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清)朱柏庐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选自《治家格言》,见《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
[评点]
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末生员,入清隐居不仕。撰有《治家格言》。这里选录的是《治家格言》的开头几句。《治家格言》内容通俗,行文流畅,是我国清代以来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一部家训,常被人们奉为治家的标准。全篇提倡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孝敬长辈、宽待他人等内容,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毛泽东在题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的演讲中说:“手里拿着扫帚就要研究扫的办法,不要躺在床上,以为会来一阵什么大风,把灰尘统统刮掉。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作空想。中国有句古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黎明者,天刚亮也。古人告诉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要起来打扫。这是告诉了我们一项任务。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有益处,也才有工作做。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毛泽东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治家格言用于治国,形象生动,意味深长,令人耳目一新。
毛泽东的这篇演讲,是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1945年8月13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的。在此前的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日本的关东军迅速瓦解,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八年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临着“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样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生死斗争。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好不容易得来的权利,是不允许轻易丧失的,但反动派也不会自动缴械投降。毛泽东在这篇演讲中,用扫帚扫地为喻,说明“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扫帚要扫的不但有反动的东西,还包括“中国人民脑子中的落后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切切实实的工作。毛泽东在这里引用了“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句话,说“古人告诉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要起来打扫。这是告诉了我们一项任务”。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一寸一寸地去扫”,中国的地方再大,灰尘也一定会被扫掉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是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