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杂细事宜第五

杂细事宜第五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这一章讲的是日常杂事的行为规范。某姓某丈者,如云张三丈、李四丈。东汉刘熙在《释名》一书中用“次第”来解释“弟”的命名含义,所谓兄弟,指的是他们之间具有长幼顺序。名是普通的称呼,字是尊称。对待饮食,不要争执、计较量多量少、好吃与否。和众人同坐的时候,要收敛身体,不要大范围地占据座位。凡饮酒,不可令至醉。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1〕。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谓如赌博、笼养、打球、踢球、放风禽等事〔2〕

【注释】

〔1〕晏(yàn)眠:安眠。晏,安乐,安闲。

〔2〕笼养:用笼子养鸟。 打球:一种古代的体育活动,本为军队中用来演武的马上球赛,类似于今天的马球运动。 踢球:一种古代的体育活动,又名蹴鞠(cù jū),类似于今天的足球运动。 风禽:风筝。

【译文】

作为年轻后辈,要早早起床、安心睡觉。那些喧闹的、争斗的地方,不要接近,不要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赌博、养鸟、玩马球、踢足球、放风筝之类的活动。

alt

宋代佚名绘《小庭婴戏图》

【点评】

这一章讲的是日常杂事的行为规范。一日之计在于晨,朱熹主张年轻人要早起,把握大好光阴;但也要安心睡眠,养足精神,不要熬夜嬉耍,损害身体,这些都是符合健康规律的行为。他主张年轻人要远离“无益之事”,譬如赌博、养鸟之类,容易玩物丧志,更与儒家传统中的“慎独”之道(即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的事情)密切相关。但是,朱熹把踢球、放风筝之类的体育运动也归入“无益之事”,则不免有些狭隘,反映出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1〕,但粥饭充饥不可阙〔2〕。凡向火〔3〕,勿迫近火旁〔4〕。不惟举止不佳,且防焚爇衣服〔5〕

【注释】

〔1〕索:寻求。

〔2〕阙(quē):缺少。

〔3〕向火:烤火。

〔4〕迫近:接近。

〔5〕爇(ruò):烧坏。

【译文】

关于饮食,如果充足的话便吃,如果没有也不要刻意去寻求,只是粥和米饭足以充饥便可以了。在烤火的时候,不要过于接近火堆,不仅因为这种行动是不文雅的,也要防止烧坏衣物。

【点评】

饮食为人之大节,但不要刻意追求丰盛、享受,以吃饱为度。人在追求物质丰富的过程中,往往会丧失精神的高远境界。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儒家不是要追求生活中的苦行,而是怕在生活的安逸享乐中,丧失了一个人心中最宝贵的那份志气。

alt

表现古人饮食情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顾闳中绘。

凡相揖〔1〕,必折腰〔2〕。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3〕。凡称呼长上,不可以字〔4〕,必云某丈〔5〕。如弟行者〔6〕,则云某姓某丈。按《释名》弟训第〔7〕,谓相次第也〔8〕。某丈者,如云张丈、李丈。某姓某丈者,如云张三丈、李四丈。旧注云〔9〕

alt

《步辇图》中行揖让礼的使者。《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注释】

〔1〕揖(yī):拱手行礼。

〔2〕折腰:弯下腰。

〔3〕称名:自称其名。

〔4〕以字:用字称呼。字,人的表字。古人在二十岁成年之后,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另一个名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等。

〔5〕丈:对老年人的尊称。

〔6〕弟行:兄弟排行。

〔7〕《释名》:东汉学者刘熙所著的一部训诂学著作,用来阐释各种事物的得名来由,共八卷。《释名·释亲属》:“弟,第也,相次第而生也。”

〔8〕次第:次序,顺序。

〔9〕旧注:古代的注释。

【译文】

在拱手行礼的时候,一定要把腰弯下去。面对父母、长辈、朋友时,要自称其名(不要称字)。称呼长辈时,不要称字,要称他为“某丈”。如果长辈有兄弟排行的话,则要称呼他为“某姓某丈”。东汉刘熙在《释名》一书中用“次第”来解释“弟”的命名含义,所谓兄弟,指的是他们之间具有长幼顺序。所谓“某丈”,比如说“张丈”“李丈”。所谓“某姓某丈”,比如说“张三丈”“李四丈”。这是古代注释中的说法。

alt

《释名》书影

【点评】

古人的姓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名,小孩生下来便要起名,一类是字,在二十岁成年之后,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与它意义相关的名字。名是普通的称呼,字是尊称。朱熹在这里谈的便是称名、称字的讲究——自称的时候要谦虚,无论面对父母、长辈还是朋友,都要自称其名;称呼长辈的时候要表示尊重,连称字都不够,要尊称他为“某丈”或“某姓某丈”。像我们今天称呼长辈为“张叔”“张三叔”,和古人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看到,在古人的称呼中,蕴含着自己谦恭的态度和对他人浓浓的敬意,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礼以敬为主,前面说“凡相揖,必折腰”,也是这层用意。

凡出外及归,必于长上前作揖,虽暂出亦然〔1〕。凡饮食于长上之前〔2〕,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凡饮食之物,勿争较多少美恶〔3〕。凡侍长者之侧〔4〕,必正立拱手〔5〕。有所问,则必诚实对,言不可妄〔6〕

【注释】

〔1〕暂:短暂。

〔2〕饮食:吃喝。

〔3〕较:计较。

〔4〕侍(shì):陪从或伺候。

〔5〕拱手:两手相合以示敬意。

〔6〕妄:虚假,虚妄。

【译文】

凡是出门以及归家,一定要在长辈面前作揖行礼,哪怕是短暂的出门也要这样。在长辈面前吃东西,一定要轻轻地嚼、慢慢地咽,不要让他们听到吃东西时的声音。对待饮食,不要争执、计较量多量少、好吃与否。在长辈身边陪同,一定要端正站立、两手相合。长辈问你事情,一定要诚实地回答,不能说假话、空话。

【点评】

和长辈相处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要有敬意,二是要有诚意。出门前、回家后,和父母长辈打个招呼。在长辈面前吃饭要“轻嚼缓咽”,不要弄出很大的声音,更不能挑三拣四,嫌饭不好吃。在长辈身边,要端正站立,不能七扭八歪,这些都是敬意的表现。长辈问话要诚实对答,不要欺瞒他们,这是诚意的表现。用你的敬意与诚意,让长辈感受到家庭中的温暖与情意,这便是孝道实实在在的体现。

凡开门揭帘〔1〕,须徐徐轻手〔2〕,不可令震惊声响〔3〕。凡众坐,必敛身〔4〕,勿广占坐席〔5〕。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6〕,住必居左〔7〕

【注释】

〔1〕揭:掀开。

〔2〕徐徐:缓慢地。

〔3〕震惊:让人震动、惊惧。

〔4〕敛(liǎn):收敛,约束。

〔5〕坐席:座位。古代席地而坐,故称坐席。

〔6〕居:处在。

〔7〕住:停步,驻足。

【译文】

在开门掀起门帘的时候,动作要轻柔缓慢,不要让屋子里的人被你发出的声响吓到。和众人同坐的时候,要收敛身体,不要大范围地占据座位。如果陪同长辈出行的话,行走的时候要在道路的右侧,如果停下来则要站在左侧。

【点评】

儒家提倡仁恕之道,其精神实质是对他人的一份真切的理解与关怀,在朱熹提倡的行为标准中,处处体现出仁的精神。开门要轻,是体谅到门内人的感受;在坐席上要收敛身体,是体谅到同座众人的感受。至于和长者出门的位置变化,更是用心细腻: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和长者并立时要站在左边。但走在路上时,却要站在道路的右侧——站在外侧,是对老年人的关照与保护。在古人行住坐卧的细节中,蕴含着深切的仁心和浓厚的人情,这正是礼仪规范的魅力所在。

凡饮酒,不可令至醉。凡如厕〔1〕,必去外衣〔2〕,下必盥手〔3〕。凡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凡待婢仆,必端严,勿得与之嬉笑。执器皿必端严,惟恐有失。凡危险,不可近。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4〕。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5〕。凡饮食,举匙必置箸〔6〕,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注释】

〔1〕如厕:上厕所。如,去、往。

〔2〕去:脱下。

〔3〕盥(ɡuàn):洗(手)。

〔4〕疾趋:急速行进。

〔5〕寝衣:被子。 覆:蒙上。

〔6〕匙(chí):小勺。 置:放置,放下。 箸(zhù):筷子。

【译文】

饮酒之时,不可喝醉。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脱下外面穿的长衣,上完厕所一定要洗手。夜晚出门,一定要拿着灯火、蜡烛,如果没有的话则不要出门。对待家中的奴仆,要端庄严肃,不要和他们任意嬉笑。拿着器皿的时候要严肃小心,惟恐弄坏。对于危险的事情不要接近。在路上遇到了长辈,要端正站立、拱手行礼,然后一边快走一边作揖。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用枕头,不要用被子蒙着头睡。吃饭的时候,拿起勺子时便放下筷子,拿起筷子时便放下勺子。吃完饭后,把勺子、筷子都放在桌上。

【点评】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人共同的人生理想。在修齐治平中,修身是基础,正如《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之道是要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保持一份严肃、认真的态度,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朱熹对起居、行住、饮食、言语等方方面面生活细节的规范,正是古人修身之道的落实。对于这些生活中的规矩,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有选择地接受,但更重要的是要领会其中的用意与精神。

杂细事宜〔1〕,品目甚多〔2〕,姑举其略〔3〕,然大概具矣〔4〕。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5〕。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6〕,进德修业〔7〕,入于大贤君子之域〔8〕,无不可者。汝曹宜勉之〔9〕

【注释】

〔1〕杂细:复杂详细。

〔2〕品目:类别,名目。

〔3〕姑:姑且。 略:大略。

〔4〕大概:大体的情况。 具:完备。

〔5〕愿:质朴。

〔6〕恢:扩大,弘扬。

〔7〕进德:增进道德。 修业:学习知识、钻研学问。

〔8〕域:境界。

〔9〕汝曹:你们。

【译文】

关于生活中复杂细致的规范,还有很多种类、内容,我在此姑且举出大略,但大体上的情况已经具备了。对于这五篇《童蒙须知》,如果能够认真遵守,不去违反,自然能成为一个谨慎、质朴的士人。有了这个基础,一定能进一步学习圣贤的著作,拓宽内心的境界,增进道德、学习知识,进入到圣贤君子的境界。这一点没有不能实现的,你们应当勉励去做。

【点评】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童蒙须知》只是一种整体的行为示范,“姑举其略”。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将其贯穿于人生的方方面面。朱熹认为,严肃、认真的生活方式是修身立德的起点。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童蒙须知》讲的是做人的“本”,做到了其中的内容,便能成为一个质朴、谨慎的人。在此基础上,更能生发出做人的“道”——通过拓展心量、提升境界、涵养德行、刻苦求学,在孜孜不倦的自我修养中,达到“大贤君子”的高度。这是一条境界高远的人生之路,也是一条艰苦卓绝的人生之路,需要我们鼓舞志气、勉励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