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洒扫涓洁第三

洒扫涓洁第三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朱熹看来,小孩子不仅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要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应当经常洒扫房间、擦净桌几,把学习用具摆放整齐,用完物品要放回原处。东汉时,有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这个故事正可以作为《童蒙须知》的注脚,任何大事业、大成就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莫以善小而不为”,君子高尚的人格正是在生活点滴中成就的。这是最不高雅、洁净的事情,应该深深地加以预防。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1〕,当令洁净。文字笔砚〔2〕、凡百器用〔3〕,皆当严肃整齐〔4〕,顿放有常处〔5〕。取用既毕,复置元所〔6〕

【注释】

〔1〕拂拭:擦干净。 几(jī):古人坐时用来倚靠或放物件的小桌子。 案:桌子。

〔2〕文字:这里指用来写字的纸张。

〔3〕凡百:一切。 器用:器皿用具。

〔4〕严肃:这里指摆放得有规矩。

〔5〕顿放:放置,安置。

〔6〕元所:原来的地方。

alt

文房四宝

alt

文房图

【译文】

作为年轻后辈,要经常打扫居住的环境,擦干净书桌,让它保持整洁。笔墨纸砚以及各种器皿用具,都要摆放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用完之后,还要物归原所。

【点评】

这一章讲的是打扫环境卫生的规范。在朱熹看来,小孩子不仅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要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应当经常洒扫房间、擦净桌几,把学习用具摆放整齐,用完物品要放回原处。良好习惯的养成能让人终身受益。东汉时,有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见他屋子里又脏又乱,便问他:“年轻人怎么不打扫屋子招待客人?”陈蕃答道:“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当以清理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只做打扫一庭一室的事呢?”薛勤当即反问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正可以作为《童蒙须知》的注脚,任何大事业、大成就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莫以善小而不为”,君子高尚的人格正是在生活点滴中成就的。

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之属〔1〕,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2〕,不可辄自取用〔3〕。凡借人文字,皆置簿钞录主名〔4〕,及时取还。

【注释】

〔1〕纸札(zhá):纸张。

〔2〕加意:特别注意。

〔3〕辄(zhé):立即。

〔4〕簿(bù):记事本。 钞录:抄写。

alt

朱熹手书《论语集注残稿》书札(日本藏)

【译文】

在父亲、兄长以及家中长辈们居住的地方,如果他们的纸张、书本放散乱了,要特别注意,帮他们收拾整齐,不要随便拿来供自己使用。如果借了别人的纸张、书本,要在记事本上记下他们的名字,以便及时归还。

【点评】

小孩子不仅要收拾、清理自己的文具纸张,如果看到家中长辈的东西放乱了,也要帮他们进行整理。这真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既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涵养了孝悌之道。至于向别人借了东西,一定不要过后即忘,而是要记在本上,以便及时归还。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就是这个意思。

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前辈云:“坏笔污墨,瘝子弟职〔1〕。书几书砚,自黥其面〔2〕。”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3〕

alt

清代禹之鼎绘《王原祁艺菊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描绘了古人几案的形制。

【注释】

〔1〕瘝(ɡuān):旷废。 职:本业。

〔2〕黥(qínɡ):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刻后涂以墨。

〔3〕戒:防备,预防。

【译文】

在窗户、墙壁、桌子、书本上,不可以随便写字。长辈曾经说:“弄坏笔、弄脏墨,会破坏晚辈后学的本业;在书桌、书本、砚台上随便写字,就像在脸上刻字一样丢脸。”这是最不高雅、洁净的事情,应该深深地加以预防。

【点评】

在各式各样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环境最为重要。那是我们读书习字的地方,更是我们涵养德行、增长知识的场所,容不得半点疏忽。小孩子刚刚接触笔墨,很容易乱写乱画,朱熹引用前辈的话,说得很重,指出这种行为就像在脸上刻字一样丢脸。这种态度是要养成小孩子对于学习环境的敬重之心,从尊重书本笔墨开始,来尊重学问、尊重文化,尊重书本中的教诲与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