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

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让个体适应教育向教育适应个体转变,根据孩子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而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由孩子的爱好和性格决定的,并不会因为父母的意愿而转移。因此,在孩子的学龄前阶段,应该把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来决定他们想要学习的内容,而父母应该起到一个指导孩子选择的作用。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独立选择想学的内容,并且做到以下几点。

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

现代,最流行的教育理念就是“个性化教育”。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让个体适应教育向教育适应个体转变,根据孩子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特点,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他的学习热情和成效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而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由孩子的爱好和性格决定的,并不会因为父母的意愿而转移。许多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主观、武断地为孩子安排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学习内容,并且强迫孩子顺从自己,这就会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消极学习和厌学。父母这样做最终还可能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自己的想法,变得盲目,缺乏创造力。这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孩子的学龄前阶段,应该把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来决定他们想要学习的内容,而父母应该起到一个指导孩子选择的作用。

小静今年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下半学期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爸爸妈妈对小静的学习也开始变得关注起来。爸爸妈妈担心小静由幼儿园升入小学会有很多不适应,怕她跟不上小学学习的进度,想让小静先学习一下小学的课程,让她提前学一点文化知识。于是爸爸妈妈就自己做主给小静报名参加了一个“小学预科班”,让她提前感受小学的生活。

而小静对书法和画画很感兴趣,她很想在课余时间报名参加一个书法班和幼儿园组织的绘画兴趣小组,可是爸爸妈妈却认为书法班和绘画兴趣小组都是和学习不沾边的活动,对小静的学习帮助不大,还可能让小静“玩物丧志”,就断然否定了小静的想法。小静为此很不高兴,即便被父母强迫参加“小学预科班”,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早就飘到了其他地方去了。小静还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为此,“小学预科班”的老师找到了小静的爸爸妈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们。在老师的建议下,爸爸妈妈就没让小静去“小学预科班”学习了,而是遵照她的意愿,让她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绘画兴趣小组。这让小静高兴极了。

不过爸爸妈妈心中总是担忧,害怕小静到小学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不过小静不愿意提前学小学的内容,他们对此也没有办法。等小静正式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后,第一个学期过去了,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小静的语文和数学竟然都考了一百分。这下总算让爸爸妈妈的心放回肚子了。他们也为当时的决定感到庆幸。

让孩子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固然会对孩子小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若是孩子愿意学,这些知识很容易就会被孩子所掌握了。对于孩子来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让他掌握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在学前阶段,对孩子的品质和习惯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远大于给孩子灌输文化知识,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给他们一个舒适、充满童趣的童年。至于上小学后,文化知识的学习进度由学校的老师来制定,父母则是起到一个辅助配合的作用。总之,在孩子学习的这个问题上,父母应该始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不应该代替孩子去学习。在学习上,给孩子太多的命令和压力,只会让孩子慢慢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消极学习和厌学,不仅影响学业,也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提高。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独立选择想学的内容,并且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不妨给孩子专门设立一个学习的地方,让孩子养成端正看书的好习惯。平时在家中,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孩子传递正面的思想和文化知识,激发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给孩子准备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

学前阶段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强。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靠直观感受事物的形象来获取知识。因此,父母就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些具体、生动、便于理解的学习材料,这有助于孩子的学习。

3.尊重孩子的客观成长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若是不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企图通过外力来打破这种规则,最终只能导致失败。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在“拔苗助长”。有些父母看到电视上的报道———有的孩子很小就能背诵几百位的圆周率,还有的孩子五六岁就认识几千个汉字,就颇为心动,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人羡慕的“神童”,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对自己孩子实行早期教育,给孩子们制订一系列的学习计划……父母有这种想法,其实完全是虚荣心在作怪,是非常不可取的。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在每个阶段之中他们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有一定规律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给孩子制定符合这个年龄段的任务,而不应该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我们应该摒弃那些浮躁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主掌握想要学习的文化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