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邂逅罗珂洁女士

邂逅罗珂洁女士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访美,是应国际图联和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之邀进行工作访问和出席第77届国际图联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共79人,来自教育部、文化部及全国各地图书馆系统,相当一部分是国内各大学图书馆的人员。  下午5时许,代表团一行登上了前往美国纽约的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CO—088次航班。这位女士看上去五十开外,身材不高,稍显瘦弱。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这位女士是美国人,犹太裔,家住纽约。这次回美国就是去参加儿子的婚礼。

  人类文明竞风流,东西南北各千秋。求索何惧路漫漫,振翅云天赴美洲。

  201188日下午,雨后初晴的北京阳光灿烂。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了访美之旅。此次访美,是应国际图联和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之邀进行工作访问和出席第77届国际图联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共79人,来自教育部、文化部及全国各地图书馆系统,相当一部分是国内各大学图书馆的人员。此次考察访问和参会的主旨是:图书馆的自我超越——整合、创新与信息服务。

  下午5时许,代表团一行登上了前往美国纽约的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CO088次航班。整个经济舱内,几乎都是我刚认识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只有不多的其他旅客夹杂其中。起飞时间到了,飞机却纹丝不动,没有任何起飞的迹象,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纳闷时,一名身材高大面容和蔼的美国女士——乘务员,用英语告诉大家飞机的舱门正在检修,需要耐心等候。我心里不禁喟叹:莫非美国人也这么不守时。

  人们在低声地交谈,我则闭目沉思——

  美国,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国家。说起来它仅有二、三百年的短暂历史,但自从它诞生之后,就像一颗在浩瀚太空中突然出现的新星,是那么奇异、那么耀眼。幅员上,13块不大的殖民地联合建国,急剧扩张,赫然崛起,称霸全球;经济上,聚天下之财富,强盛无比,一个3亿人口的国家,其经济总量却占世界经济的43%科技上,汇人间之精英,一直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品、新要素的创新国;军事上,主全球之霸业,纵横东西,翻覆自如,无可匹敌;文化上,呈人类之斑斓,多元交融,黑白共处,标榜现代文明,引领当代潮流。

  美国,这是一个魅力四射的国家。西部牛仔的潇洒形象,令多少少男少女如痴如醉;夏威夷的迷情,让天下游人趋之若鹜;好莱坞的颗颗明星,成为世人耳熟能详的偶像;拉斯维加斯的霓虹灯,让五洲富豪疯狂豪赌;哈佛的大门,令天下学子心驰神往;比尔·盖茨的财富,更使天下“淘金者”充满梦想。

  美国,又是一个难以揣测的国家。它似乎在主宰着世界,却又让世人感到其秘不可言、深不可测。矗立在大西洋岸边的自由女神像,似乎一直在标榜这个国家是自由的天堂、民主的典范,但还是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对印第安人的血腥杀戮和对黑奴的残酷压迫。美国一直以世界领袖自居,以世界警察自恃,但它又往往无视道义和规则,自行其是,越过联合国发动战争,到处干涉别国内政。它自诩为“人权”卫士,到处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但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标准不一,随心所欲。……美国啊美国,究竟让世人看不透啊!

  出访前的这些天来,我不时在想:去一趟美国也不容易,旅游观光不是目的,应当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去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去探究、去解读、去解开心中难以释怀的一些谜团。但是,究竟该去关注和了解些什么问题,我倒真没想明白。这可能是涉及美国的一些问题太深奥、太复杂、太陌生、也太敏感吧。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飞机轰鸣而起,直抵云霄。此时,已过了下午6点。嫣红色的夕阳像一个火球,在西边的天际燃烧着。刚飞了一会,坐在我右侧的一位西方女士与我搭讪起来。这位女士看上去五十开外,身材不高,稍显瘦弱。一头金发略显干燥,清瘦、白皙的脸上不时飘逸着少女般的微笑,一双美丽的眼睛似乎充满了与她年龄不符的天真和热情。她操着还算熟练的汉语主动问我:先生,你也在美国?我客气地回答,我是中国人,这是第一次去美国,去参加一个会议。就这样,我和这位女士很快消除了戒备和陌生,就感兴趣的话题聊了起来。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这位女士是美国人,犹太裔,家住纽约。早年在大学时,首先学的是国际政治专业,后来又攻读了心理学专业,现在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她感叹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太大了,说简直不可思议。二十多年以来,她每隔几年都来中国看看,而且要住很长一段时间。她说二十多年前在天津时,住的地方没有暖气,一些地方甚至没有自来水。现在的条件可好了,特别是中国人现在吃得好,比美国好得多。她喜欢中国菜

  她对中国的评价让我感到高兴,但我怀疑这个美国人究竟知道中国多少,就顺着话题问她去过中国哪里?她兴致勃勃地说,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除经常去的北京、天津外,还游过苏杭、登过黄山,还有上海、桂林等等。还想去新疆看看,但听说不太安全,就还没去。

  我欣赏这位美国女士对中国的痴迷。我知道,自上个世纪7 0年代中美建交之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双方交流不断增多。中国去美国访问、留学、定居、旅游的人较多,中国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美国的情况,特别是每天的新闻都少不了介绍美国发生的事,电视的电影频道,好莱坞大片几乎每晚都在播出。但相对而言,美国人来中国的似乎并不是太多,对中国的了解当然也就少一些。而且据说在美国的传媒中,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较多,影视中的中国人形象大都有贬损的味道。

  通过一番交谈,我感到这位女士经常不远万里来中国,已经不仅仅是来旅游观光,就询问她现来中国主要在干什么。她介绍说,她自从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中国,现在中国一边学习汉语,一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哦,太有意思了,她的这个兴趣令我好奇,于是问她都读了哪些中国的文学作品。她说经常去看中国的电影,最近在读巴金的《家》。她知道我也喜欢文学后,就像一个小姑娘一样恳求我给她推荐一些现当代文学作品。我也就毫不谦虚地介绍了现当代文学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包括鲁迅的作品、巴金的作品、曹禺的作品、沈从文的作品,还有茅盾的《子夜》、赵树理的《三里湾》、钱钟书的《围城》、柳青的《创业史》、杨沫的《青春之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等一批小说。我还着重推荐余秋雨的《摩挲大地》和《寻觅中华》两部散文集。我认为她读一读余先生的这些散文,便于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瑰宝。她满心欢喜地拿出一个小本子,让我将这些书目记在上面,并反复致谢。

  交谈中,她问我是否看过中国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我说当然看过,而且很喜欢。她莞尔一笑说,她的儿子就是剧中的演员,当年扮演的是主人公的小男孩,现在都已30岁了。这次回美国就是去参加儿子的婚礼。她想把儿子的婚礼办得既具有犹太风格又具有中国风格。为了实现这一独出心裁的想法,她前一段时间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一副龙凤呈祥的工艺品。咦,这是一位多么有品位、有个性的女士,在她身上竟然有那么多与中国有关的生动故事。如果美国人都像她那样了解和关注中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就会消除很多隔阂和误解,世界也会和谐、安宁许多。

  我对这位女士增添了几分敬意。

  临别时,她真诚地邀请我到纽约的家中做客,并递上了她的名片

  Carole J.Rosen

  罗珂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