十七年》)人为什么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呢?因为人有信、知、勇三种德性。如果没有信德,人在社会中就无法立身,所谓“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民无信不立”,感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他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其次,信德是人际交往的准则

人在社会中,必然和其他人交往,然而谁也不愿意和一个不守信的人打交道。古人看到了这一点,提出“乡党之间观其信诚”(《逸周书》)。乡党指同乡的人。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很难离开自己出生的地方,所以乡党几乎是人日常交往的所有对象。乡党之间要以诚相待,守信行事,这是为人处事的一般要求。在与乡党交往中,有一些人会结交成关系密切的朋友。朋友之间也必须有信。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孔子的弟子曾参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作为每日三省中的一省,来审视自己一天的行为是否有过错。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而要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助,首先自己要取信于人。所以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以诚立身,以诚待人,不因各种利害得失而弄虚作假,食言毁约,自然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信赖和关心,帮助自己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诚信缺失,甚至严重失信,只会招致他人的轻视和戒备,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帮助。

第三,信德是立业的保障。

人在社会中总要从事一番事业,让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事业体现出来。信德可以帮助我们取得事业的成功。《易经》中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思是说,忠信是用来增进美德的;言论要以诚信为本,用以积功立业。为什么取得事业的成功需要有信德呢?孔子说过:“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一个人有信誉了,才会得到重视和任用。这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基础。此外,事业要成功,必须能够得到大家长时期的认可,就要有信誉。尤其在商业活动中,信誉非常重要。信誉体现在货真价实上,也体现在童叟无欺上。

第四,信德还是治国的要求。

一个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信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比强兵还大。当学生子贡问孔子“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对于国家治理的作用时,孔子把“信”作为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孔子将取信于民作为政治最根本、最重要的充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社会中缺少了信,会怎么样呢?《吕氏春秋》中有《贵信》一文,对国家失信后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描述:“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吕氏春秋·贵信》)可见,一个社会如果缺少了信,就会产生混乱。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德的要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当古老的中国迎来新的生机,传统的信德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以乡党为核心的人际关系,逐渐让位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这使传统信德面临更大的考验。孙中山先生讲“信”时曾说:“中国人交易,没有什么契约,只要彼此口头说一句话,便有很大的信用。”(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P682)然而,在现今陌生人的社会中,口头约定的约束力非常弱,这使信德更加可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